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优秀3篇】

作文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篇一

《孟子二章》中提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意思是人们只有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才能产生忧患意识,而在安逸和舒适的环境中则很难保持警惕。然而,我对这个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易面对困难和危险。有些人可能生活在贫困和压力之中,无法真正体验到所谓的“忧患”。相反,他们可能只能为了基本的生存而努力,无暇顾及更深层次的忧患。因此,将“生于忧患”作为人们的普遍状态是不准确的。

其次,忧患意识并非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事实上,人们在追求个人发展和幸福时,也可以主动培养忧患意识。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自我反省,人们可以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因此,忧患并非只有在困境中才会出现,而是可以由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所引发。

最后,安乐与忧患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人们在安逸的环境中同样可以保持警惕和警觉,不因安乐而忽视潜在的风险。实际上,只有在安逸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忧患。因此,将安乐视为忧患的对立面是片面和夸大其词的观点。

综上所述,尽管《孟子二章》中提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个人和每种情况。忧患意识是可以主动培养和发展的,而安乐与忧患并非对立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平衡忧患和安乐,以实现更好的人生。

作文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篇二

《孟子二章》中提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然而,我对这个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将生活中的忧患视为一种必然现象是过于消极的态度。忧患意识的确可以使人们保持警觉和警惕,但过度的忧患反而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焦虑。生活中不仅有困难和危险,还有许多美好和幸福的事物。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其中的乐趣,并在遇到困难时勇敢地面对和解决。

其次,人们并不都是在困境中才能产生忧患意识。事实上,人们在安逸和舒适的环境中同样可以保持警惕和警觉。相反,当人们过于沉浸于安逸和舒适中时,才更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因此,忧患意识并非只有在困境中才能产生,而是可以由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所引发。

最后,安乐与忧患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人们在安逸的环境中同样可以保持警惕和警觉,不因安乐而忽视潜在的风险。实际上,只有在安逸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忧患。因此,将安乐视为忧患的对立面是片面和夸大其词的观点。

综上所述,尽管《孟子二章》中提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个人和每种情况。过度的忧患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焦虑,而安乐与忧患并非对立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平衡忧患和安乐,以实现更好的人生。

作文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篇三

作文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

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地夸大了外界不利因素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力。

  烈火显真金,疾风知朽木。个人和国家能在忧患中发展起来,也会在忧患中颓丧下去,关键在于这个人和这个国家是真金还是朽木。外界环境的忧患不是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国家自身的综合国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国力,以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一个人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会自理,能自立,竞争能力强,抗挫折力强,能随机应变,才能更有力地抵御厄困和磨难;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稳定,国防坚固,才能更有力地经受动乱和战争,并取得稳定和发展。

广州市美华中学教师高三:梁永坚

相关文章

关于《人性的弱点》读后感8篇【推荐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人性的弱点》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读后感2019-04-02
关于《人性的弱点》读后感8篇【推荐3篇】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推荐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2017-06-01
钱学森传读书笔记(推荐6篇)

八十天环游地球【优选6篇】

八十天环游地球1《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说,里面讲得是福格先生和朋友打赌自己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行程当中,他遇到了阻碍行程和时间的事情:铁路断修,暴风骤雨不过他凭借勇敢、智慧和自信,克服...
读后感2013-02-04
八十天环游地球【优选6篇】

《小兵张嘎》读后感【优秀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兵张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兵张嘎》读后感...
读后感2018-02-04
《小兵张嘎》读后感【优秀6篇】

观《轩辕大帝》有感(经典3篇)

《轩辕大帝》这部电影是关于5000年的历史部落的故事,它的精美语言,丰富内容,很有趣,但是,在我看来,也是有一点儿恐怖可怕。 这个故事以电影的形式告诉我们5000年前有熊氏部落首级姬地领导族人渡黄河,...
读后感2012-03-05
观《轩辕大帝》有感(经典3篇)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实用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读后感2012-09-01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