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1(经典3篇)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1

篇一:《傲慢与偏见》的启示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读完这本书,我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所吸引。通过这本小说,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偏见与歧视。

这本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中心,讲述了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性,她拒绝了许多求婚者,因为她不愿意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而达西则是一个富有、高贵的绅士,起初对伊丽莎白嗤之以鼻,认为她的家庭地位低下,不值得他的爱。然而,在一系列误解和事件的推动下,达西逐渐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内在美和善良,最终向她求婚并得到了她的接受。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傲慢与偏见。作者通过描绘各类人物,展现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和歧视。例如,班内特家的妹妹们对于嫁入豪门的向往和对穷小子的嘲笑,以及达西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的傲慢态度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此外,小说还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示了人物的成长和改变。伊丽莎白最初对达西的偏见和厌恶是基于外表和一些误解,但随着她对达西的了解和接触,她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并最终接受了他的爱情。这种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真正的了解和接触,才能打破偏见和歧视。

总而言之,读完《傲慢与偏见》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了我对偏见与歧视的思考。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真正理解一个人,需要超越表面的外貌和偏见,去了解他们的内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平等与和谐。

篇二:《1984》的警示与反思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经典小说,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讽刺意味的反乌托邦作品。读完这本书,我被小说中描绘的极权主义社会所震撼,深思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国家——大洋国。在这个国家中,政府通过监控技术和思想控制手段,严格限制人民的自由,并将其思想完全控制在政府所希望的范围内。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开始怀疑政府的真实性,并试图反抗。然而,他最终被政府逮捕并洗脑,成为政权的忠实工具。

通过《1984》,奥威尔对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小说中描述的大洋国社会,无论是通过恐怖手段还是通过信息操控,都以极端的方式对人民进行控制。政府通过改写历史和剥夺人们的隐私,完全掌握了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对权力的滥用和对思想的控制,让我深感恐惧和忧虑。

此外,小说还通过温斯顿的经历,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对权力的崇拜。尽管温斯顿开始对政府提出质疑,试图反抗,但最终他还是被政府的洗脑技术所征服,成为政权的忠实工具。这种对权力的崇拜和对自由的放弃,让我深思人类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由的价值。

通过《1984》,我对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小说中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的剖析,让我对社会中的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作为读者,我深深反思了权力和自由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抵抗。

总而言之,读完《1984》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小说中对权力滥用和思想控制的揭示,让我深感警示与反思。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权力的滥用会导致人类的自由受到侵犯,只有警惕和抵制这种滥权现象,才能实现一个真正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1 篇三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1

【古希腊】伊索 著 陈璐译《伊索寓言》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版 读后感: 读完《伊索寓言》,让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这本同民族的著作,两者都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进行比较,发现《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介绍的主要是关于神化了的人的伟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战争、人与命运抗争等宏伟主题,突出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至高的古希腊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现当时的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往往触动读者对生命本质、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问题的思考。而《伊索寓言》是一些关于拟人化了的动物及农夫、牧人、渔夫等普通底层人民(有少许神)的小故事。从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一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朴素处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话、史诗等能表达将许多特征统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较宏阔、全面的社会生活画面,只是于字里行间揭示古希腊早期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世道理。读神话、史诗觉得有点严肃、理解上倾向归于历史的真实,读寓言则觉生动、通俗、有趣,对寓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可以是开放的、多元的。两部作品尽管有一个用神话,一个用寓言各自讲述古希腊人们的故事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从另一方面看,也正体现古希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立体感。 从《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腊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例中总结经验的,这三百多个故事就是他们积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驴子和买主》教人“从其交友知其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马夫》告诉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处在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与自然、命运抗争的时代里,古希腊人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价值观。我觉得故事中就表现出了生命贵于一切,试图保持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强者具有优势,但也不能因此轻视弱者;赞誉机智、诚实、狡黠,讽刺虚伪、贪婪、恩将仇报;提倡着眼于现实,少幻想,追求眼前现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发现寓言不仅从正面宣扬古希腊人信奉的处世原则能带来的好处,也从反面揭露人类贪婪、虚伪、爱被奉承、好逸恶劳等劣性给自身带来的恶果。 总体感受是:《伊索寓言》将动物拟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讽刺性增强,并获得更多话语自由。虽然写动物是

为表现人类,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动物的固有本性,如狐狸的狡猾,驴的愚蠢。寓言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总结,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人类本性中来自兽性的那部分还未被文明很好地“驯化”,需要智慧来给以警醒。想成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历尽沧桑、冷暖,在文明刚刚开化的时候,往往有大智慧的闪现,正如《伊索寓言》的出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著 罗念生译 《俄狄甫斯王》、《安提戈涅》(电子版) 读后感: 剧本题材虽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不是自我创作,但把神话通过戏剧表现出来的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剧作家意识到了戏剧能使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功效。《俄狄甫斯王》同样也是选择了故事最具冲突的一部分,并做了倒叙结构的处理。人物间的对话使矛盾更加清晰、具体、生动及更加强烈,使我们看到俄狄甫斯在发现杀父娶母事实逐渐明晰时心里的直接的矛盾和挣扎,这与其之前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最近在看黑格尔的《美学》,一时受其中很多内容的影响,所以想结合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谈谈对这个剧的看法。黑格尔在谈戏剧的时说到:“若干人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形成了戏剧性存在的基础。”俄狄甫斯(简称俄)的父亲企图保全自身,将俄抛弃,显示出其自私的性格;俄发誓一定得找到凶手,彰显着性格中的正义凛然;斯芬克斯不食言,奖励猜出谜语的俄娶一王后为妻,为人诚信。三者间独立来看,并不构成冲突,却还是通过一些奇妙的力量发生了一定联系,而就是这种联系导致悲剧的发生,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也即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剧中俄的命运和多神世界及神的.决断、意旨和行动交织在一起,但同时人和神保持各自独立的自由。这使得命运虽是必然,俄却仍然需要抗争,命运出其不然,而人类又带着问题或许能够解决的侥幸心理,采取一定行动。我想也许就在这种命运的必然和行动的偶然的碰撞中呈现出悲剧的爆发力。这也如黑格尔所说“悲剧人物性格和情节动作所遵循的目的是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在人世现实中的体现。” 想到这突然就产生一个疑问:这类昭示命运决定人命,个人抗争无效的悲剧是不是容易使人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那么悲剧的意义在哪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剧中俄父亲的弃子行为、俄刺瞎双眼的行为无不给人以震撼,引起人们的同情,俄始终维持着正义和抗争,显示出一种悲壮。现实中很多人很多时候也倾向于相信某些事是命运使然,但并不会完全消极以待,接受命运安排,也会进行一定的抗争。或许悲剧的意义之一在于告诉我们:命运的不确定性使人既不敢为所欲为,又不毫无作为。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那些美好的事,也在于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和抗争,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探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林万萱译《十日谈精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读后感: 这本书只选取了《十日谈》100个故事中的三十余个,但还都比较有代表性,对故事的完整和我们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没多大影响。也许是译本选的不好或是没读原著的缘故,几经翻译后,我没能体会到作品语言的某些魅力,反觉得语言通俗,缺乏表现技巧,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语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异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整个的结构安排是让人觉得新颖、独特的,类似于《一千零一夜》。在阅读时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题材是多样的,有涉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有关乎个人信仰真伪的、教会内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讲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但都是围绕几大主题进行表现的: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对天主教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和讽刺(这点很明显);二、对人欲的肯定;三、展现人的智慧,发现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点,提倡人人平等。情爱故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审视,实难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骗丈夫与情人偷会或是男的使诈报复女的等各种状况,看来有点纵欲主义。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种种“聪明”的手段弄笑,并佩服人物的智慧。这种赋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许正体现了作者对待情爱的态度:不指责、不批评,人欲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爱让人的智慧迸发,让人享受到快乐。但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或是造人报复、或是受到惩罚,就看处理得好不好。由此联系时代,进行深一层的解读我想就是大家公认的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纵欲的极端正面冲击严肃的、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此外作者也从反面来表现,就是也以诙谐、可笑的方式道出教会人员、修女等的丑行。提倡平等这点主要通过小人物如马夫等面对阶级高的贵族的刁难,以机智的回答化险为夷的形式表现。 总的来讲,我觉得书的文学史意义是大于它的文学意义的,作品对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以瘟疫为背景,正好恰合现实,借此也能以人处在生死关头,可有更多的言语自由,因而能更大胆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为自己能说的不能说的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记得上课时老师提供一种解读是:作者以瘟疫为背景,然后男女以讲故事的形式消磨时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对此不是很理解或说从作品中没有察觉到。

相关文章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初中读后感(通用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初中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点军校的经典法...
读后感2018-01-01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初中读后感(通用5篇)

写《飘》的读后感的作文300字(实用6篇)

写《飘》的读后感的作文300字 第一篇 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长假。放假的第一天,我便再一次捧起了我最喜爱的那部小说——《飘》。 记得上一次读《飘》,应该是一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偶然地在一...
读后感2011-09-08
写《飘》的读后感的作文300字(实用6篇)

西游记的读后感(通用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通用2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的读...
读后感2016-06-03
西游记的读后感(通用6篇)

工匠精神读后感【实用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匠精神读后感 篇1 ...
读后感2015-07-01
工匠精神读后感【实用6篇】

《西行漫记》初一读后感【最新3篇】

书橱里,有一本已经泛黄的书――《西行漫记》。现在正是南京解放60周年,爸爸就把它推荐给我看,希望我能明白当年在艰苦环境下一些烈士的精神。而我刚看了一点,就一下子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细...
读后感2018-07-06
《西行漫记》初一读后感【最新3篇】

《三借芭蕉扇》读后感(最新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借芭蕉扇》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读后感2018-04-02
《三借芭蕉扇》读后感(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