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优选3篇】
《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渔歌子》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粉笔。
2.诗歌《渔歌子》的复印件。
3.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渔船捕鱼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渔船捕鱼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渔歌的思考。
2.学习诗歌(15分钟)
教师朗读《渔歌子》,让学生跟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3.合作探究(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4.个人思考(10分钟)
学生个人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诗歌形式表达。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
标题:《渔歌子》
重点词汇:渔歌、渔船、波涛、海洋
重点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重点形象:渔民、渔船、海洋
《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渔歌子》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粉笔。
2.诗歌《渔歌子》的复印件。
3.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渔船捕鱼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渔船捕鱼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渔歌的思考。
2.学习诗歌(15分钟)
教师朗读《渔歌子》,让学生跟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3.合作探究(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4.个人思考(10分钟)
学生个人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用诗歌形式表达。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
标题:《渔歌子》
重点词汇:渔歌、渔船、波涛、海洋
重点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重点形象:渔民、渔船、海洋
以上是两篇关于《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 篇三
《渔歌子》教案与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掌握“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诗词比较,引进课题1,出示柳宗元的《江雪》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比较二者的区别,引入词的概念,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2,板书课题,读课题《渔歌子》,注意“子”的读音,因为这是词牌名,应读第三声。
二、 初读课文,字字落实1、请学生自由朗读本首词三遍,要求:读第一遍时,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做到字字落实;读第三遍时,能把词的韵味读出来就更好了。
2、指导读好“塞,鳜鱼,箬笠,蓑衣”的字音。
3、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教与学生识字辨义的方法。
4、反馈读况。请几名同学读文,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字字落实了。
5、流利地,字正腔圆的齐读本词。
6、在生读的基础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渔歌子》的节奏。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师:有人说诗词能够传递一个人的情感,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其实,诗词在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画面。那么张志和的这首词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也就是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来。
1、学生边读边找景物。
2、交流汇报。
3、伴随着音乐师读词,学生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是怎样的。
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再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深入文本,体会写法
师:刚才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老师相信你们透过这个背影能想象出渔夫的神情。
1、学生想象渔夫的神情。(悠然自乐)
2、体会渔夫的心情。(愉快、兴奋)
3、与《江雪》比较,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4、学生交流为什么渔夫“斜风细雨不须归”
5、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不须归”含义。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学习方法。
2、在配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
3、在轻松欢快的《渔歌子》的歌曲中结束新课。
六、板书设计
渔歌子
美如仙境
不须归
悠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