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后感【精简3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一
《论语别裁》是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读完《论语别裁》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对人类道德和行为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被他的智慧和谦逊所折服。
《论语别裁》中的每一段对话都富含哲理和智慧。孔子的言辞简洁明了,却又意味深长。他通过对话和回答方式,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书中有一段对话是关于“仁”的讨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它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对他人有害的事情。这种仁爱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社会交往中,我们都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另外,《论语别裁》中还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教诲。孔子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与思考相结合,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习知识,而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读《论语别裁》,我意识到学习只是知识的积累,而真正的智慧需要通过思考和反思来获得。
此外,《论语别裁》中还有很多关于礼仪和行为准则的教导。孔子强调要有礼貌和谦逊的态度,他说:“君子不器。”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虚心谦逊,不自视过高。这种谦逊的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人追逐名利和权势,而忽视了谦逊的重要性。通过读《论语别裁》,我明白了谦逊是一种品德,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论语别裁》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著作。通过读这部书,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生活的真谛。我相信,《论语别裁》的智慧和思想将一直指导着人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前行。
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二
读完《论语别裁》,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这部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和思考,《论语别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论语别裁》中的很多观点和教导都与现代社会的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孔子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他说:“君子不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决定了他的真正价值。在现代社会中,诚实和正直变得越来越稀缺,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通过阅读《论语别裁》,我明白了诚实和正直是一个人价值的根本,只有通过坚持这些道德准则,我们才能在人生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另外,《论语别裁》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民素质的关键。他说:“教无常,师无常。”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在现代社会,教育过于注重应试和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读《论语别裁》,我明白了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和人格的塑造。
此外,《论语别裁》中还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的教导。孔子强调要有礼貌和谦逊的态度,他说:“君子不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和名誉。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追逐权势和名利,而忽视了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通过读《论语别裁》,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和地位,更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总之,《论语别裁》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智慧的经典著作。通过读这部书,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建立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上。我相信,《论语别裁》的智慧将一直指引着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真理和追求幸福。
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三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为四书之一,经典之一,过去考取功名的教科书,这个过去指的是科举时代,明代起,还必须用朱老夫子的注解。在我,所谓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只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于《论语》是个什么样子,没有读过。觉得那是旧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如果去看是个搞笑的事情。 这是南怀瑾老师讲解《论语》的书,南老谦虚地称为《别裁》, 原来自己曾经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论语》,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师娓娓道来,用平直易懂的语言,亲切地述说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战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权威,重新诠释被误解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我去解读儒家真正的意义。读来不枯燥,不是老学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释一句,那样肯定会打嗑睡的。 《论语》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连贯,不可分割。都在说明一样东西: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 南老师以自己半生修习佛法的.经验,从“体、相、用”上来解释儒家思想的“仁”,也说了宋代理学家盗用佛、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学说,最后又打击佛道的不应该,让人心中一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原来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学问”,这个学问不是通常的知识,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这一点是始终贯穿整部论语,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是南老师的观点,让人信服。 书中这样被先儒们误读的词还很多,“里”、“命”….. 儒学能够流传几千年,孔子能够尊为圣人,听了南老师解读才觉得原来他是名至实归的,原来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过。看来一种学说或思想流传久了也有流弊,后人总是以自己的认为来解释前圣先贤,传统文化离我们竟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