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推荐6篇)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激他人的帮助和付出。最近,我参与了一次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研讨会,深受启发。
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感恩教育的核心观念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奉献”。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和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分享。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比如组织感恩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感激之情,或者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到他人的付出和帮助。
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比如一位父亲为了供孩子上学而辛苦工作的故事,或者一位老师默默付出帮助学生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和他人的付出,从而培养感恩之心。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比如帮助同学、帮助老人等,让他们体验到付出的快乐和幸福。
感恩教育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才能、优点和努力。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只有明白自己的价值,学生才能够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参与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研讨会,我深刻地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只有学会感恩,学生才能够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二
最近,我参与了一次中小学感恩教育的讲座,深受启发。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感激。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教育学生珍惜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学生才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的幸运和他人的付出,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
感恩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讲座中,讲师分享了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和案例,比如一位医生为了救治患者而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位老师默默付出帮助学生等等。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感恩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讲座中,讲师强调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鼓励学生珍惜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才能、优点和努力。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参与中小学感恩教育的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感恩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只有学会感恩,学生才能够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三
周六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让我明白了作为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们成长,使我们长大成人,这种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们一生一世来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师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他们引导我们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之人,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它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四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人格健康总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坚强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勇气,宽容、谦虚、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等等。一个人人格健康,犹如拥有一片沃土,它会使每一粒知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内心犹如一片荒漠,即是给它栽上艳丽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凋谢。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说得对,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五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我们要记住这世上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
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六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挡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上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握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懂得感恩,勇于承担责任。看完讲座,我懂了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