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作文(最新3篇)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作文 篇一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思考。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通过对教育的重新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成绩的提高。而作者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新的教育方式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
这本书中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迪而不是灌输。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他们。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另外,这本书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品格、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有自信、有责任心、有情感的人。这样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通过阅读《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重新思考和反思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我相信,只有我们能够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才能够使教育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作文 篇三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新书《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随着王老师的文字走进了他的教育生涯,了解到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触动于他“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我没有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那颗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用文字推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的那一份坚持,也稍许明白了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推开一扇适合自己的教育之窗,或许就能争取到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
就像海面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生活总存在着起伏波澜,教育之路也会有坎坷颠簸。在望亭中心小学工作不知不觉已经三年,刚被录取时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其实当时并不知道望亭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说过,似乎离我家很远,可没料到此后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地去百度地图查了一番,果然是个偏远的地方,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这下可让我犯了难,不敢开车的我该怎么去呢?费劲心思查找去的途径,发现只有一辆851路公交车到那里,站牌上的七七四十九站路似乎在预告着这是一场漫长的“传道”之路,考验着我的意志是否坚定。
漫长的“公交车之旅”让我欣赏了一路的景色变换,起于繁华,归于宁静。终于来到这所学校,虽说是在乡下,不过学校很大,设备也比较现代化,跟印象中的那种乡下学校大不相同。这似乎也让我一路颠簸而动荡不已的'心稍稍缓了过来,开始期待自己即将拥有的第一批学生,从花名册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就在想象:那一个个美好的名字对应着的会是怎样一个个可爱的脸庞呢?
可这份期待如同昙花,只一瞬便无声地凋落了。朝着教室走去,老远就能听到闹哄哄的声音,刚走到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不是东张西望,就是转过身子和后面的同学讲话,有些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了老远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纪律,乱成了一锅粥。这景象无疑如一盆冰凉的冷水,浇熄了我内心的热忱,将我美好的理想境界拉回了残酷的现实,我今后就要与这群顽皮吵闹的孩子共度每个周一至周五了,这可实在让我高兴不起来!日后,这些孩子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向我证实了什么叫做“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不光行为上无拘无束,学习上也让人忧心,作业完成相当马虎,漏写、不写的大有人在,与他们好言好语地谈过心,也曾狠狠地批评过,可是此类现象层出不穷,无法根除,着实让我束手无策,十分困扰。一学期就这么过去了,情况也并没什么好转。
今年的三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叙事者结缘,开始了一场写作之旅。既然是教育叙事,自然是需要收集写作素材的,我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群顽皮的孩子,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挖掘写可写的东西呢?观察,这是我需要做的第一步,希望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尽管我认为这个希望并不是很大,但还是尽力去做了,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都会观察他们有没有特别的举动。
事实证明,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欣怡,她可是令人一直头疼的存在,开学几周后作业就完全不写了,问她什么原因也一声不吭,老师和家长都拿她没办法,可恼火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的观察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她的另一面。
六月的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了,放学时欣怡却还没人来接。灼热的阳光下,暑期培训班的宣传人员向小朋友们分发着宣传的小扇子,欣怡接过一把扇了起来,她看看我,又停下挥动的手,将扇子递给了我,或许是觉得我站在太阳底下也很热,也需要这扇子来扇扇风。这孩子,还有点懂事的嘛!“你自己扇就好了,我不热。我们去阴凉的门卫处等吧。”看着阳光晒得欣怡有些睁不开眼睛,我静静地对她说道。没想到她却回答我:“陆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回教室。”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想着回了教室也可以打电话给她家长,所以也就同意了。
与欣怡一同回到教室,值日生还在慢悠悠地扫地。跟在我后面的欣怡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我的面前,轻声地对我说:“我来帮他们一起扫地吧!”这个平时连作业也懒得做的孩子,竟然主动要求和值日生一起打扫,让我十分惊讶,不过还是同意了,让欣怡打扫一下相对扫起来比较容易的走廊。但欣怡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虽然垃圾被扫到一处,可是怎么也无法将所有的垃圾都扫进簸箕里,依旧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扫着,她是真的扫得很认真,只是方法不对。我看着欣怡额上的碎发渐渐被汗水浸湿,接过她手中的扫把和簸箕,对她说:“我来吧,你看着哦。”我将簸箕抬起,与地面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再用扫把将垃圾扫进簸箕中,一边向欣怡演示一边向她讲解方法。在扫的过程中,背后有一丝丝风吹来,不似大自然的风,虽然很微弱,但却给人带来了一缕凉意。回头望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欣怡已握着之前拿到的小扇子,挥动小手,正卖力地朝我这边扇着呢!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颤,久久无法平静,这个不肯写作业的“小恶魔”,原来也有那么“天使”的一面啊!其实她真正动手做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或许我该想想办法让她在学习上也能那么勤快起来。
想到这儿,一直笼罩在心头的阴云渐渐飘散开了,教师和孩子本不该是对立的,我们不该只看到他们的缺点,一味地强制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做。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有美好的一面,我们该做的是去发掘他们的美好、他们的独特,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绽放这朵生命之花。
此后,我开始尝试着用善意的目光去注视每个孩子,不管他们有多么不让人省心,我始终相信他们有他们的美好,只要找到一个契机,他们一定会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健康快乐地成长!
“熊孩子”小周,如同一只调皮的猴子,即便是排在队伍里也是极不安分的,不是伸手去拉前面同学的衣服,就是挤后面的同学,是个非常“难缠”的孩子。因为“难缠”,所以想要挑战看看,能不能让他也有所转变。恰逢“蒲公英作文比赛”,小周是被我“强制参加”的。虽然他平时是个顽皮的“熊孩子”,不过在写作方面还是挺优秀的,我决定让他试一试。
依稀记得在我宣布人选时,小周抬起头,那双充满灵气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满是诧异。他在关键的时候总是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没有当场拒绝,我就当是默认了。课后,他悄悄跑过来,凑到我的身边,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要选我?”我坦然地告诉他:“虽然你平时真的很顽皮,不过我觉得你写作不错。”听了我的话,他低下头思索了一番,还是有些迟疑:“我不怎么想参加,我觉得自己写不好。”说完,他抬头望向我,神情闪烁。可他此刻的眼神,他的表情,他所有的一切,透露出的好像并不是他真的不愿意,确切地说,他有些不自信。察觉到了这一点,我对他开启了“鼓励模式”:“这次活动,是一个机会。获奖了,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即便没能得奖,那也没关系,还能体验参与其中的快乐,收获一些经验呢!”我边说边察觉到他渐渐有些动摇了,之前那不确定的目光渐渐透露出一丝决然。我“乘胜追击”:“现在就看你敢不敢迈开脚步了!”“好!那我试试!”清楚地记得最后
的那句话,他是用极为坚定的语气说的,似乎在向我表明自己的决心,又似乎是在给自己打气。从那天以后,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教室里伏案写作的身影。周末,也在家和爸爸一起讨论一些写作技巧。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拿出了百分百的认真劲儿来对待,交上来了一篇令人满意的作品。
或许这件事也给小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竟然在作文本封面的姓名栏写下了“周选人”三个大字。这个名字,也许不光是表示了我选中小周来参加那次写作大赛。从那次活动以后,小周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光字迹端正了很多,写作文也更加用心了。或许“周选人”这个名字,还包含了对我鼓励他的感谢,以及对他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小周或许想通过“周选人”这个特殊的名字,代替言语,来向我传达一些他不好意思开口说的话。
想到这儿的我,都被他深深地感动了。想不到我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却让他有了如此大的改变,真是令人高兴!教育这条路还很漫长,但叙事者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向,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或许不公平的现实、痛苦的遭遇让很多人心安理得地选择了颓废,选择了随波逐流,选择了放弃成长,选择了甘于沦为平庸。但为何不像蚌那般接受并包容痛苦,在实现自我疗愈的同时,推开一扇适合自己的教育之窗,营造更美的生命姿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