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精简3篇】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 篇一
在中国历史上,公子重耳是一个备受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他是晋国的太子,被称为“公子”,而“重耳”则是他的名字。公子重耳的父亲是晋景公,但由于他与后宫嫔妃生子,景公的合法继承人是别的儿子,因此公子重耳并不被景公所喜爱。景公一直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他的太子之位,最终,景公制造了一场阴谋,将公子重耳流放到了外国。
公子重耳被流放到了一个叫做莒国的地方。在莒国,他遇到了一个叫做妫己的女子,她是莒国国君的女儿。妫己深得公子重耳的喜爱,两人相爱了。在莒国的生活,让公子重耳深感无奈,他一直怀念着自己的家乡晋国。尽管如此,公子重耳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努力修炼自己,等待着机会可以重返故土。
在莒国的流亡生活中,公子重耳不忘修身养性,磨练自己的内心。他学会了如何谨言慎行,如何处世从容。在与妫己的相处中,他也懂得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体恤他人的感受。这段流亡生活,让公子重耳成长了许多,不仅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他的意志和品质。
最终,机会终于降临到了公子重耳的身上。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他得到了回到晋国的机会。他借助妫己的力量,成功地逃出了莒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晋国,景公已经去世,公子重耳得以登上了晋国的太子之位,成为了晋文公。他用睿智的治国方略,带领晋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放弃希望,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相信总会有一天,机会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公子重耳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 篇二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公子重耳是一个被父亲景公所不待见的太子,最终被流放到了莒国。在莒国的流亡生活中,他结识了妫己,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回到晋国,登上了太子之位,成为了晋文公。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豁达坚强的人物形象。在流亡异国的困境中,他没有被击垮,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获得了重返故乡的机会。他的坚韧毅力和智慧谋略,为他赢得了成功的归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也启示着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家庭和亲人的情感。在流亡异国的时刻,公子重耳心系故土,对晋国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勤奋学习,锻炼内心,不放弃对家乡的希望,最终获得了回家的机会。这段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家是最温暖的港湾,亲情是最珍贵的情感,我们应当怀着感恩之心,珍惜眼前的幸福。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教训。在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总会有转机的一天。公子重耳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迎接生活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愿我们都能像公子重耳一样,勇敢地面对逆境,坚定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的历史典故 篇三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没想到桑树林里有一个女奴在采桑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耳总是不愿意走。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