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发髻读后感(推荐3篇)
奶奶的发髻读后感 篇一
《奶奶的发髻》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小说,通过讲述奶奶的一生,展现了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的品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同时也被故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所触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名叫王秀英。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背负着繁重的家务活。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尤其是农村妇女,更是备受压迫。然而,王秀英并没有被社会的偏见和困境所束缚,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故事中最令我敬佩的是王秀英的无私。尽管她自己生活艰难,但她总是将自己的家人放在第一位。她把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丈夫、孩子和孙子身上,从不计较付出的辛苦和牺牲。她的发髻是她一生辛勤劳作的象征,也是她对家人的无私奉献的象征。她的发髻承载着她对家庭的深深的爱意,它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对家人的一种承诺。
这本书让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王秀英的故事,我明白了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依靠。正是因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王秀英才能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她的家人是她人生中的明灯,是她奋斗的动力。这让我思考自己的家庭,我也要像王秀英一样,对家人无私奉献,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除了对家庭的思考,这本书也让我对勇气和毅力有了新的认识。王秀英不仅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和压迫。然而,她没有退缩,勇敢地面对了一切困难。她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命运,用自己的勇气战胜了困境。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
总之,《奶奶的发髻》是一本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小说。通过王秀英的故事,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对勇气和毅力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像王秀英一样勇敢坚强,无私奉献,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奶奶的发髻读后感 篇二
《奶奶的发髻》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小说,通过讲述奶奶一生的故事,展现了她的坚韧、智慧和乐观的品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同时也对奶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名叫王秀英。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充满了爱和快乐。
故事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奶奶的坚韧和智慧。尽管她生活在一个艰苦的时代,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气馁,总是乐观地面对一切。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家庭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她的发髻是她坚韧和智慧的象征,它承载了她一生的辛劳和奋斗,也是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的表达。
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奶奶的故事,我明白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奶奶的发髻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除了对生活的认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奶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家人身上,从不计较付出的辛劳和牺牲。她的家庭是她生活的中心,是她一生的支撑。这让我深思自己的家庭,我也要像奶奶一样,用自己的爱和奉献,创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
总之,《奶奶的发髻》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奶奶的故事,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用爱和奉献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阳光和希望。
奶奶的发髻读后感 篇三
奶奶的发髻读后感
奶奶的发髻,曾经是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奶奶的头发很长很黑,总是在头顶盘一个高高的凌云髻,用一根银簪子别住,典雅华贵简单利落,闪烁着柔和的光,越发衬托出奶奶那高挑的身材,白皙的面庞和那一双迷人的眼睛.奶奶走在路上,遇到的男女老少没有不对奶奶行注目礼的.
奶奶是三个已成年儿子的后娘,后娘难当,后婆婆更难当.奶奶的第一个亲生孩子是女儿,继承了奶奶所有的优点,聪明伶俐温柔可人,但是,自出生那天起就不被三个嫂嫂所容,尤其是大嫂,总是想方设法的要害这个后婆婆的女儿,一次,趁奶奶和爷爷不注意,竟然把一脸盆滚烫的开水倒在了正在玩耍的五岁的妹妹头上.爷爷是祖传中医,精心治好了女儿的烫伤,却把女儿送给了50里外一户无儿无女的人家.奶奶欲哭无泪,忍悲痛继续着琐碎的生活.
奶奶勤劳,尤其精通刺绣纺织.为了贴补家用,奶奶总是起早贪黑地操劳.奶奶织的布绣的花,是我们这一带的名牌,好多人家娶媳妇嫁女儿都以能买到奶奶的活计而自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奶无花可绣无布可织,眼看街坊邻居要饭的要饭饿死的饿死,奶奶一狠心开卖买自己的嫁妆,先是把箱子柜子上的金银铜铁饰件橇了卖钱买吃的,接着卖首饰,可是,一个30口人的家庭只吃饭的费用就是惊人的,更何况仅仅只凭卖奶奶自己的东西度日呢?可是,奶奶不发一句牢蚤,到了再没东西可卖的时候,就毅然剪掉了那无数人羡慕的长发,交给大儿子让他换了粮食吃.那时候,奶奶是吃不上一顿饱饭的,每次都是等全家人都吃过之后自己收拾一下大铁锅上粘附饭粒,再兑些水,就是一顿饭了.
到了公元1966年,奶奶唯一的亲生儿子已经18岁,全村的封建大家庭基本上都四分五裂了.爷爷已经去世多年,三个大儿子和三个儿媳怕给弟弟成亲连累他们,强烈要求分家,奶奶不慌不忙,给祖宗磕头算是打了个招呼,第二天就带着亲生儿子搬出了家门.说是搬家,其实是奶奶母子二人净身出户,住到了场院里两间茅草搭起来的房子里,没带走家里的一针一线.那时候割资本主义尾巴,奶奶只好偷偷地纺花织布,再偷偷地卖钱换粮食吃.奶奶纺出来的那一根根柔长的洁白的棉纱,很象奶奶那一根根逐渐变白的头发,让人羡慕,让人爱怜,让人思绪绵绵.
岁月匆匆催人老,奶奶转眼间就老了,头发白了,目光浑浊了,行动迟缓了.奶奶不再纺花织布.可是每天早上起来,奶奶依然一丝不苟地把头发高高盘起,依然凌云髻,依然简单利落,用一根镀银的簪子别上,所不同的,是奶奶的发髻不再乌黑,而是多了几分霜雪的光芒.
其实,留在我记忆中的,一直是奶奶那闪烁着霜雪光芒的高高的发髻..
自打记事开始,奶奶就留着发髻。那时不叫发髻,叫梳“纂纂儿”。别人家的小孩子提到奶奶的“纂纂儿”,总是一副即羡慕又不屑的口吻。
睡上,我悄悄摸了摸奶奶的发髻。发髻里有几颗硬硬的东西,就是那种黑色的,一寸多长,中部弯曲成两根铁丝样的发夹。发夹将一个黑色的发网牢牢地夹住,发网可抽拉缩紧,将奶奶的头发装在里面。白天,这个发髻在脑后微微地晃动,晚上,奶奶也不解开,稻草芯的枕头上,发髻就被压得扁扁的。
我很想问奶奶,为什么别人家的奶奶都是利落的'短发。就是小丫头们,要是发长过肩,就被齐刷刷剪成了“妹妹头”,而偏偏奶奶留发髻不说,还要给我留着长长的头发呢?但我不问,因为担心奶奶误以为我不喜欢自己的马尾长发,就给剪掉了。
天气晴朗的日子,奶奶喂罢了鸡鸭,剁得了猪食,在大锅里煮得红红火火,就从小鼎锅里舀出热水,招呼我:来,洗头了。
皂角液先泡好了,滑腻腻地抹在头上,奶奶给我冲着水,我双手胡乱地抓揉着。奶奶说,这样可不行,得用手指肚子揉啊,脏水就流走了。奶奶说着,将头发轻轻地捧在掌心搓着。我眯着眼睛看水盆里的水同天上的阳光一样闪闪的,对了,奶奶的眼睛也闪着光茫。
我用毛巾擦着头发,奶奶在换过的清水边解开了发髻。发夹被放到了一边,黑色的发网里原来还缠有细长的线尾。奶奶的头发真长啊,一直圈啊圈地垂下来,最长的只是细细的几缕头发,在地上盘成了小小的圈。
奶奶侧着身子,苍老但灵巧的双手在长发上梳理着,头发渐渐理顺了,在掌心里团紧,指缝间一绺绺滴着水。奶奶紧压着滑下来,那晶莹的水便滴得急了,头发也有了光泽,仿佛薄薄蒙上一层阳光。奶奶冲这边微笑着,可那眼光并不落在我身上。回过头来,看到爷爷抽着旱烟,摺皱的脸上如同奶奶般微笑着,眯着眼,美滋滋吐着一个个烟圈。
奶奶的头发还没有全干,就用细齿梳在青花粗碗醮上一种香香的油,慢慢地梳起来盘成拳头大小的发髻。那种香香的油,奶奶谁也不给用,说是爷爷托人从很远的
地方买来的。又说,都还小,以后啊,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等着呢。奶奶将盆里的水倒在桃李树下,顺手摘一枝桃花嗔笑道:怕是老颠东了。说着便插在发髻上。我也来插上一枝,再抱着奶奶笑闹,那花瓣就飘在我们才打理好的头发上。
后来长大些,每当看到电视、电影上那些梳着发髻的小媳妇太婆们,总让我想起奶奶。
奶奶年岁高了,手脚不再利落,梳发髻很是不便,但又不许后人们帮忙。奶奶80岁那年,终于剪成了短发。白银线般的头发杂乱地落在地上。奶奶的目光停留了许久。我问奶奶,要不要留起来做记念?奶奶茫然地看看我,轻轻地摇了摇头。那时,爷爷已经去逝几个月了。
后来,我有了小孩。因为小孩子老喜欢抓头发,我开始留发髻。街市上很流行一种水钻的发髻头饰。一根黑色的长发带上镶有各色的水钻,做成对称与不对称的各种几何图形,另有各种水果花样的,也有各种蝴蝶昆虫造型的。梳发髻很简单,只要将头发盘好,再套上这种发饰将水钻正着或斜着戴在外部就可以了。
我在柜台前东挑西选,突然心中一酸:如果奶奶还在,她该是多么喜欢这些美丽而简便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