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实用6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一
《流浪地球》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郭帆执导的科幻灾难片,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上映,迅速引起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它的制作水平和视觉效果堪比好莱坞大片,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首先,我对《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印象深刻。从地球的毁灭到太空中的巨大飞船,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震撼力。特效团队的精湛工艺和创造力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太空中的镜头,舞台设计和摄影师的巧妙运用让我感到惊叹。电影中的宇宙是如此庞大、美丽和神秘,让人们重新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其次,我喜欢电影中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在面临地球毁灭的危机时,人们的反应和决策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有的人选择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生存和利益;而有些人则选择勇敢地去拯救他人和地球。电影中的主人公刘培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舍弃了自己的家庭,为了拯救地球而奋斗。这种对人性的反思让我深思,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应该如何去选择和行动。
最后,电影中的父子情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培强为了拯救地球离开了自己的儿子刘启,他们被迫分隔两地。然而,他们通过无线电频道和激光信号保持着联系,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温情和感动。这种牵挂和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是无法割舍的,即使他们身处不同的世界。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家庭,我们应该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幻电影。它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给人震撼,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和哲学层面上给人深思。通过对人性和家庭的思考,它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和选择。希望未来中国电影能够继续推出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够体验到中国电影的魅力。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二
作为一部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令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故事和主题引发了我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首先,我要称赞电影制作团队对细节的精心打磨。从特效到舞台设计,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特别是在描绘地球毁灭和太空中的飞船时,特效团队用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细节打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我仿佛亲历了地球末日的场景,感受到了那种绝望和无助。这种视觉冲击力让我对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其次,电影中的主题和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浪地球》以地球面临毁灭的危机为背景,通过人们的努力和勇气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电影中的主人公刘培强和他的团队不顾生命的危险,为了拯救地球而奋斗。他们的决心和毅力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思考我们人类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责任。
最后,电影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临地球毁灭的危机时,人们的情感和关系变得更加珍贵和宝贵。电影中的父子关系和友情让我感动不已。主人公刘培强和他的儿子刘启之间的牵挂和对话让我思考亲情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强。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科幻电影。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震撼,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和主题上给人带来深思。电影通过对人性、家庭和未来的思考,引发了我对人类命运和责任的思考。希望未来中国电影能继续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思想性的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动。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三
每逢新春看贺岁片似乎已经成了迎新年的一部分,今年同样也不例外。春节档的贺岁片还是蛮多的,《流浪地球》作为我国首部科幻影片,影片讲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世界各国联合起来,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幕讲述的是为了拯救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地球,必须要启动行星发动机,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全人类空前团结的场景,让人非常感动不禁期盼“世界和平”能在现实生活中早日到来。
在这部影片中吴京扮演的是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他为了拯救地球与家人分开了整整17年,这也使得他与儿子之间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但最终当儿子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时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不舍。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掉下了眼泪…….这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市政人在台风暴雨中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失去了再后悔。
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台词火了,它现在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代言,在路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出租车司机甚至还将它贴在了车上,用来提醒自己和路人遵守交通法规。由于电影火了,这句台词也火了,所以每当看到这句话也会让人感到特别温暖和亲切,我觉得一部好的影片是可以影响并深入到生活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四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可能是荧幕和座位的问题,3D效果倒是没有很震撼。先从观感来说吧,没有很震撼,也没有很煽情,可是要表达的主旨却很正面。影片很明确的表示出我们要爱护地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一直很倡导的和平共处,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的理念。还有一点很触动我的就是,我们需要深思一下,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盲目相信的后果,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和控制真的不会出现被反控的情况吗?在影片中地球避免与木星相撞的几率是零,大数据测算出这样的结果,广而告之,大家要放弃,但是大数据没有算到,人类是这些冰冷的数据,中无法预测的变数,所以人类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奋力一搏,选择了自我奉献,最终地球也逃离了,人类文明得以继续延续。
这部影片当中广受争议的,还有剧中的特效,有些人认为这种特效与好莱坞大片相差甚远,另外,有些人就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说,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的特效水平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我们的科技在进步,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最后就是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人多而杂乱,这可能也跟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关吧!总会有一种人多力量大的感觉,所以在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只要人们团结在一起,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五
终于,我在电影院看到了好评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之后,非常震撼和感动。宏大的叙事格局,炫目的特效制作。在一瞬间我以为这是一好莱坞大片。因为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真的是我看过的国产电影中最好的。
但是和别的爆米花电影又有所不同。《流浪地球》不只是简单的爆米花电影。在宏大的特效场面之下,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让人深思。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刘启这个角色,感觉他冲动,蛮横,只会怪别人,尤其在大楼里运输“火石”时,他坚持先运人,让人觉得他是个自私的人。后来大楼崩塌,他把姥爷的死怪罪到了救援队长王磊的身上,却没有考虑到那个在临死之前还努力帮他姥爷生存的战士赵志刚,他也死了。队长也很伤心,而他却只会一味地抱怨。
但仔细想来,刘启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从小失去母亲,憎恨父亲,姥爷带他长大。他的人生在地下城度过。姥爷和妹妹就是他的全部。在末世来临的时候,又有谁能做到大义凛然,舍己为人呢?他其实已经很棒了。他其实有机会开车回到地下城。在地下城中与地球一起灰飞烟灭,但是他没有,他很勇敢。他敢想,敢做。
不止他一个人想到了点燃木星(剧中后来也交代了其他专家也有这种想法,但被否决了),但只有他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细细想来,刘启其实就是末世人类的镜子,习惯了恐惧,但又不恐惧。就像影片最后说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我们还在害怕什么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六
今天下雪了,片片雪花在空中飞舞,郑州变成了一个洁白的城市,美丽极了!我和爸爸都十分开心,一路说着笑着打着闹着去看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不远的将来,那时候的太阳急速老化,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中国航天员刘培强等人倾尽全力,奋不顾身,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地球。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影片中人们可歌可泣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认为人类只要团结起来,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同时,这部电影也警醒我们不能再乱丢垃圾,污染环境了。今年春节我去西安旅游,在明城墙上,虽然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对垃圾桶和灭烟装置,但是城墙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烟头和垃圾。西安明城墙是明代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于是,我在城墙上游玩时又多了一项任务捡垃圾。勿以善小而不为,顺手捡垃圾的行为不仅让我开心,也能让其他游客享受一个干净的环境,可能也会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明城墙微微一笑吧!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垃圾分类,节约
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努力让我们的天再蓝一些,空气再清新一些。不然,我们的地球有一天真的会不能居住的,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因为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核心景区不能再对外开放。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环保放心间,我们的地球一定会干净起来的,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