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最新6篇)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一

朱熹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功不可没。而他观书有感的行书范文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是他在观看书法作品后的所思所感,这些文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他以简练的笔触和精妙的构思表达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在朱熹的行书范文中,我最为喜欢的是他对于书法的赞美和推崇。他认为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他说:“书法之美,不在于字的形状,而在于墨的气势。”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认为书法作品之美在于墨的气势,而不仅仅是字的形状。这种对于墨的气势的追求,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力,更具艺术感。

此外,朱熹在观书有感行书范文中还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他认为艺术创作需要有个性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他说:“书法之美,不在于规矩,而在于个性。”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能被束缚在规矩中。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总之,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他的观点和思考也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热爱并追求艺术创作。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二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朱熹在观书有感行书范文中表达了对于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推崇。他说:“书法之美,不在于字的形状,而在于墨的气势。”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强调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性,认为书法之美在于墨的气势,而不仅仅是字的形状。这种对于墨的气势的追求,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力,更具艺术感。

此外,朱熹在观书有感行书范文中还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他说:“书法之美,不在于规矩,而在于个性。”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能墨守成规。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他的观点和思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指引和激励,让我更加热爱并追求艺术创作。我相信,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追求墨的气势,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作品。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三

昨夜江水暴涨,大船像羽毛一样轻飘在水上。往日无水,前拉后推,费力劳神,怎么也拽不动,今天大水一来无需人力船顺着水漂来漂去行走自如。

从这首诗可以体会出时机的重要性,顺势而为毫不费力且效果良好;相反地,逆势而行费力不说,而且往往劳而无功,穷忙活。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还有一句相反的话:英雄造时势。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扛不住大势,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能顺势而为。就像2000-2010年期间,如果投资房地产,肯定是暴利,身价过亿不难;而如果在2011年才进入房地产,想复制前十年的辉煌很难,能不赔钱就不错了。差别在哪儿呢?形势变了,个人在形势面前是渺小的。

评书、历史演义小说中说客游说一个人的时候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常只有俊杰才能做到先知先觉,从微细的征兆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

能够看到趋势并做到因时而变的不是一般人,《楚辞渔父》中有如下文字: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与世推移”,顺势而作,不管沧浪的水清还是浊,都可以充分利用。

历史上很多的君子、隐士,因为做不到或不屑“与世推移”,总是被小人斗垮或被排挤,导致几千年来总是治少乱多,生灵涂炭,难怪张养浩会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正是君子不作为的写照。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四

在一个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的晴天里,原来在屋内读书的朱熹也禁不住走出屋门。

屋外有一个将近半米高的池塘,很是秀丽。岸边的怪石和花草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宛如仙境。阳光洒入池塘。照得水面泛着金光,看起来十分安详。天边飘来几朵细云,忽忽过

场,但还是把自己的影子映入了池塘,朱熹放下书,抬头深凝这池塘陷入了沉思。这池塘之水怎么会如此清澈?自己也算见过世面,看到的水塘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一个池塘能够如此明净,以至震撼人心。

这池塘的确清的奇特。现在,朱熹全无读书之心,注视着池塘。突然,池面上冒出一个水泡,如同镀了金一样,很快又破裂开来。这声响在安静的池塘上显得格外嘹亮,引起朱熹的注意。朱熹收好书,绕了过去,往池下一看,原来有一个不起眼的空洞在源源不断地向池内输送活水。

朱熹又一次席地而坐,饶有兴趣的看着不时涌出的水泡,竟不由地感慨。这世上,他也见过许多老顽固或书呆子,死守旧观念,久而久之,心智就像死水塘一样变臭了。而更多的人,努力接受新知识,创造新事物,与时俱进,心智变得明亮而清澈。朱熹不知这方水塘是不是或如何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将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全身,只觉得对它有无限赞叹。

朱熹在那个儒道盛行,思想观念陈旧的时代说出这样的话实属不易。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使心智更加开阔,更加敏锐。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五

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第二首诗

也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朱熹观书有感行书范文 篇六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一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相关文章

爱要有技巧 -应彩云 “规则与情感”读后感【精彩3篇】

刚品读完应彩云的“规则与情感”,对她说的“情谊,尚需要教师用行动和孩子喜欢的方式,智慧地送入孩子的心田”,深以为然。爱,也是需要有技巧的。 这里的爱,不是溺爱,...
读后感2014-01-08
爱要有技巧 -应彩云 “规则与情感”读后感【精彩3篇】

亲子阅读有感(优质3篇)

关于阅读的那些往事记忆中总有一幅这样的画面:年迈的外婆坐在阳光下,倚着一个小方桌,沏上一杯清茶,手里捧着一本这样那样的书,旁若无人,静静地看着,读着,沉浸在书香中,默默地享受着那份清静和安逸……...
读后感2014-02-09
亲子阅读有感(优质3篇)

《先知中国》读后感:爱是指引【经典3篇】

《先知中国》读后感:爱是指引 Lin 历史学习之纵横 爱是指引 最近看了《先知中国》和BBC纪录片《法国艺术》(2017)的部分内容,目前有一个猜测,拟后续进...
读后感2018-04-07
《先知中国》读后感:爱是指引【经典3篇】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精简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麦田守望者》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麦田守望...
读后感2018-06-07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精简6篇)

《妞妞》读后感(实用3篇)

今天我读完了《妞妞》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因为父母不愿意孩子成为残疾人,一直不舍得...
读后感2017-02-09
《妞妞》读后感(实用3篇)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通用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家的眼光》是中...
读后感2019-03-06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