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精选6篇)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汉语桥比赛的观赛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这个盛大的汉语演讲比赛,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汉语桥的魅力和影响力。
比赛开始前,观众们已经早早地聚集在会场外,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我也跟着人群一起进入了会场,惊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比赛。舞台上悬挂着巨大的汉语桥字样,灯光闪烁,气氛热烈。观众席上坐满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大家都怀着对汉语的热爱和对选手们的期待。
比赛一开始,选手们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他们用流利的汉语、生动的表情和精彩的演讲,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之中。有的选手讲述了自己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困难和突破,有的选手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文化和国家特色。每个选手都独具特色,都展现出了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
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选手们的努力和奋斗。他们不仅要面对语言的障碍,还要经历演讲的紧张和压力。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用自信和勇气克服了困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表现让我深感汉语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动力更加坚定。
比赛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向选手们表示敬意和赞赏。我也加入到了掌声之中,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整个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激动的气氛,大家都在交流对比赛的感受和观点。我也结识了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对汉语桥的观后感。
第十五届汉语桥比赛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的桥梁。通过这场比赛,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语的魅力和中国的文化。我相信,汉语桥比赛将继续为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搭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爱上汉语,爱上中国文化。我也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争取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用自己的演讲技巧和汉语水平来展现自己,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一份贡献。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二
第二篇内容
第十五届汉语桥比赛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国际性汉语演讲比赛,这次的观赛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赛开始前,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提前到了会场,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坐下观赛。然而,我们却发现会场已经座无虚席,观众们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这让我对汉语桥比赛的影响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比赛的开始。
比赛一开始,舞台上的选手们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他们有的用流利的汉语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用生动的表情和姿势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的表演和演讲让我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选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让人过目不忘。
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不仅受到了选手们的启发和感动,还结识了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对比赛的观点和感受,分享自己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困惑和进步。通过这次交流,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汉语的普及和汉语桥比赛的影响力。
比赛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向选手们表示敬意和赞赏。我也加入到了掌声之中,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在这个欢呼和掌声的背后,我感受到了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这次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演讲比拼,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盛会。
通过观赛,我深刻地认识到汉语桥比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个比赛为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汉语和中国文化。我也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争取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用自己的演讲技巧和汉语水平来展现自己,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一份贡献。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在这美丽的七月,充满魅力的汉语又在这里呼唤着各国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是来自欧洲,看着他们纯洁的蓝眼睛,好似中国的明湖碧水;有的来自充满热情的非洲,当他们展露笑容时,我们的心也被温暖了;还有的来自,大洋洲,美洲和澳洲,他们个个自信满满,充满了活力与朝气!
“汉语桥”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这里,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中国文化,一起体验中国习俗,一起切磋中文水平。算然他们随时面临淘汰但他们依旧成为了好朋友。
每次暑假我都准时收看汉语桥,不仅因为它每次有趣的开头,更因为看到外国的学生别扭地讲着中文,抓耳挠腮地学着中文,就会感到了自豪,中国文化已成为了世界文化,这让我怎能不开心呢?
其中我最喜欢看第20130731期。这次,选手们将挑战如何制作中国美食,他们来到了湘西凤凰,迎接他们的是热情四溢,拥有悠久文化的苗族。比赛分为,红,黄,蓝三组。其中黄队更是高手如云,有三个地方赛冠军。但红,蓝二组也不容小视,到底哪一组夺得最后的胜利呢?
世界十五强选手来到了“最美古镇”凤凰,虽然路途遥远,但是热情的苗家人民,用自己的方式,热烈欢迎了选手们,使他们心潮澎湃,自信满满!比赛第一天是放松心情,他们尽情品尝着凤凰美食,看着他们吃得满嘴是油,不亦乐乎的样子,我也不禁嘴馋了。吃完了美食,他们坐着小船游览了小镇。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还有清秀的山水。选手们更让看得目瞪口呆,吃惊地说不出话来,他们的国家并没有如此古香古色的小镇。第二天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分为三组,在两小时内收集特色食材,学习制作美食。黄队的任务十分艰巨,他们要找到“冬至”、“肥而不腻”、“礼品”所代表的食物。这可难不倒黄队他们问了三家特色店,得到的答案分别是,腊肉、凤凰血粑鸭、姜糖,正当红队犹豫不决时,组员贝嘞泰说:“不如我们问导游吧!”正巧有一个导游走过,红队不由分说就追了上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导游给他们指点了迷津,正确答案是腊肉。腊肉是湖南凤凰人过节或者招待亲戚朋友时候最常用的美食之一。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知道了什么菜,但是怎么做呢?黄队一路问,一个可疑人物也不放过,天道酬勤,路边的小孩告诉他们,将军府的腊肉最好吃。红队听了乐开了花,嘴巴也馋了。看着容易,做起来难。黄队做得顺风顺水,马正桦是主厨,看他右手的锅铲翻来覆去,游刃有余的样子,我似乎也闻出了,腊肉香味。
“汉语桥“是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知识及才艺的大型国际性赛事,旨在激发各国青年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世界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中国的文化,已深深感染了世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四
像汉语桥的各选手一样,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毕竟,坚持守候了将近一个月、习惯了在每个星期四晚上19:35准时打开电视收看的节目,突然要对它说再见,真的有点不舍,资料共享平台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五
汉语桥是一座桥梁,一边是中国,一边是全世界,沟通的是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年轻人,也拉近了彼此的心。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其中有一些选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来自澳大利亚的隆龙,名字很大气也很有意思,很开朗、很乐观,即使淘汰了也一直笑着,还上贴吧感谢大家。同样来自澳大利亚的刘思文和麦翔明,是本届汉语桥的“桥花”和“桥草”,大家都喜欢YY他们两个。虽然他们的中文算不上是这一届最好的,但是他们勇于表现自己的精神为他们带来许多喝彩,还有同样乐观向上阳光的性格,这也许就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风格吧!
本届汉语桥有位非常特殊的选手,他叫李牧,他是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来参赛的,让人非常敬佩,比赛之前,他骑着摩托环游中国,腿伤也是在返程途中弄的,可是他没有因为有伤而放弃比赛,打着石膏、坐着轮椅站在了汉语桥的赛场上,而且中文说的也不错,私底下肯定花了很大的功夫学习中文。前面几天他还在博客里出了个谜题,我没想到我的答案得分会最高,更没想到他答应明年来中国的时候*&*%¥#。如果明年那个时候我放假,那我一定不会错过的。
郝菲,清秀的比利时女孩儿,很有古典气质,也是本届汉语桥的特等奖获得者。起初我对她没什么印象,我关注她是从她扮演白素贞那次开始,,并且觉得她很有得冠军的潜质。她中文说得不快,但是音很准、没有外国腔调,而且她非常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会弹古筝,她那句“白素贞就是又白又素又贞”深入人心,决赛她也发挥得非常稳定,得冠军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法国小哥潇如风,吧里有人叫他潇洒哥,很腼腆很害羞,改变了我以往对法国人性格的看法,让我知道了原来法国人也有害羞腼腆的一面。他会中国功夫,喜欢李小龙、李连杰、成龙,而且打得不错。
来自美国的粽子白天穆跟李然,前者中文了得,可惜没有进入前六;后者很有表演天赋,特别是扮演老太太,那真是惟妙惟肖啊!呵呵!
来自新西兰的马贝壳和匈牙利的魏丽有着一副好嗓子,歌唱得好,中国戏曲也唱得不错,马贝壳一脸的可爱和魏丽的“女强人”风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还有太多太多可爱的选手,包括止步决赛的木山由佳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那种对中国的发自内心的喜爱让我这个中国人很受感动。他们真的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学习中文,有的甚至连我都没想到没这样认真努力,为了为中外友谊做贡献,为了和平,为了更深地了解这个陌生却又让他们着迷的国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动着并感激着。
都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在汉语桥比赛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诠释。在大伙儿都在网上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吵破嘴皮的时候,选手们早已不把比赛结果放在心上了,遭遇淘汰的选手脸上笑容依旧,给进入下一轮的选手加油打气,晋级的选手也非常努力,不让淘汰的选手失望。比赛给予了他们一份份珍贵的友情,一份份来自世界各地的友情,这已经超越比赛了。决赛时播放的VCR就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非常感人,特别是郝菲那句“我真希望我不认识你们,因为今天我们就要离开”,大家彼此都是舍不得的。
再回到比赛本身,很对人对这次湖南卫视承办的比赛不满,甚至是骂湖南卫视。这一点我也有点同感,湖南卫视今年好像有点不太重视汉语桥比赛,不仅赛程缩短了很多,连比赛都有些显得仓促匆忙,而且每场比赛结束,弹出的都是快女的广告,真是抓住每分每秒不遗余力的宣传快女啊!不过,我不否认比赛的精彩,有些人每场比赛过后都骂电视台,可是骂过之后照样接着看,对于一个电视节目,能让你对它充满愤怒但又情不自禁的想要接着看,它就是成功的。虽然每场比赛都有人说不想看了,
但又忍不住去看接下来的比赛,这就证明了湖南卫视办的这次比赛是成功的!
对于有些网友要求汉语桥回归央视的建议,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毕竟湖南卫视娱乐成分弄得有些过了,有点模糊这个比赛的性质,但是,央视的严肃刻板让人感觉气氛很凝重,不轻松,相信选手们也会感到压抑而变得更紧张,湖南卫视在这方面比央视强,而且湖南卫视也没有全盘娱乐,考查中文能力也占到大部分。但是,对于这种比赛来说,央视有先天的优势,正式的场面比较适合这种比赛,而湖南卫视在对比赛的宣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赋予比赛一种不同的面貌,两个电视台的风格相结合是汉语桥最理想的状态,可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央视不行,湖南卫视不行,第三方电视台更不行。所以,我不奢望汉语桥能够变成我心中理想的汉语桥,只希望以后它能够有所改进,不论是在哪个电视台哪个地方办,只要能让观众看得开心,选手比得开心,这就够了!
接下来的日子真的有点麻烦了,少了汉语桥,生活好像少了点东西,每周四的晚上又没事做了。
我希望各位选手能够继续努力认真地学习中文,愿你们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同时也非常期待明年的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期待下一届的精彩与感动!
汉语桥明年见!
第十五届汉语桥观后感 篇六
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正在播放的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今天晚上打开电视的时候,刚好赶上总决赛开始,暗自庆幸真是赶上好时段了,于是乐滋滋地把它看了个完整。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看过这个比赛,当时就喜欢上了它。今天晚上看完激烈的总决,我感觉今年的比赛比去年的比赛还要精彩,除了欣赏它的精彩以外,还生出很多的感慨。
看着台上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肤色的在华留学生们,或口惹悬河,或字正腔圆,或诙谐幽默,把汉语和中国的文化、历史、礼仪学习得那么透彻,能知晓他们艰辛的付出,能看出他们对汉语的热爱和对了解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渴望。这让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骄傲。但看着选手们精彩的表现和评委席上评委老师们精彩绝伦的点评,也不由地生出相形渐秽的感觉。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曾几何时拿出过这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来学习我们自己国家的语言?我们自己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礼仪、民俗等等,又知晓到什么程度?
我还自称自己是个热爱文字的人,可是对文字的领悟又有多少呢?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透过这个大赛,才更加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
活到老,学到老,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怕是自己一辈子都学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