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精选3篇)
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 篇一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它以其动人的音乐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我有幸观看了这部音乐剧,深深地被它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触动。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的是音乐剧中的音乐。音乐是整个剧情的灵魂,它带给观众无尽的美妙和感动。《音乐之声》中的音乐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每一首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考。例如,主题曲《音乐之声》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歌词,为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而《逍遥曲》则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坚定。每一首歌曲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其次,剧情也是《音乐之声》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剧情紧凑,情节曲折,给观众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和感动。故事以一个音乐家兼教师玛利亚进入冯·特拉普家庭开始,她用音乐的力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她不仅帮助冯·特拉普一家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还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了亲情和友情。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让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演员们的表演。他们用精彩的演技和动人的表演,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玛利亚这个角色由演员们用饱满的情感和扎实的演技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了她的真实和坚强。而冯·特拉普一家的演员们则将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演绎得入木三分,使观众们对他们的遭遇和成长产生了共鸣。
总的来说,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用音乐和故事讲述了爱与希望的力量。观看这部音乐剧,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情感的冲击,也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打动。这部音乐剧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让我们思考生活中的真谛和价值。我相信,《音乐之声》会继续在观众中传递爱与希望的力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 篇二
《音乐之声》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剧,它不仅带给观众美妙的音乐享受,更通过故事情节传递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我有幸观看了这部音乐剧,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的是音乐剧中的音乐。音乐是整个剧情的灵魂,它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歌词打动了观众的心。《音乐之声》中的音乐风格多样,从欢快的歌曲到激昂的合唱,从柔美的情歌到激情四溢的舞曲,每一首歌曲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其中,《音乐之声》这首主题曲以其欢快的节奏和励志的歌词,激励着观众们去追求梦想和勇敢面对困难。而《逍遥曲》则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坚定。音乐剧中的每一首歌曲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其次,剧情也是《音乐之声》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剧情紧凑,情节曲折,给观众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和感动。故事以一个音乐家兼教师玛利亚进入冯·特拉普家庭开始,她用音乐的力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她不仅帮助冯·特拉普一家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还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了亲情和友情。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让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演员们的表演。他们用精彩的演技和动人的表演,将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玛利亚这个角色由演员们用饱满的情感和扎实的演技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了她的真实和坚强。而冯·特拉普一家的演员们则将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演绎得入木三分,使观众们对他们的遭遇和成长产生了共鸣。
总的来说,《音乐之声》是一部令人陶醉的音乐剧,它用音乐和故事传递了爱与希望的力量。观看这部音乐剧,我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感动。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让我们思考生活中的真谛和价值。我相信,《音乐之声》会继续在观众中传递爱与希望的力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 篇三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剧中的女主人公玛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是对快乐与幸福的一种追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音乐之声观后感(一)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剧中的女主人公玛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是对快乐与幸福的一种追求。她起初认为只有进了修道院,才能修身养性,才是真正热爱主的表现,所以,她热衷于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长却不这么认为,感觉她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师。在这里,她有七个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要教,他们调皮、开朗而又喜欢恶作剧,玛丽雅却以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他们的父亲----上校,最终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虽然遇到战争,却能感受到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与甜蜜。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
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玛丽雅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跳跃于静静流淌的小溪旁,喜欢象小鸟一样欢快地歌唱。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修道院的嬷嬷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玛丽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对她,把她当成了恶魔。这其实应该代表了父母对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时存在的两种心理。做为父母,我们有时候,会看孩子们像天使一样可爱,有时候又像恶魔一样让人头疼,甚至惹人讨厌。而院长嬷嬷所代表的,正是那种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认孩子身上的缺点,却也看到了她的优点和长处,或者说她更喜欢玛丽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纯洁。“如何让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云钉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滩上?”她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与心胸的伟大母亲的爱,唱出了对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对玛丽雅的真情赞美和认同。像小鸟一样快乐单纯的玛丽雅来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恐惧,这正是一个人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的恐慌与迷茫。最后,她终于带着院长嬷嬷告诉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种提示“天主关上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勇敢地走进了上校的家。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她坚信:力量不存在数字中,力量不存在财富中,力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自信。她是一个快乐而坚强的孩子,她会让阳光适时地照进自己的心胸,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与祝福。上校严肃的家规没有吓住她,孩子们恶作剧的捉弄没有难倒她,她以她的智慧与热情融入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也打开了上校久已经封锁的心灵。
她的到来,犹如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一缕阳光,给了孩子们温暖,也给了孩子们活力,同时也让上校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当她问:“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孩子们爱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简单:“这样爸爸才注意我们。”这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回答。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渴望父母的回应,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上校在丧妻之后完全沉浸在一种没有笑声、没有活力的沉静之中。他只是给了孩子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却忽视了孩子们心灵的饥渴。这不仅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捣蛋、调皮,甚至被定性为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的行为不正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内心的需要吗?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给予爱和呵护,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那么优秀而得不到关注和宠爱,他们便用这种捣蛋的方式来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们往往会曲解了他们的行为,会更加的不待见他们,致使他们最后走向一条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玛丽雅的到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被关注的温暖,他们不再恶作剧,而是用甜美的歌声告诉父亲、告诉大家,也告诉全世界他们心中流淌的快乐。
玛丽雅用自己的巧手为孩子制作了一件件得体的运动服,让孩子们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来高贵的衣服就像是紧箍咒,让孩子们缩手缩脚,不敢动,不敢寻找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感受。因为孩子们很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不愿意反抗,情愿穿着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给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爱与欢欣。而我们家长总是把自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认为适合孩子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紧箍咒,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创造的能力。其实,这也正是给我们提了个醒,让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们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玛丽雅也记住了院长嬷嬷的一席话:“这些墙不是为了挡住你的问题,你要正视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论高低皆要寻求;踏遍每条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须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过小溪,追寻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梦想。这梦想需要你献出全部的爱,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这些告诫,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谛。玛丽雅循着这条生活的原则,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给上校一家带去了快乐与希望。最后翻过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绎,也应该算是对人们的一种提示,一种战胜困难就是希望的鼓励。
影片从始至终,都以爱与自由为主线,让人们感受到了爱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支持,爱的伟大与珍贵,并告诉人们,爱要从内心流淌,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个个亲人爱起,最后便会演绎成为一种大爱,一种对国家的爱,一种对整个世界的爱。
音乐之声观后感(二)
《音乐之声》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和七个单亲孩子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这部经典老电影,我依旧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热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玛利亚是怎么样赢得孩子们的心的呢?
她热爱生活,如她热爱歌唱废寝忘食一般。她对生活充满激情,感染了孩子们,甚至是严肃的上校,让他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老师最难得的地方。
她宽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们就给她下马威,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说她衣服难看,长得丑,没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坚果,她并没有生气,全当是孩子们和她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她没有向上校告状,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尴尬和矛盾,让孩子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和亲切感,感受到了温暖。
她没有老师的架子,有亲和力,和孩子们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
她真心地为孩子们着想,敢于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对的时候,她坚持为孩子们做衣服,不是让他们穿着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里,孩子们的生气都被扼杀在那些规矩里。
她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无论是寂静的山坡草地,还是喧闹的城市小镇,都可以变成她的课堂,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的同时也很快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她们的交际能力,锻炼了胆识。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开始教音乐得知他们一窍不通时,她运用她丰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与实际相联系,方便了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里,她无时无刻不把音乐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运用启发式,并不是生搬硬套,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她的教学,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演出木偶戏,让他们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了解认识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还有很多优点,她平易近人,有爱心,善解人意,体贴孩子,让孩子们具有安全感,爱好广泛,能歌善舞。这些都是让她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优点,我觉得好老师是天生的,什么技能都可以培养,而一颗有爱的心却是不能的。玛利亚之所以是好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爱别人。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爱,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优秀教师的标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体现,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