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推荐3篇)
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 篇一
在范曾的《国学开讲》中,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国学的精髓和魅力。通过对《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解读,范曾引领读者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在《国学开讲》中,范曾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的文化血脉,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就会迷失方向。范曾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范曾在书中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了解读,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他强调了孔子的仁爱之道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引导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此外,范曾还对《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解读,阐述了里面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他通过对经典的分析和解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总的来说,范曾的《国学开讲》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温情的读物,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兴趣。范曾用自己深厚的学识和温暖的讲解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给读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
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 篇二
在范曾的《国学开讲》中,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引领读者走进了古人的智慧世界。通过对《论语》、《大学》、《中庸》等著作的解读,范曾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范曾在书中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他强调了孔子的仁爱之道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引导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此外,范曾还对《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进行了详细解读,阐述了里面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他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剖析和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兴趣。
范曾的《国学开讲》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温情的读物,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兴趣。范曾用自己深厚的学识和温暖的讲解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给读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
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 篇三
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曾《国学开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曾,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思想家。东方学大师季羡林评价: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范曾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写有《国学开讲》这本书。《国学开讲》对中国的儒释道都有很精辟的见解。我尤其对范曾先生对佛教的论述印象深刻。
中国近代学者梁漱溟先生说过:“科学能解决物质问题,宗教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谁也代替不了谁。”说起宗教,佛教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佛教有两大宗旨:一是大智大慧,也称为文殊菩提;一是大慈大悲,也称为普贤菩提。在中国历史上,在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等民族分裂的时期和政权对立的时期,因为战乱之下,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佛教在着中国特殊的`时期都能得到民间的自发传播。大概是百姓在“大智大慧”和“大慈大悲”的佛祖的保佑下能得到心灵的慰藉,心灵的些许安慰才能使百姓渡过无穷无尽的灾难。
人类不仅是在乱世,而且在太平盛世,都面临着人生的烦恼。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钟烦恼,同时也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我们都是从红尘中来,很多人心里不安静,或者说心里着急,这个可能是一种无明的烦恼,在某些时候陷入一种“我执”,并没有特别具体的原因促使你这样,可是你经常会有一种不安,或者一种躁动。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我需要什么,经过我的努力,我能够做到什么地步;经过我的奋发忘我,能做到什么地步?心灵的问题还是得靠心灵来解决。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内心都无法平静,我们如何获得幸福?”佛教很多偈语都是让人反省内心,如“菩提本无树,宁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智者心动。”心灵宁静与奋发进取是不排斥的,儒家经典《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则生慧,慧则生明,心灵的平静是人之成大事不可或缺的。
但如何使内心平静呢?《坛经》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世界著名世人弥尔顿说过:“心即可为天堂,亦可为地狱。”诗歌与宗教在此处不谋而合。佛家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长明灯。“长明灯”是什么?是心灵的光照。当一个人心灵里的灯能够放大光明的时候,他的心灵就像天堂一样光亮。当这个灯熄灭的时候,他的心灵就会像地狱一样黑暗。“长明灯”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佛心,也就是本真之心。当本真之心被贪嗔痴等尘埃蒙蔽的时候,长明灯就会不能通明透亮。亚历山大大帝曾问希腊的一个哲学家第欧根尼,问他想要什么?第欧根尼对这位拥有亚欧非帝国的皇帝说,请不要阻挡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感慨,如果不当皇帝,他就要当第欧根尼。第欧根尼内心的“长明灯”一直是通明透亮的,他已经本性自足。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赢得无数辉煌。但真正认识拿破仑的人却说,拿破仑一生很少笑,一直是眉头紧锁,得到的快乐极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一生都被这个时代还有内心的欲望驱使着,内心又怎么能获得平静呢?总之,一个人之所以愉快,之所以自在,是由心灵造成的;反之,一个人之所以痛苦,之所以不自在,也是由心灵造成的。这就是“万法由心造”。
烦恼来了,我们如何解决呢?凡是你遇到很大的困惑或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放下”这两个字。“放下即如来,不要被我执,法执所控制。”平时我们经常念:“阿尼陀佛,无量佛菩萨。”我们心里要有这样的追求,就是遇到烦恼时,就要提醒自己,我的心量太小了,不够大。王阳明说:“吾心即宇宙”,本心无是非,无区别,无大小。一切皆无的空。心无常滞,即是般若。心量非常大的人,能放下执着与是非,这个就是般若智。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主人公的母亲说,她把自己的一切苦难,都归于自己造成的;而把自己一切的幸福,都归于上帝。有了这样的宗教信仰,她很容易平和地生活。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朴实的人比较容易接近上帝。”心无挂碍的人如王阳明,能看到满街的人都是圣人。
范曾还提供一个他长期积累的经验:当烦恼来的时候,如果烦恼了就能解决问题,那么就继续烦恼;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要快乐。这也是个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