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通用5篇】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篇一
《活着》读后感
《活着》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文学经典。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作者余华揭示了人性善恶的边界,以及生命的真正意义。
福贵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经历了中国的大时代变革,从封建社会到共产主义革命,再到市场经济的崛起。他虽然一生辛苦劳作,但他忠诚、善良、坚韧的品质却让人感动。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幸福,他失去了妻子、儿子,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到最后,他只剩下了一个瞎眼的驴子作为陪伴。
通过福贵的遭遇,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残酷。在物质稀缺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和选择。福贵在生活中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磨难,但是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的坚韧和善良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活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切都是那么的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要抱怨和埋怨。与其为了物质的欲望而追逐,不如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善美。福贵虽然失去了一切,但他却依然热爱着生活,他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活着》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告诉我,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我们要学会珍惜。也让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同时,它也让我明白,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是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感激。
读完《活着》,我被福贵的坚韧和善良所打动。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痛苦和苦难,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任。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虽然艰难,但我们依然要保持乐观和善良,用自己的方式去活着,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篇二
《围城》读后感
《围城》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读过的一本最令人深思的作品之一。它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迷茫。通过讲述主人公钱钟书的一生,作者把人际关系、婚姻、职业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围城》这本书通过讲述钱钟书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束缚和困扰。钱钟书是一个才华横溢、自由思想的人,但他却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婚姻的困境。他和妻子苏丽珍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争吵充满了智慧和幽默。通过这对夫妻的关系,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婚姻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让我们思考了婚姻的真正意义。
《围城》这本书还通过讲述钱钟书在职场的经历,揭示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压力和困惑。钱钟书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他却在职场中面临了各种困境和压力。他在工作中面临了权力的斗争、利益的纷争和职业的困扰,他也试图通过辞职来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独立。通过这一情节,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职场中的残酷和无奈,也让我们思考了工作的真正意义。
《围城》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告诉我,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被外界的干扰所迷惑。同时,它也让我明白,婚姻和职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不被外界的围困所束缚。
读完《围城》,我被书中的智慧和幽默所折服。作者通过钱钟书的故事,生动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境。他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应该用智慧和幽默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篇三
老刘的这本小说还是延续着他的写作风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重大的事件,描写的都是老百姓的故事,透露着小人物对生活的无奈。《一句顶一万句》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个部分,延津就是老刘的家乡河南省延津县,书中写的就是延津的一些人和事。看书的时候,感觉就好像老刘坐在你对面,泡着壶茶跟你“喷空”,说着他记忆中的家乡的故事。因此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觉很轻松,没有了专业书的压抑,没有了哲学书的深奥,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在你眼前晃动。而且我们离河南较近,对文中的风俗、方言更容易理解。
主人公杨百顺一生孤苦,最羡慕的职业是喊丧,最崇拜的人是喊丧的罗长礼,却未曾说过话;最好的朋友是剃头的老裴,也是一年碰不上几次面;老裴偶遇躺在草垛上打摆子发烧的杨百顺,救了他一命,同时也是救了为了一句话怒气冲冲正要去杀小孩舅的老裴自己。一句话让杨百顺把老裴视作最好的朋友,一句话也差点让老裴成为杀人犯。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一句肺腑之言能让陌生人成为知己,一句诋毁人的话能让朋友成为仇人。有的人整天夸夸其谈,嘴巴像刀子,却说不到点子上;有的人寡言少语,却能一语中的。书中上部分杨百顺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下部分牛爱国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朋友,回到延津。一走一回,延宕百年,都是为了一句话,为了“能说的上话”。为什么他们会辗转千里就为了说句话?正是因为他们的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说话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桎梏给国人带来谨言慎语的思想,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诚信缺失更是让人人都树立了防御意识,三缄其口。但是每个人天生都有倾诉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排泄的时候,孤独和寂寞便油然而生。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孤独者还有私塾先生老汪,老汪孤独是因为思念一个人,思念她而又找不得,所以经常堵得慌,他排解的方式是散步,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是“孔子当时正伤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有朋友,才会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这个孤独的老汪后来更苦。淘气的小女儿淹死后,看着淹死女儿的水缸哭了三个时辰,半年后也不能释怀,“心里像火燎一
样,再忍就疯了”,想哭却哭不出来,痛到深处就是这样子吧。最后,老汪决定走出延津,一路向西,到了宝鸡以吹糖人为生。老汪在书中只是个片段,但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就像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孤苦的让人心酸。我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穿着长衫,在他的“种桃书屋”书写着“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的老头。
再有杨百顺的师傅老詹,不远万里从意大利到这儿传教,传教一生也只仅仅九个徒弟,但是他并不气馁,仍然风里雨里的满延津跑。常人应该认为老詹一个人背井离乡应该是最孤独的,但恰恰相反老詹不觉得孤独,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信仰,无论你是信佛、信基督,还是信共产主义。就像老詹传教时说的:“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书中还有更多的人物,都是些社会底层:买豆腐的、赶马车的、剃头的、杀猪的······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孤独谁没有呢?其实人们都孤独,只是大多数人在孤独发作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每个人排解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散步,四处溜达;有的人喝酒,一醉解千愁;有的人是找一知己聊天,互诉衷肠。
我想起老刘在电影《甲方乙方》里客串出演的那个有点自闭的情痴,幻想着和异国公主的恋情。是否老刘自己也是孤独的呢?
“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是什么,杨百顺一辈子没有想出来。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句话,但最终,谁是最佳的听众?更多时候,我们的这句话都留给了自己。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无人可说;大多数人到后来,是无话可说。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
当杨百顺最后看到自己私奔的媳妇和情夫之间的亲密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突然没有了仇恨,终结了他的寻找,开始了他的新生。人就应该这样,生活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要生活在未来。活在当下,好在我们还有希望,可以快乐的孤独着。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篇四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非常好看,让人爱不释卷,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简洁先练,又暗含寓意,构成言说的艺术。是一部众生喧哗而又怀抱巨大沉默的小说。而刘氏幽默,总让你会心一笑。
最终用了两口气,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读这本书,不是因为它获得了2011年的矛盾文学奖,而是一直就喜欢刘震云的作品。
读罢,心绪再不能平静。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薄雾笼罩着的田野,仿佛自己的身体升腾到了半空中,可以俯瞰这苍茫大地上的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回味着中国人经历着的千年孤独。
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万,能过心的人却千里难寻;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说得上话,且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一句顶一万句》书中的内容极其丰沛。且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故事的厚度、宽度和深度,让人看到百年苍生的宽广和深邃。人世间百态丛生,恩恩怨怨,伦理情感……被作者“剔骨剥肉,一码一码,码放得整整齐齐”。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N对朋友,父子,父女,母子,夫妇,情人,雇主与员工……既觉得繁复又简单,且充满寓意。似乎所有的社群组织关系,朋友间的情谊,家庭的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
书中描写的虽是一班生活在乡土间的卑微百姓:卖豆腐的老杨,剃头的老裴,打铁的老李,以及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你生活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对书中的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感同身受,从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关于书名,用刘震云自己的话说:“相对于书的内容,书的名字应该是一块冰,掉到水里也就是书的内容里能融化,而不是一块石头,在水里还是石头……”
一句顶一万句:“那一句”应该是句什么话?就是一句有见识的话,因为“一句有见识的话,顶的上一万句废话”。书中的人物为了那句话,一个“走出”,一个“回归”,苦苦找寻百年,孤独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活的苦难,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
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更是危险的,有时甚至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反而刺向自己。由于人心难测,由于社群、地位和利益变了,情景变了,时间变了,朋友也变了。因此,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一句顶一万句》,好书啊好书!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