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精彩3篇)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篇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即“三潭印月”。这个典故源自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诗中描绘了在枫桥夜晚泊船时,月光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三个明亮的月亮,仿佛是在水中印出了三个月亮,因而有了“三潭印月”的美称。
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期,张继曾在湖州任职。湖州位于江南水乡,以水墨画、诗词文学而闻名。张继在湖州居住期间,经常泊船在枫桥,享受湖光山色。一天晚上,月光明亮,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三个月亮的倒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诗中描绘了这一壮丽的景象,将其永远留存在了文学史上。
“三潭印月”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典故,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向往着自然的美丽,渴望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美好。而“三潭印月”正是这种美好的象征,让人们在想象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丽。
“三潭印月”的来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描写,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美的表现,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正是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三潭印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永远流传下去。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篇二
“三潭印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则著名的典故,源自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个典故描述了张继在湖州枫桥夜晚泊船时,看到水中月光倒映形成了三个月亮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美丽的景象被他描绘成了“三潭印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潭印月”不仅仅是一则美丽的诗歌描写,更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中国文学中,对自然的描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而“三潭印月”正是这种感悟和追求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在阅读诗歌时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除了在诗歌中被广泛传颂外,“三潭印月”在中国文化中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象征,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所困扰,而“三潭印月”正是一种对这种困扰的抚慰和解脱。它让人们在想象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美丽与幸福。
总的来说,“三潭印月”是一则简单而美丽的典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种象征,让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永远不停步。愿我们都能像“三潭印月”中的月亮一样,闪耀着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篇三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导语: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
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射避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
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