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精简3篇】
篇一:梁益建:用信念与坚持建造一座专业高峰
梁益建,一个普通的中国建筑师,却因为他的信念、坚持和努力,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他的故事就如同他亲手建造的每一座建筑一样,充满了奋斗、困难和荣耀。
梁益建从小就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专业高峰。然而,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去上大学学习建筑。但是梁益建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勤工俭学和努力攒下的钱,勉强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
毕业后,梁益建面临了就业的问题。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去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而是决定追求他的梦想。他在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然而,梁益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和研究建筑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几年后,梁益建终于有了机会设计自己的第一座建筑。然而,正当他全力以赴准备设计方案时,他却得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他被诊断出了严重的肺部疾病。医生告诉他,如果不立即接受治疗,他的生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然而,梁益建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他用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克服了疾病的困扰,完成了他的第一座建筑。
梁益建的事业逐渐腾飞,他的建筑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他不断参加各种建筑设计比赛,并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他的专业高峰也一座座拔地而起,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向往的目标。
梁益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坚持,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仅建造了一座座专业高峰,更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敢于追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篇二:梁益建:用才华与奉献建造一座专业高峰
梁益建,一个建筑师,也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更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专业高峰。
梁益建自小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用纸和笔画出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然而,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持他去上大学学习建筑。面对困境,梁益建并没有退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赢得了一份建筑公司的技术员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他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几年后,梁益建终于有了机会设计自己的第一座建筑。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然而,设计方案一经公开,却受到了很多争议和质疑。有人说他的设计太过大胆,有人说他的设计不符合实际。然而,梁益建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设计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坚持,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梁益建的事业逐渐腾飞,他的建筑作品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向往的目标。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建筑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他积极参加各种建筑设计比赛,并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梁益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和奉献精神,就能够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专业高峰。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篇三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导语: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感动中国”候选人梁益建:“小医生”建造一座专业高峰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梁益建
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2016年12月14号上午9点,梁益建身着白大褂走进了市三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此时,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记者等在那里。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12月5日启动网络投票,从那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记者前来采访,毕竟,他是今年四川唯一一个入选者。
“我只是一个小医生,我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手术。”梁益建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言语中充满真诚。因此他留给记者采访的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10:30,他将做一台难度较高的脊柱矫形手术。
虽然自我定位为“小医生”,但梁益建做出的却是大成就:他所接受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屡次被国内医院所拒绝的,他不仅让他们重获新生,而且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1
受尽挫折的病人,辛酸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梁益建的手机里存着一组照片:一个漂亮的女孩穿着婚纱,阳光投射在她脸上,她面露灿烂幸福的笑容。
女孩叫李湘宁(化名),25岁,两年前,她还是一个身高仅有138厘米的“驼背”,两年她来到市三医院求治,梁益建成功为她实施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她现在身高160厘米,很多人不相信她曾经是个身体几乎折叠的‘驼背’!”李湘宁目前还没结婚,但她用拍摄婚纱照的方式昭示了对全新生活的态度。
比李湘宁病情严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双流县一个叫黄波的`31岁小伙,他的脊柱呈正侧位360度畸形,梁益建解释,“就像龙盘柱!疾病导致他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再不手术,命都难保。”黄波经过一年半的手术和康复训练,已经出院,不过他经常被梁益建请回医院,为“天线宝宝”们做呼吸训练示范。
黄波出院后已经恋爱结婚,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我和正常人一样,要感谢梁爸爸。”他叫梁益建为“梁爸爸”,因为是梁益建给他带来新生。
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507名脊柱畸形患者在市三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些病人,无一例外地奔走过国内多家医院,然而因为手术风险太高屡屡被拒,每一个病人,都能书写一段辛酸故事,他们的故事,在梁益建这里戛然而止,剧情反转走向幸福。
他们大多数人来自贫穷家庭,因而面对高额医疗费,梁益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他们寻找资助,他的帮助,让曾经受尽磨难挫折的病人内心充满感动。
梁益建说:“我的努力,是让他们身体正常、心理正常,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帮助了他们!”从目前来看,梁益建的病人们都做到了这些。
2
他创下一个专业高峰,让同行难以翻越
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禁区,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禁区”,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这也是病人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医院仍被拒绝的原因。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
昨天,在病房内,来自湖北的21岁女孩小欣(化名)对记者说,她被多家医院拒绝后,抱着一种悲凉的心情等待死亡的降临,在来到市三医院时,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压迫已经彻底让她瘫痪了,“当我从网上查到梁益建老师的时候,我仿佛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小欣如今正在做脊柱的牵引,她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再过一段时间,她就可以接受手术,不久的将来,她将以直立的姿态重新迎接生活。
而梁益建正式终结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禁区说”的人,从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1000例。“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去年2月,他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国内,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多例数,唯有市三医院骨科专家梁益建,因此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3
他把爱心做成一件平常事,连续坚持了8年多
梁益建看起来身体很单薄,尽管天气较冷,他依然穿得很少,他说:“我每天坚持锻炼,我必须身体好!”
如果身体不够好,动不动就是站立10小时的手术,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因此梁益建每天在凌晨零点后打太极,除了健身,还养心,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能让他在手术台上从容面应对各种难题。他一部分是为自己锻炼,一部分是在为病人而锻炼。
在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接近尾声时,梁益建博士完成了他的手术任务。太累了,在休息室,梁益建用两把小板凳支起一张“床”,胳膊当枕头,斜卧着睡着了。这是他当天的第二台大手术。
2008年,梁益建从泸沽湖边将第一个叫伍才立的重度脊柱畸形带回成都并治好他后,源源不断的同类病人找到他,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经济穷困与身体痛苦的双重折磨中寻找治愈希望。从那时起,生为医生的梁益建同时做起了慈善者,他时常去为病人募集治疗经费、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向医院争取费用的减免、也常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补贴部分病人的生活费。
他对记者说:“他们是有希望站起来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就会失去最后那一线希望。”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医护人员为他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天线宝宝”。
记者从2008年便开始采访梁益建,病人的故事、手术的高难以及梁益建为病人四处筹资的事都构成非常好的报道元素,因而不断有新闻被报道出来,除了本报外,从中央媒体到省内媒体都在跟进。
然而新闻做到后来,那些类似的事情已经被梁益建做成了一件平常事,即便媒体少有报道,但他却将爱心坚持下来,一做就是8年多,他付出的爱,深深扎根在病人心里,难怪病人都将他叫做“梁爸爸”。
“付出爱心,目的不是让人关注,我只是希望,让病人能得到力量,看到希望,并让他们懂得感恩,让爱心从他们身上得到传递。”梁益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