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读后感【精彩3篇】
《郭巨埋儿》读后感 篇一
《郭巨埋儿》是作者马伯庸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郭巨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物的坎坷命运和内心世界。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更加深刻了。
小说以郭巨的一生为线索,穿插了历史上的一些大事,如辽金战争、元朝建立等。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命运的转折。郭巨从一个普通的青年,一步步走向了权谋斗争的舞台,最终成为了一个权倾一时的宰相。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
郭巨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他既有着伟大的抱负和智慧,又有着弱点和迷茫。他在政治舞台上不断斗争,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他不惜一切代价。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他却感到孤独和无助。他常常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内心的挣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他备受折磨。
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郭巨是一个普通人物,他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摇摆不定。而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更是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人的一生,往往是充满矛盾和抉择的,我们常常面临着选择和放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犯错误,也可能会受到伤害。但是,正是这些矛盾和挣扎,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和命运。
通过《郭巨埋儿》这本小说,我认识到人生的复杂性和无常性。我们不能总是期待一帆风顺的生活,也不能总是避免犯错误和受伤害。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面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不断成长和进步。正如郭巨一样,他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痛苦,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坚持和追求,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总之,读完《郭巨埋儿》后,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小说通过郭巨的一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矛盾和挣扎,也激励我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郭巨埋儿》读后感 篇二
《郭巨埋儿》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讲述主人公郭巨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物的命运和内心世界。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人生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主人公郭巨深深吸引。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抱负的年轻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冲突和挣扎。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年,一步步走向了权谋斗争的舞台,最终成为了一个权倾一时的宰相。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他却感到孤独和无助。他常常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内心的挣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他备受折磨。郭巨的命运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于人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辽金战争、元朝建立等历史事件成为了小说中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者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巧妙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们常常面临选择和放弃,他们的命运也常常摇摆不定。而正是这种复杂性和无常性,让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变数。
最后,这本小说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郭巨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为了权力和家人,不惜一切代价。然而,在他最后的岁月里,他却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空虚。他意识到权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是权力和地位,还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总之,读完《郭巨埋儿》后,我对于人生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小说通过郭巨的一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矛盾和挣扎,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好书,我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阅读。
《郭巨埋儿》读后感 篇三
《郭巨埋儿》读后感
《郭巨埋兒》讀後感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字文舉,家裡很窮,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很好地奉養母親,現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心中很難受。於是,郭巨總是等兒子走出去的時候再供養母親食物。有一天,兒子跌在水裡淹死了,郭巨的妻子傷心欲絕,痛哭不已,郭巨忍痛勸慰妻子:“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卻不能再得。我們把兒子埋了吧。”妻子不敢違背,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時,忽然一個霹靂,把兒子震活了,並且地裡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可能很多人初讀《郭巨埋兒》這個故事時會很不理解郭巨的做法,但是細讀之後,這個故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品味、反思、學習效法的地方。 郭巨的孝行並不是愚孝。因為孝養父母是做兒女應盡的義務,父母養育我們的恩德,我們哪能報答得了呢?郭巨竭盡全力奉養母親,儘量讓自己的兒子不去分母親的食物,這是多麼虔誠的`一顆孝心啊。兒子死去,郭巨哪有不悲傷的道理,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複生,想到母親年事已高,若是因孫兒的死悲傷過度,身體會承受不了,所以叫妻子不要驚動母親,埋了兒子。這是一個鋼鐵男兒、一位大丈夫在難事中為孤苦的老母親、為柔弱的妻子撐起的一片天。他的精神令人敬仰。遇到難事,他若是優柔寡斷、悲傷哭泣,讓母親傷心欲絕,這個家真的是有搖搖欲墜之感了。所以,當我們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後,就會肅然起敬,也就理解了這個故事流傳千古的原因了。 讀到故事中的一些詞句,不禁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 故事中說:“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這是一位奶奶對孫兒的疼愛,這是天性的自然流露,這也是偉大的母愛。 由此,我想起了十幾年前和婆婆之間的一些往事。我生我女兒時是剖腹產,住了十幾天的院,一直都是婆婆在醫院照顧我和孩子。出院後,我在家坐月子,每天都是婆婆把飯菜送到我房間裡給我吃,吃完也是婆婆收碗筷。當時我一點都沒覺得什麽,老人家這樣照顧我,我沒有絲毫慚愧心,更談不上感恩了。 上班後,婆婆跟著我一塊兒到學校繼續照顧孩子。婆婆知道我工資不高,省吃儉用,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孩子大些後,婆婆就把孩子帶回家,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和公公做些小生意。我每週回家,看到婆婆仍然那樣節儉,特別是早晨只給孩子買五角錢的熱乾麵吃,孩子吃剩的她就自己吃,如此“糊弄”一頓早餐,我就很不滿意,覺得婆婆太小氣,對孩子太“苛刻”了,照顧得太不盡心了。當時內心雖有不滿,但我沒有表露出來,忍過去了。 現在想想,忍是對的,但錯在哪兒?錯在自己自私!那時孩子的爸爸不在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買房子還欠著債,婆婆一心為我們著想,自己省吃儉用,她受的苦我有想過嗎?我為什麽不多給些錢婆婆?婆婆沒有經濟來源,靠公公做些小生意維持家計,我為什麼就不能把婆婆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看待?為什麼就那麼吝嗇自己的工資?…… 故事中說:“乘子出。進食。”郭巨等孩子出去後再奉養母親食物,這樣做是為了儘量讓母親吃好。可現在的我們,沒有孝道觀念,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父母老人。記得以前在家時,只要有好吃的,公公婆婆都會把食物給他們疼愛的孫兒,自己卻捨不得吃。天下哪一個父母不是這樣的心?疼的都是下一代。可作為晚輩的我們,不能把這當做理所當然,應該學會首先想到父母長輩,因為,和孩子比起來,父母在世的時日畢竟不多啊,孩子卻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走。 公公去世時,我痛哭了一場,因為想到他老人家總是捨不得吃,把好的給孩子吃。爺爺對孫女的那份慈愛真的是沒法形容,所以我很感恩公公,為公公的去世感到傷心。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因為一般情況下,公公去世,媳婦能哭得很傷心的是很少見的。不過,對他老人家我還是有愧疚之情,因為,他老人家生病住院,都是婆婆照顧,我覺得自己是媳婦,照顧不方便。現在想來,其實是自己自私,懶惰,虛偽。公公對我比對他女兒還好,我為什麼就不能把他老人家當自己的父親看待呢?明明是自己沒孝心啊…… 回想起過去的一幕幕,心裡無比愧疚,真的是“人不學,不知義”!不學孝道,做人很失敗!我以前一直還以為自己從沒跟公公婆婆紅過臉就是個好媳婦,可今天,回想起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後悔無比…… 如今,公公婆婆都不在世了,連向他們懺悔認錯的機會都沒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又是人生的遺憾是什麽呢? 感恩《郭巨埋兒》這個故事,喚醒了我的一分良知,讓我有勇氣有機會懺悔出自己作為一個兒媳婦沒有盡孝道的過失,讓我又懂得了很多很多…… 二零一一年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