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 篇一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之心。我读了这本书后,深受感动,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各具特色、感人至深。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巨埋儿》。故事讲述了郭巨为了不给母亲添麻烦,在农田里埋下自己的儿子。每天,郭巨会去田里看望自己的儿子,并且希望他能够在地下平安长大。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孝子的深情。即使面对艰难困苦,郭巨仍然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方式来孝敬母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我明白了孝顺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更是一种品质的培养。这些孝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孝顺,他们通过一次次的考验和锤炼,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孝子。比如《张廉救母》的故事,张廉为了救母亲,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最终成功救出了母亲。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培养和锤炼。
此外,《二十四孝》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以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为主线,融入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元素。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孝道的重视和尊崇。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和传统的珍视。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二十四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中的二十四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孝顺的伟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孝顺的真正含义,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弘扬和传承孝道,我们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 篇三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欢这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应该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子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歘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希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么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因为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范文 篇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