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中华大帝国史》读后感【优选3篇】

痛并快乐着--《中华大帝国史》读后感 篇一

《中华大帝国史》是一本让人痛并快乐着的历史著作。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与衰落,以及帝国兴衰的必然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次对中华大帝国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描绘了中华大帝国的兴起和繁盛。从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唐、宋等朝代,每一次帝国的兴起都是伴随着国力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这些帝国不仅仅在军事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这些兴盛的时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大帝国的辉煌与自豪。

然而,在这本书中也有着让人痛心的衰落和灭亡。每一个帝国的衰落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族侵略还是自身的固步自封、思想的僵化等,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帝国走向衰落的导火索。读到这些内容时,我感受到了一股无力和沉重,因为这些衰落不仅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然而,正是这样的衰落和灭亡,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历史的无常和帝国兴衰的必然性。帝国的兴衰是历史的规律,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够永远繁荣下去。每一个帝国的兴衰都是必然的,它们的存在和消亡是相互联系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帝国的兴衰如同生命的起落,没有哪一个帝国可以永远存在,没有哪一个帝国可以永远消亡。”这样的观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中华大帝国史》让我痛并快乐着。痛的是帝国的衰落和人民的痛苦,快的是中华大帝国的辉煌和文化的繁荣。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无常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更加珍视历史的教训和启示。历史是永恒的镜子,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现实,更好地走向未来。

痛并快乐着--《中华大帝国史》读后感 篇三

痛并快乐着--《中华大帝国史》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

--《中华大帝国史》读后感

读中华大帝国史,实在是很偶然,一次我从杭州探亲回上海的火车上,看到邻座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男孩在读一本英文书,就是这本中华大帝国史,他告诉我他学的是明清史,这本书是选修课,但是目前中文水平不足以阅读中文版,所以看的是该书的英文版。我才知道原来1585年西班牙有位叫门多萨的主教虽然没有来到过中国却通过利用当时有关中国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中文著作,完成了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基本上把16世纪中国的形象较为客观、较为真实地介绍给了欧洲。出于好奇立即买了这本书开始了阅读,但是这个阅读过程却不是那么轻松。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门多萨的书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华帝国在自然地理方面引人瞩目的情况,以及帝国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政治方面的新奇事物;第二部分写的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到达中国的旅行纪要。第一部分写的非常精彩,第二部分可能出于翻译的原因感觉读的有很吃力。但是这部书对于中国明朝的文明做出了许多客观恰当的分析,他的书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片面性和狭隘性。因此我才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感受晚明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以及当时的欧洲人士如何观察中国的,它是一部16世纪中国的国情纪要,向西方全面客观的介绍了中国;第二将晚明社会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社会尤其是西班牙进行比较。而门多萨比较后综合归纳所得出的中华大帝国处于和欧洲国家平行平等的发展阶段,甚至在物质财富生产的某些方面还优于欧洲的结论。这在当时的欧洲国家引起了轰动。很多欧洲国家立即将西班牙文的著作翻译成本国文字,普遍以此书为参考来制定他们的对华政策的,即欧洲国家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和历史的强大帝国。当时的中国处于明王朝统治,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完善的国家管理体制和强大的国防力量;第三该书提出了如何对待东西方异质文化的融合交流,审视了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的规律。正是这种客观的中国观,使此书更让人爱不释手。但是阅读的过程却充满了痛苦,因为你要不断发现传教士们一些自以为是的误区,其实中国的实际并不是如此比如海禁是否是中国前进的重大挫折?门多萨的书第二卷第十章提到:"兵备道召见我们的人,叫他们前往广州,我们的人向他告别后,离开福州,他们到达广州时那里的人命令他们即刻离开中华帝国。"作者写到这里还是义愤填膺的斥责通译策划的阴谋和虚伪行径,认为官员是被翻译蒙蔽,才不允许他们停留传教,可是从史料上看,明朝特别是中后期对西方的天主教一直是很宽容的,翻译之所以不敢说明神父想长期留下来传教主要是因为是自明王朝建立以来明政府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二月,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在朱元璋身后,海禁在一段时间内有所松动,但始终未予废除。这个通译应该怕的是受到惩罚,所以不敢说实话。在明代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并未实行过海禁,特别是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如果宋元时期这种海外贸易的势头得以保持并发展下去的话,中国历史的面貌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样子。可惜的是,这种势头在明代发生了逆转,从而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朝实行海禁其本身全无经济意义,对外交流的大门就此彻底关上了。

第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否易于教化?门多萨书中说:"中华帝国的臣民都很顺化,易于教化,对神非常轻慢易于远离偶像崇拜和各种迷信,中国人承认福音戒律远胜于他们的礼仪和虚幻,他们真心接受福音戒律,在菲律宾接受洗礼的中国人都是优秀的基督徒。"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这一点就我看实在是很片面,在菲律宾的`中国人恐怕不能代表中华帝国的广大臣民,否则明王朝也不可能对天主教传教采取的是宽容的制度。何况中国历来宣扬君权神授,视王权高于神权,整个政府既利用神权又与神权保持一定距离。正是政府的态度使得中国的臣民很善于利用宗教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毕竟加入某种组织也一定的危险性,而信仰一种思想就安全了很多,何况当时信仰天主教多少能从教会那得到某种好处。

中华大帝国史这本书由于是由西班牙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转译而成,所以读这本书却不是那么轻松的一件事,有些文字显得很晦涩。为了读懂读好这本书其间我付出了很多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查证,这一过程也想和各位分享,曾经的我读书有两大习惯,一是书非在被窝里不能读也,二是不求甚解的简单阅读。但是读这本中华大帝国史要事躺在被窝里估计今天我也看不了几个章节,幸运的是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就是让人不由自主的要坚持看完,但是要想看懂,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想弄清楚作者表述的某个地名、官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过程是在被窝里无法完成的(太不方便、太累),看完这本书的结果是我在书桌前做

了厚厚一本读书笔记。这是我自己的读书方式的一大改造;第二我本人自从高考以后读书习惯一直是不求甚解,不管什么书都是当成解闷的工具,所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读几个章节就将整本书束之高阁的事情时有发生。读这本书虽然读的过程不那么轻松,但是我坚持到底把它看完了,同时作为对比和引申还阅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一过程是对某些疑问求解的过程;也是对过去的读书习惯纠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坚持做一件困难的事结果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选择一些方法让这一过程变得很美好,让你克服那些退缩逃避的思想,开心的把这件事做到最后。就如同我读这样一本比较枯燥但读完却让我回味无穷的中华大帝国史。

MSN(中国大学网)

相关文章

《古文观止》读后感(实用4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一)《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
读后感2015-06-07
《古文观止》读后感(实用4篇)

以采油作业为题的观后感(最新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采油作业为题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星期三的下午,学校开展了一次实...
读后感2019-01-05
以采油作业为题的观后感(最新3篇)

读《童年》有感(精选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童年》有感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童年》有感 篇1  最近我读了...
读后感2015-06-01
读《童年》有感(精选6篇)

《狼亲狈友》初中读后感【精选3篇】

一部耽美半虐文。我用十二个小时轰完90万字,已经大大超出了我在看耽美小说时候所用的平均时间。一直都拿耽美作为消遣,觉得就那么回事。但今天选择认真为这部小说写点什么,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真的看哭了。...
读后感2015-03-04
《狼亲狈友》初中读后感【精选3篇】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实用3篇】

今天,我读了《查理九世》系列的《黑贝街的亡灵》,这本书讲的是墨多多是个好奇又贪玩的小孩,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问题多多”。自从一只奇怪的贱狗“查理九世”来到墨多多的家,事情就不对劲了。 一系列令人惊叫...
读后感2014-08-05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实用3篇】

《目送》读后感:行孝须及时,且行且珍惜(推荐3篇)

《目送》读后感:行孝须及时,且行且珍惜 检修分工会王清梅 床头柜上静静的躺着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每天闲暇之余,都会翻上几页,轻轻的读出声来,细细咀嚼,慢慢体会,“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
读后感2016-08-09
《目送》读后感:行孝须及时,且行且珍惜(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