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优选3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一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恶来反映人类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小说以二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在顿河边的一个村庄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和改变。有的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地去偷盗和欺骗;有的人忍受着饥饿和痛苦,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良;还有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变得冷酷无情。这些角色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对人性的复杂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小说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恶,让我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痛苦,还有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在战争的冲击下,人们的善良和正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权力的追逐。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一面,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与此同时,小说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光明和善良。在战争的环境下,依然有人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意。他们为了帮助他人,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善良和勇敢让人感动,也让我相信,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是不会消失的。

通过阅读《静静的顿河》,我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战争是人类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它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苦难。而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虽然会被战争的残酷所冲击,但终将不会消失。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对人性的信仰,传递善意和正能量,为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二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来反思人类社会的现实。这本小说让我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说以二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顿河边一个村庄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和改变。有的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地去偷盗和欺骗;有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变得冷酷无情;还有的人在战争中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良。这些角色的命运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静静的顿河》,我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痛苦,还有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在战争的冲击下,人们变得冷酷无情,对生命和人性的尊重逐渐消失。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社会最黑暗的一面,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然而,小说中也有人性中的光明和善良。在战争的环境下,依然有人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意。他们为了帮助他人,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善良和勇敢让人感动,也让我相信,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是不会消失的。

通过阅读《静静的顿河》,我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战争是人类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它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苦难。而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虽然会受到战争的冲击,但终将不会消失。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对人性的信仰,传递善意和正能量,为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篇三

在秋天的下午阅读《静静的顿河》,每次抬眼都能望到阳台外清爽的蓝天,刹那间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遥远的顿河边上,我自己化身为头戴制帽脚蹬长靴的哥萨克,四下是如烟的大草原,耳畔响着哥萨克的古歌:“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这是读者阅读的造化,也是小说家的造化,相信此刻如果能够与作者面对面,那么在两个人的对视里必定都是会意的微笑。

顿河之美在于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的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高手匠人那样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格里高力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

哥萨克既是士兵又是农民,士兵在历史上通常扮演的是镇压者的角色,农民则永远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而在哥萨克人身上,这二者融合的是那么自然。马,酒,枪支……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既是顿河画卷中的点缀色,有时候又成为小说的主旋律。只有粗犷的民族才于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就会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这些人物和事物从开篇起,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会被这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尽情体会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和卑微,会认识一群奴隶的后裔,一群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性的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按照镜头构建法的分析,《静静的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算是近景,人物所处的战火烽烟是中景,在这一切的背后的远景,则是绚丽所彩气象万千的顿河风景画,从春天到冬天,肖洛霍夫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顿河的浪花,每一片草原上的草叶,每一朵苍穹上的繁星,还有春水泛滥中的鱼群,麦浪翻滚中的大雁……只有在俄罗斯民族那样宽广的土地上才能诞生这样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家。一个蜷缩在城市胡同中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博大的心胸,他不可能体会到草原之美的,他也永远弄不懂,为什么有的作家会痴迷于描写高天上的流云和草地上的蝴蝶。

有人说过,老舍先生的《茶馆》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剧中人物往往只有之言片语但读者却能从这片刻的'出场中窥见此人的性格,肖洛霍夫同样具备这样的神来之笔,在顿河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简短的感叹,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速写。俄罗斯小说家一向是擅长对话描写,肖洛霍夫的《顿河》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说到另一位俄罗斯作家妥斯脱耶夫斯基,与之相比较,妥斯脱耶夫斯基推理式的对话就显得拖沓和枯燥。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俚语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而读者应该感谢的除了肖洛霍夫,还有译者。王小波说,最好的文章是译文。我深以为然。我先后买过两个版本的《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显然不如漓江出版社这一版,漓江版的译者力冈,据说是翻译俄文的权威,单从这本书的翻译上来看,权威是肯定的。他译出了小说的神韵,也译出了哥萨克人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当小说脱离了土地,脱离作者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脱离民族性,地域性,脱离了作者的本体性,那么,小说就已经死亡。一篇中国人的小说读起来像美国人写的,一个日本人的情感看上去更像一个印度人的,这这样的小说是失败的。人本小说根本上讲是对小说的背叛,一个人从降生时起,他就不可能没有国籍,没有地域性,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他(她)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人,泛人性论同样是对人性的亵渎。

美有内在统一的本质,又以千姿百态的表象展现出来,雨打芭蕉是美,金戈铁马也是美。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主观的审美情趣,审视一种风格的文字,宛如看风景,比如大漠黄沙,一个旅行者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浩瀚、苍凉、雄浑等等,而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必然抱怨自己所处的穷山恶水,这不是矛盾,只是观看者所用的角度不同。我姑且把自己当成一个顿河边上的旅行者。

诚然,《静静的顿河》一书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在它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瑞典人也提到:“肖洛霍夫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创新……现实主义这一手法,与后来的小说创作艺术出现的一些模式比显得简单而质朴……”我以为,小说的终极目的在于表现小说家想表现的思想,传达小说家想传达的观点,讲述小说家想讲述的故事。当小说最终产生了力量,使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创作这个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的,就是胜利的,无所谓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小说是表达思想,宣泄情感,而不是买弄技巧,以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为例,黄药师武功的奇巧华丽可以成为大师,郭靖的敦厚凝重也可以自立一家。

现实主义过时了吗?没有,每一种现代主义离开了现实主义都会成为无根之水,成为空中楼阁。小说不是隐藏,不是让读者在迷宫里晕头转向,也不是让读者赞叹建筑迷宫者有多么高超的手艺,更不是小说家躲在斗室中的孤芳自赏。作为小说家任性的肆意妄为和心血来潮,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实验,这些实验令人尊敬,但到今天,没有一种小说手法的成就能够超越现实主义,也没有一种现代技巧能够构建起《顿河》这样一部宏大的哥萨克史诗。

瑞典老人们对《顿河》获得诺贝尔奖的决定时指出,“肖洛霍夫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在六十年代的前苏联,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中的作者,在那时,能够不娇柔不做作不掩饰,能够以正直的决心和正直的良心来描写真实的人性之美,站在与《日瓦戈医生》《古格拉群岛》的同等意义上,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理应获得读者更多的尊敬。

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传奇、风采、历史及其崇高的形象,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毕生赖以表达的字符,在他的这些字符里所传达出来的,是那种最擅长抒发心灵和情感之美的语言,他不是从世界文学的潮流中,不是从书架上的字纸堆里,而是从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长葡萄的平原或积雪的高山之间获取灵感,获取文字的力量和决心,只有对土地的眷恋和心有所属,他的文字才能如此从容不迫和富有个性。

肖洛霍夫简介: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肖洛霍夫1905年5月11日(24日)生于顿河畔维奥申斯卡亚镇(在今罗斯托夫州维奥申斯卡亚区)克鲁日林村的—户农民人家;父亲是梁赞州人,靠在买来的哥萨克土地上种粮食为生,他还是地主管家,管理着一家蒸汽面粉厂。肖洛霍夫在教会学校和普通中学学习。参加过国内战争,在征粮队服过役。

1922年底肖洛霍大来到莫斯科。他干过搬运工、杂工和文书。1924年,杂志上登出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后来这些作品被集结成册,收录在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草原》(1926年)中。

肖洛霍夫早期作品的主题是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残酷的阶级斗争和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些短篇小说成为20年代前期苏联文学引人注目的现象。小说《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5年)、《别人的血》(1926年)和《蛀孔》(1926年)表现了作者在尖锐的社会和日常冲突中揭示现实真相和深入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以及竭力将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

1924年肖洛霍夫丹返回顿河的维奥申斯拉亚镇,并在那里长期居住。他开始写作《静静的顿河》(1928年-1940年)这部位作家带来世界声誉的小说。该作品描写了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流域哥萨克人的生活。着力展现了民族和个人在革命中的命运。《静静的顿河》在实践上跨越了俄罗斯最重要的十年(1912-192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1932-1960年)则讲述了发生在1930年的故事,反映了革命给农民生活带来的转折。

卫国战争时期,

相关文章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最新6篇)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1今天,我读...
读后感2015-06-08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最新6篇)

消防安全第一课观后感【精简6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消防安全第一课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消防安全第一课观...
读后感2018-05-02
消防安全第一课观后感【精简6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通用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对大...
读后感2018-07-05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通用6篇】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精彩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读后感400字(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读后感2013-09-02
《童年》的读后感400字【精彩6篇】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优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1 ...
读后感2018-04-04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优选6篇】

读草房子有感桑桑【精选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桑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读草房子有感桑桑1金色...
读后感2013-06-05
读草房子有感桑桑【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