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篇一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又称为“半斤八两”的来历,据说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刘邦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是一个贫苦的小商贩,经常在街头摆摊卖东西。

有一天,刘邦摆摊卖东西时,遇到了一个人想要买一斤葱。刘邦称了一称,发现他的葱只有半斤,于是他说:“这斤葱只有半斤,不够一斤。”那个人却说:“你看错了,这葱明明就有一斤。”刘邦无奈,只好将葱交给那个人。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也来买葱,同样是要一斤。刘邦称了一称,发现他的葱竟然有八两,正好是一斤的一半。于是他说:“这斤葱正好是半斤八两。”那个人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是在说我不识货吗?这明明就是一斤!”

刘邦被这个人气得有些无法忍受,于是他决定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他说:“我是摆摊卖东西的,每天都和这些货物打交道,我对它们的重量非常熟悉。这葱只有半斤,不够一斤;而这斤葱正好是半斤八两。”那个人听完,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事物的表面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表象,而应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刘邦通过自己对货物的熟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它们的重量,而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却只看到了表面,从而产生了误解。

这个典故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即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往往会因为彼此的不了解而产生误解。只有通过深入交流和了解,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篇二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是中国古代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事物的表面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只看到表象。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刘邦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年轻时,他曾经是一个贫苦的小商贩,经常在街头摆摊卖东西。

有一天,刘邦摆摊卖东西时,遇到了一个人想要买一斤葱。刘邦称了一称,发现他的葱只有半斤,于是他说:“这斤葱只有半斤,不够一斤。”那个人却说:“你看错了,这葱明明就有一斤。”刘邦无奈,只好将葱交给那个人。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也来买葱,同样是要一斤。刘邦称了一称,发现他的葱竟然有八两,正好是一斤的一半。于是他说:“这斤葱正好是半斤八两。”那个人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是在说我不识货吗?这明明就是一斤!”

刘邦被这个人气得有些无法忍受,于是他决定站起来为自己辩护。他说:“我是摆摊卖东西的,每天都和这些货物打交道,我对它们的重量非常熟悉。这葱只有半斤,不够一斤;而这斤葱正好是半斤八两。”那个人听完,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个典故给我们启示,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从而产生误解和误判。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真相。

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不要只看到表面,要通过深入交流和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篇三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词目】:半斤八两

  【注音】: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来历】: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

  【出处】: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4,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语】: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歇后语】: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2]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辨形】:两,不能写作“俩”。

  【成语辨析】:“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成语典故】: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

相关文章

小急躁的作文800字作文【精简6篇】

小急躁的作文800字作文 第一篇我有一个十分急躁的妈妈,她虽长的眉清目秀,文雅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上带着一副眼睛。见过她的人都说:“哇,好美!”但这美的背后,却是另一个模样。大家都知道,周末的早晨...
话题作文2016-05-01
小急躁的作文800字作文【精简6篇】

语文反思作文【优选5篇】

篇一:语文月考反思 第一次月考已落幕,而一门门学科卷子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早已失去了当初拿到它那份激动,现在更多的却是一种抗拒,因为害怕自己的分数惨不忍睹。第一次月考已落幕,而一门门学科卷子重新回到自...
话题作文2012-08-06
语文反思作文【优选5篇】

吹箫引凤的历史典故【精简3篇】

《吹箫引凤》是一则与华山有关的、流传久远的美丽的神话传说。 相传春秋时,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名叫弄玉,姿容绝世,聪明无比,喜好音律,善于吹笙。她吹起玉笙来,声如凤凰啼鸣。秦穆公在宫内筑凤楼让她居住,楼前...
话题作文2017-07-04
吹箫引凤的历史典故【精简3篇】

自信的作文【推荐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信的作...
话题作文2019-06-07
自信的作文【推荐6篇】

幻想化现实作文800字(精简6篇)

幻想化现实作文800字 第一篇一个长不大的心灵有一分害怕,有一分幻想,有一分好奇,二分稳重,再加三分内向,就成了一个我。我在幻想与现实交织的隙缝中徘徊着。幻想中,我有好多好多的好朋友,可是现实中我却只...
话题作文2017-06-07
幻想化现实作文800字(精简6篇)

美丽的万绿园作文【精简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万绿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话题作文2016-08-07
美丽的万绿园作文【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