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歇后语详情解析(精彩3篇)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详情解析 篇一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一直以来都是广为人知的,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司马昭。司马昭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出色的才能。然而,司马昭也因其心思深沉而闻名,他常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人难以捉摸。正因为如此,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也成为了一种流传至今的谚语。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口说无凭,身正不怕影子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身正才不会怕别人对他进行诽谤和中伤。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含义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做到真正的正直和诚实,才能够无畏于他人的攻击和诬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谣言和中伤,如果我们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不正直,那么我们将难以抵御这些攻击。因此,这句心歇后语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正直和诚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这个例子外,司马昭之心歇后语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比如“心口如一”,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要保持一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真实面对自己和他人,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还有“心照不宣”,意思是说两个人心里明白,但没有明说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沟通和理解他人的心思,不要仅仅依靠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出现,不仅是因为司马昭自身的特点,更是因为这些话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一些普遍规律。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时,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智慧和技巧。司马昭之心歇后语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将这些智慧和技巧传递给后人。这些心歇后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智慧和指引,来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和处理事情。司马昭之心歇后语正是这样一种智慧和指引,它们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帮助我们洞察人心和社会,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学习司马昭之心歇后语,通过它们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使自己在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详情解析 篇三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详情解析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平时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野心之大时经常会联想到一个古代人物——司马昭,靠着历史的沉淀,他早已成为“野心”的代名词。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司马昭做了什么导致今天我们对他“念念不忘”呢?让我们来一起来重温历史的温度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成语资料
【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许多人都知道,意为野心非常明显。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辨析】近义词:原形毕露 显而易见 反义词:深藏不露 瞒天过海
【出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出《汉晋春秋》。史书原文:“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相关人物】曹髦、司马昭、贾充、成济
2、成语典故
(1)历史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2)故事
公元260年的一天傍晚,洛阳城突降急雨。
雨点由疏转密,天空一片灰暗,间或有雷霆闪电。
历史在这一天的最大落笔不是洛阳城的这场暴雨,而是发生在皇宫中的一场政治风雨。与宫外噼里啪啦的雨声相呼应,皇宫中也是一片鼓噪,人呼马嘶,兵器相交。原来是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决定出宫亲手杀掉权臣司马昭。曹髦带着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宫廷侍官下了陵云台,穿上铠甲,挑了兵仗,集合宫中士兵,要出讨司马昭。宫中顿时大乱。有官员拦住曹髦,上奏说天降大雨,出师不利,请皇帝收回成命。曹髦一把将他推开。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闻讯赶到。曹髦见三人到来,不等他们开口,大声诉起苦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废黜。就让我们君臣在今天解决此事。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诚恳地劝谏道:“昔日鲁昭公忍受不了专权的`季氏,结果败走他方,失去国君之位,为天下取笑。现在国家大权操纵在司马家族已经很久了。朝廷四方都有司马家的亲信爪牙,人们不顾逆顺之理已非一日。皇上的宫廷宿卫兵甲寡弱,怎么能够作为成大事的依靠呢?兵势一旦发起,就好像病情可能非但没有祛除,反而会加深!甚至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灾祸。请皇上详加考虑啊。”曹髦听到如此冷酷的现实分析,胸中怒火熊熊燃烧。他掏出怀中的板令狠狠地掷在地上,厉声说:“我意已决。即使事败身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更何况不一定死呢!”
曹髦抛下三人,匆匆告别太后,率领宫中宿卫、官僮数百人,敲起战鼓,出云龙门而去。皇帝身披新甲,坐在车驾之上,手持宝剑,大呼杀贼,激励士气。这一幕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王沈、王业两人见此,决定去向司马昭汇报投诚。他俩招呼王经一起去告密:“事已至此,我等不能自取灭族之祸,应该前往司马公府自首,以免一死。王尚书同去否?”王经回答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你们俩去吧,我不去了。”王沈、王业见劝不动王经,快步出宫,抄小路报告司马昭去了。
这一边,曹髦率领着数百僮仆,鼓噪而出。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正好有事入宫,遇到震怒的曹髦和宫中的乌合之众,大吃一惊。曹髦左右大声呵斥他,司马伷一行慌忙躲避而走。曹髦可谓旗开得胜,对这次肉搏的前途更有信心了,于是他喊得更响了。随从们受到感染,旗帜和兵器也挥舞得更欢了。在皇宫南阙下,得到消息的司马昭党羽已经在中护军贾充的率领下,集合军队,列阵迎战了。司马父子常年掌握军队,集合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是曹髦的乌合之众可以比拟的。贾充见到宫中缓缓出来一支不伦不类的军队,嗤之以鼻。他挥手示意主动反击,自己带兵自外而入,扑向曹髦军队。曹髦的军队见状就溃散后退了。
曹髦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挥舞着宝剑,左右乱砍。司马昭一边的将士见小皇帝赤膊上阵,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进逼。宫中士兵和仆人们见状,又聚集起来,向宫外继续前进。两边军队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开始胶着。曹髦认为这是上天保佑曹家,自己身为天子,天下无敌,更加起劲地舞剑向前冲。
司马家一边的军队慌乱躲避,形势开始不利于司马昭了。
在司马昭一边的太子舍人成济跑过去问贾充:“事情紧急了!中护军,怎么办?”
贾充恶狠狠地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司马家如果失败了,我们这些人还会有好下场吗?还不出击!”他对周围的士兵高喊:“司马家养你们这些人,就是用在今天的。今日之事,没有什么可以迟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