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实用3篇】

伤逝读后感 篇一

《伤逝》是一本让人心碎的书,它深入人心地描述了一个家庭在面对悲剧时的种种反应和挣扎。故事的主人公,年仅十五岁的杰奎琳,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她的家人和朋友们都为此感到震惊和绝望。小说通过杰奎琳的视角,展现了她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在这本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杰奎琳的坚强和勇气。尽管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不愿意抱怨自己的命运,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接受。她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她的坚强和勇气,让我深受鼓舞。

在这个故事中,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希望能尽力挽救杰奎琳的生命,但同时也深知这是一场不能逆转的命运。他们不断地为杰奎琳提供支持和关爱,陪伴她走过最后的时光。他们的爱和关心,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通过这本书,我也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生老病死,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和接受这些事实。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我要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个瞬间,不留下遗憾和后悔。

总的来说,读完《伤逝》,我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将这些思考和感悟带入我的生活中,活得更加坚强和勇敢,用心去感受和珍惜每一天。

伤逝读后感 篇二

《伤逝》是一部让人心碎的小说,它在描写家庭与疾病、死亡之间的纠缠关系时,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哲思。小说以杰奎琳的视角展开,她是一个普通的十五岁少女,却被不幸的命运击中,被诊断出绝症,面临着不可逆转的死亡。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可贵。在杰奎琳面对死亡的时刻,她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她的坚强和勇气,让我深受鼓舞。她教会了我,无论生活多么残酷,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感受和珍惜每一天。

这本书还展现了家庭与疾病、死亡之间的复杂关系。杰奎琳的家人和朋友们在面对她的病情时,既希望能尽力挽救她的生命,又深知这是一场无法逆转的命运。他们用爱和关怀支持着杰奎琳,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通过《伤逝》,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生老病死,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和接受这些事实。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我希望能学会感恩,用心去感受和珍惜每一个瞬间,不留下遗憾和后悔。

总的来说,读完《伤逝》,我被深深触动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将这些思考和感悟带入我的生活中,活得更加坚强和勇敢,用心去感受和珍惜每一天。

伤逝读后感 篇三

伤逝读后感

我原是没资格对鲁迅的《伤逝》发表任何感慨的。从前没有,那是因为十二、三岁的年龄还不懂得涓生的的矛盾 和子君的凄然;现在不应有,那也是因为太过体验他们的思想弱点,感叹鲁迅先生的细腻描写,而惭愧自已不知该如何表达? 从昨晚掌灯时分,一口气读到凌晨,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着,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现实中的他和我。早上上班时,我还拉住一个同事,不管她愿不愿听,也强硬将整个故事的心理情节给她复述一遍。不知是我讲的字句不漏还是她也有触语生情的心态,总之,她听得入神,连连称这与现代的爱情婚姻没有什么区别。我便说,也许爱情原本就是没有时代没有年龄没有国度的吧。但一想到现实中的他,那个连“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都不敢说的他,我心里便黯然了......再回到电脑边,我怎么也坐不住,我听到我心里仍然在不停地诉说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 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涓生因为尚未忘却的翅子的扇动,这在文中多处提到,而他又以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个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颓唐得多......于是决定“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在决定着他们只有分离才能开辟新的道路时,他又意识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时候他有一丝不舍,其实,他早预到子君没有了他,只有死。因为子君“她自始自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就算这样,涓生还是因为早晨的时间多,而计划在闲谈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个隐形的坏孩子,把那翻在心里折腾过的“所谓不虚伪的真话”对子君说了出来,而子君听后“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涓生这才意识到当初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恐怕是错误了,因为子君“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 再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如此经典的场面在21世纪已经视为珍宝,更何况在那个世俗的年代。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诵。”。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其实我也不怀疑那个场面的真实,只是很明显,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可恨的是,这个时候涓生

并没有显示出在分手时“所谓真话”的勇气,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种“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那么他当时更应该对子君讲出他的心态,似乎在后来的描述中,他的各种对子君不满情绪他都有所隐瞒,当然除了分手那一次来了个真实的。如果在当时寻住所的路上,他也来个真实的表白,或许会让子君明悟一些,或许将不会有后面的草率同居,更不会淹没子君死的悲剧。因为当时境态的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子君的爱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执着,她的眼里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爱情。

相关文章

中秋有感作文(经典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有感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有感作文 篇1  明镜般...
读后感2013-01-02
中秋有感作文(经典6篇)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300字【精选3篇】

我喜欢的小动物有许多,有美丽的翠鸟、可爱的小鸡和小鸭、有感情的海鸥还有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主人的孩子的大象,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家那只小仓鼠,外号-出笼高手。 为什么叫它出笼高手,因为喜欢我跟它买的玩...
读后感2012-09-07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300字【精选3篇】

书虫读后感【优秀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虫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书虫读后感 篇1  《傲慢与偏见》,一部值得细...
读后感2014-04-09
书虫读后感【优秀6篇】

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经典3篇】

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正文: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
读后感2014-01-01
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经典3篇】

鲁迅朝花夕拾文章【优选3篇】

2010年12月07日朝花夕拾 狗、猫、鼠》读后感 《狗、猫、鼠》这篇散文出自鲁讯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够正确。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
读后感2017-09-01
鲁迅朝花夕拾文章【优选3篇】

辛亥革命史读后感2000字【优秀6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史读后感2000字(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后感2012-07-07
辛亥革命史读后感2000字【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