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700字(经典3篇)

西厢记读后感700字 篇一

《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纠葛。

《西厢记》以悲剧结局而闻名,但却并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故事。它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揭示了人们在感情纠葛中的迷茫与挣扎。剧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李娘子为了守身如玉,选择了自缢而不与张生私奔,展现了她的坚贞和对道德的坚守;而张生则因爱而受困,他既想得到李娘子,又不愿伤害她,最终选择了自愿离开,他的爱情无奈和无力感让人动容。这些复杂的情感和人性的表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此外,剧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娘子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子,她的坚贞和才智让人敬佩;张生则是一个浪漫、痴情的男子,他的爱情至上和追求真爱的勇气令人感动;而崔莺莺则是一个机智、善变的女子,她的聪明和处事能力让人称赞。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生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在阅读中,我也对元曲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元曲以曲词、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尤其是《西厢记》中的舞蹈和曲词,更是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美感和情感。我深深被这种形式所吸引,也更加欣赏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阅读《西厢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性,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变幻。同时,我对元曲的艺术形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精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西厢记读后感700字 篇二

《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爱情故事,读完之后,我深深地为主人公们的爱情纠葛所感动。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的一个偏僻地方,主人公张生和李娘子相爱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在一起。李娘子被迫与严肃的丈夫相守,而张生则无奈地离开了李娘子。他们的爱情被命运所阻挡,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现了爱情的坚贞和无奈,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脆弱。张生和李娘子对彼此的爱情是真挚而纯粹的,他们愿意为了对方付出一切。然而,社会的约束和道德的束缚让他们无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最终化为了泡影。这种爱情的悲剧性让人心生怜悯和无奈,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实中的爱情和幸福。

除了爱情的悲剧,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莺莺是一个机智、善变的女子,她的聪明和机智为剧情增添了许多笑料和趣味;张生的好友何文秀则是一个善良、机智的人,他的劝解和帮助为张生提供了许多帮助。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生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在阅读中,我也对元曲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元曲以曲词、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使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尤其是《西厢记》中的舞蹈和曲词,更是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美感和情感。我深深被这种形式所吸引,也更加欣赏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读完《西厢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元曲的艺术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爱情和人性的艺术精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西厢记读后感700字 篇三

这篇《西厢记读后感700字》是聘才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欢迎浏览,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

近日,在老大的推荐下,读了元代王实甫所著的古典戏剧《西厢记》。之前没有完整地读过,只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中学时也学过《长亭送别》这一章节。如今细细品读之后,被张生和崔莺莺那种超越时代的敢爱敢恨,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深深折服。剧中,张生和崔莺莺从相遇到相知到私定终身再到终成眷属,两人所见次数并不多,可以说每一次见面都是电光石火般地心灵碰撞,是灵魂与灵魂之间深层次的对话,每一次见面都折射出了如彩虹般绚烂,华丽,艳美的光芒!

第一次见面,是张生前去欣赏普救寺美景,无意中遇见了容貌俏丽的崔莺莺。纳兰性德有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张生的这惊鸿一瞥,使得他不由惊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正如王菲在传奇中所唱: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这就是一见钟情的魅力!于是,张生满心欢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就恳求方丈借宿普救寺,住进了西厢房。

如果说第一次见面是偶然,那么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就是张生刻意为之。张生打探到了莺莺会在后花园里烧香,于是偷偷观看。“情人眼里出西施”,第二次见到莺莺,张生只觉“比我那初见时庞儿越整”,“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蝉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如玉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此时的莺莺在张生眼中无疑是完美的,甚至近乎神圣!张生既为表露自己也有试探莺莺之意,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听罢马上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一唱一和之间,高山流水,琴瑟相合,两人顿生惺惺相惜之情。莺莺转身回顾,张生笑脸相迎。此刻,月朦胧,花无影,唯有甜蜜与芬芳在四周升腾,弥漫。爱情的小火苗已熊熊燃烧,大有燎原之势。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相遇。冥冥之中,缘分早已天定。张生对莺莺爱的炽烈,恰逢崔老夫人许下退敌者可与莺莺共结连理的承诺。张生顿时热血沸腾,休书与好友杜将军,退了孙飞虎之贼寇。崔老夫人摆下谢功宴,红娘去请张生。“请字不曾出声,去字连忙答应”,好一副急切之态。再听莺莺之语:若请张生,扶病也索走一遭。痴情小女子的可爱之情呼之欲出。两人饱尝相思之苦,“我相思为他,他相思为我,从今后,两下里相思都较可”,两人窃以为可以终成眷属。不成想,好事多磨。崔老夫人以莺莺已许配给郑恒为由,让张生和莺莺结为兄妹。本来以为天涯咫尺,一瞬间却咫尺天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是夜,张生通过琴声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吐露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正是“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两人情感压抑到了极致,一触即发。

“云中谁寄锦书来”,红娘送来了莺莺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约。张生欣喜赴约,莺莺反怪张生下流,生气离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过方知情重,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借探病为由,到张生房中与之幽会。长时间压抑的情感之火在一瞬间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情之所至,万物无光。张生与莺莺在第三次正式见面时,终于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实现了灵与肉完美地结合。一时间,满屋春色;一时间,流光飞扬。

之后的长亭送别,直至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皆由这前三顾而起。真可谓是:一见倾心,二顾愁,三次相见定终身。金圣叹曰:恸哭古人,留赠后人!

篇二:

《西厢记》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如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西厢记》剧情上关目的布置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以很高的艺术水平来展现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动人。

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在这部多本的杂剧中,各本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的唱,这也为通过剧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利。

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反映出元代社会中市民阶层对儒生的含有同情的嘲笑。张生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于幸福的爱情的直率而强烈的追求。他的大胆妄为,反映出社会心理中被视为“邪恶”而受抑制的成分的蠢动;他的一味痴情、刻骨相思,又使他符合于浪漫的爱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观而显得可爱。

《西厢记》中,催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作者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

红娘在《西厢记》中成为全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这个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却又有一定的现实性。在她身上反映着市井社会的人生态度,而市井人物本来受传统教条的束缚较少,他们对各种“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从实际利害上考虑的。

我觉得,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和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篇三: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所谓反封建的主题。

《西厢记》写出了张生的钟情之美、莺莺的深情之美、红娘的热情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活着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的美在于率性纵情,而任何破坏这种美的势力必然是丑恶的。《西厢记》写出了这种美与丑的较量,写出了人性的被束缚和被压抑,更写出了人性终于冲破束缚如惊雷如春笋自由伸张的勃勃生机。

我们来看看《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场。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的崔莺莺内心十分痛苦,历经苦心刚刚获得的爱情又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是一种什么“恨”呢?在莺莺看来,有情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举案齐眉,卿卿我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总之,“但得一个并蒂莲”,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反复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即便回来”,休要说什么“金榜无名誓不归”!这是对爱情和幸福的热烈渴望和执著追求,这种追求突破了封建陈腐观念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信条的颠覆,表现出一种叛逆精神。

崔莺莺还有一层忧虑:张生一旦高中,会不会另攀高枝?“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所以郑重嘱咐张生:“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莺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那个时代,富易交,贵易妻不但是常事,甚至“始乱终弃”的流氓行为还被认为是“善补过”。在莺莺看来,自己对张生的深情不应该被辜负和背弃,而要得到对等的回报,这实际上是一种捍卫人格尊严和要求平等的思想,这也是对传统的不满和抗争,代表了当时广大妇女的心声。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鄙弃名教纲常和利禄功名,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纵任性情自由奔放,勇敢地爱起来了。他们从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到月下吟诗、互通款曲,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这一系列情真意切、大胆热烈的行为,不知使多少卫道士咬牙切齿、胆战心惊,也不知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为之击节,为之陶醉,为之神魂飞越。即使在今天,《西厢记》仍然让人心领神会、激动不已,让人认识到人性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贵,认识到束缚心灵、摧残人性的势力是多么的可鄙和可憎,认识到幸福可以,应该和必须去争取——丢弃各种陈腐的观念,摆脱各种心灵的枷锁,为人性的解放和生命的尊严而斗争!

[西厢记读后感700字]

相关文章

性格决定命运的读后感【最新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性格决定命运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自从我拿到了这本书,就被它的...
读后感2016-02-06
性格决定命运的读后感【最新3篇】

读礼记大同读后感400字【精彩4篇】

读《礼记·大同》篇,看注释,大概知其意,无深厚古文功底,观现实之状态,遂作以下解读,姑妄看之。读礼记大同读后感400字《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选集。西汉戴圣对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
读后感2011-03-07
读礼记大同读后感400字【精彩4篇】

读《走进快乐语文课堂》有感【优选3篇】

本书是有关如何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的书。在阐述了快乐语文的概念后,作者告诉我们让语文课、读书活动、写作活动以及实践活动快乐起来的方法,最后通过自己的教学实录带领读者去感悟和体会快乐语文课堂的真谛。读了此...
读后感2016-04-05
读《走进快乐语文课堂》有感【优选3篇】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精选6篇)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将海底万千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让不少年轻读者如痴如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篇1  这个暑...
读后感2018-02-05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精选6篇)

追光少年读后感-读后感750字_初二读后感【经典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追光少年读后感-读后感750字_初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作为新一代...
读后感2019-03-07
追光少年读后感-读后感750字_初二读后感【经典3篇】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1000字最新(优秀3篇)

也许因为明天是周末,夜深我还没有睡意,在我旁边躺着的应该是近来公司里大多数人的枕边书——《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封面上那个戴着无框圆镜片眼镜,满脸胡渣分明的乔布斯,我笑了笑,有点像...
读后感2015-09-08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1000字最新(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