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实用6篇)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一
近日,我读了一本关于二十四孝故事的书籍,让我深受感动。在这些故事中,每一个孝子或孝女都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感到敬佩,也让我思考自己对家庭、对父母的态度。
在故事《郑袖捧心》中,郑袖为了给父亲疗病,不惜割肉喂父亲。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在现代社会,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奉献。我们常常抱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与这些孝子相比,我们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另一个故事《孟母三迁》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以求寻找好的学校。这种为子女着想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付出,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这些故事还让我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和父母交流。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沟通。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因为他们的陪伴和关爱是无价的。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对家人的关爱和奉献精神。我们应该向这些孝子孝女们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孝道,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二
近日,我读了一本关于二十四孝故事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些故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故事《孟母三迁》中,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以求寻找好的学校。这种为子女着想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子女的关怀和培养。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另一个故事《邹忌让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邹忌明明是个杰出的学者,但他却能够谦让于人,主动让梨给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这种谦逊和宽容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自我利益,争夺地位和资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谦逊和宽容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计较得失,以和为贵。
这些故事还让我反思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家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要。通过这些故事,我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更加关心家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要为社会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孝道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精神。我们应该向这些孝子孝女们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孝道,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三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 ‘孝’ 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四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
孝故事读后感3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特别,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马上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伤害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姑姑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五
熟话说:“百善孝为先”,当今年轻人知道“二十孝故事”的人不多啦,近期空暇时间店长带领我们重温了《二十四孝故事》,感触颇深,虽然这是十分久远的故事,但是这种孝道感动好像就在眼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二十四位孝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孝悌之道,故事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我们的对待父母是如何的行孝,又能否像《二十四孝故事》中那样感天动地。
读了《二十孝故事》这让我想起了长期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由于前期胃癌做的手术现在复发转移肿瘤压迫到大肠,不能进食,每日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看到妈妈整日被病痛折磨,心里难受至极,多么希望能像晋朝的孟宗《苦竹生笋》,妈妈喝了竹笋羹汤也会好起来……
尽孝不在于行,而在于心,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父母要什么,也许和父母打一通电话,一个问候,一次和子女共享家宴的机会……记得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及时行孝,及时尽孝。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篇六
《二十四孝》这本书里的二十四个故事,每个都很精彩,每个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个故事——《哭竹生笋》这个故事,它主要是讲了晋朝的孟宗,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有个成就。孟宗十分孝顺。有一年,母亲突然病倒了,难以咽下饭菜,只是很想喝竹笋煮的羹汤之类的东西。可当时是冬天,哪儿有新鲜的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着,他急得扶着竹子大哭。这时,奇迹发生了,他泪水飞洒处,都长出了新鲜的竹笋。孟宗很高兴,挖了几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汤,母亲喝了汤,病也治愈了。
说是竹笋羹汤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说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会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手足无措。
但孝心还是感动了天地,使冬天长仙笋。无论这是真的故事还是神话,孟宗的孝心十分难得呀!
总之,《二十四孝》这本书几乎每个故事都这么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