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实用6篇】
学记读后感 篇一
《学记》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分享了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心得体会。阅读完《学记》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作者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出只有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他还提出了“理解优先”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要通过思考和归纳来理解它们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一些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的应用,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在读完第一部分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过程。以前,我常常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注重记忆和应试,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现在,我明白了只有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同时,我也开始尝试使用作者提到的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发现它们确实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除了学习方法和技巧,第二部分的内容更加注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作者提到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坚持的重要性。他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性,指出我们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和高效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他还提醒我们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时刻保持对目标的追求和坚持。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对抗拖延和保持动力的方法,这对我来说尤为有用。
通过阅读《学记》,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我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任务。因此,我决心将《学记》中的学习策略和心得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学记读后感 篇二
《学记》这本书中所分享的学习方法和心得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对学习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书中提到的“理解优先”这一学习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常常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然而,通过《学记》的启发,我开始主动地思考和归纳知识,尝试去理解它们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书中介绍的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过去,我常常遇到记不住和混淆知识点的问题。然而,通过运用书中提到的记忆技巧,我现在可以更快地记住和复习知识,同时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应用它们。而思维导图则帮助我更好地整理和归纳知识,使复习和总结变得更加系统和高效。
除了学习方法和技巧,书中还强调了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作者提到了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目标的重要。在过去,我常常会因为拖延和缺乏计划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然而,通过《学记》的启发,我开始意识到要合理安排时间,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时刻保持对目标的追求和坚持。这种习惯和态度的培养,让我在学习中更加专注和高效。
总的来说,《学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它不仅教会了我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还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通过运用书中的学习策略和心得,我相信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学记读后感 篇三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学记读后感 篇四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学记读后感 篇五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么上?现在有很多争议。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接受,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习作提供了以
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学记读后感 篇六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