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启示》
引言:
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曹植以七步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曹植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以《七步诗》为例,设计一堂课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诗歌。
一、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七步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1. 导入:通过播放《七步诗》的音乐或朗读诗歌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感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七步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创作一首类似于《七步诗》的诗歌。
4. 分享和欣赏: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同学并进行欣赏,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与《七步诗》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创造力。
2. 情感教育: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创作表达出来。
3.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创作水平等。
2. 创作作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达方式和艺术性等。
五、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
1. 《七步诗》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2. 相关的音乐、视频和图片资源。
3. 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和分享材料。
六、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播放《七步诗》的音乐或朗读诗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感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七步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创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创作一首类似于《七步诗》的诗歌。
4. 分享和欣赏: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同学并进行欣赏,互相评价和交流。
5.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与《七步诗》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和展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七步诗》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创作练习和分享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考。同时,通过扩展阅读和总结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践》
引言:
七步诗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七步诗》,不仅能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本文将以《七步诗》为例,设计一堂课程,通过多种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一、课程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七步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演活动,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1. 导入:通过播放古代音乐或展示相关艺术品,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分析:学生阅读并欣赏《七步诗》,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3.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七步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绘画、写作或音乐创作等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表演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表演和展示,通过舞蹈、朗诵等形式,将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
5.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与《七步诗》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情感教育: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创作和表演活动进行情感表达。
2.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创造性思维:通过创作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创作水平等。
2. 创作作品和表演:对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达方式和艺术性等。
五、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
1. 《七步诗》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2. 相关的音乐、视频和图片资源。
3.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演材料。
六、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播放古代音乐或展示相关艺术品,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分析:学生阅读并欣赏《七步诗》,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3.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七步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绘画、写作或音乐创作等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表演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表演和展示,通过舞蹈、朗诵等形式,将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
5.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与《七步诗》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和展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七步诗》,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创作和表演活动,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扩展阅读和总结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七步诗曹植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著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
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1.七步诗教学设计
2.七步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3.《长城》教学设计
4.《示儿》教学设计
5.《院子》教学设计
6.《师说》教学设计
7.aoe教学设计
8.白杨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试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