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趣味历史典故【优秀6篇】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一
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其中有些典故令人忍俊不禁,引人发笑。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首先,我们来讲讲“刘备招亲”的故事。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始人,他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招亲方式。据说,刘备在寻找妻子的时候,要求候选人必须是“高大、美丽、温柔、贤惠”,并且还要有“吹箫”的技能。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奇特了!最终,刘备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也就是后来蜀国的皇后孙尚香。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的个性和喜好,也给人们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美女,她的美貌令人瞩目。而效颦则是一个丑陋的男子,他看到东施的美貌后,决定学习她的表情和神态。结果,效颦的模仿实在是太过夸张了,让人发笑。这个典故形容那些不自量力、不知羞耻的人,他们总是自以为能够模仿成功,实际上却只会让人发笑。
最后,我们来说说“黄粱一梦”的故事。黄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物,而“黄粱一梦”则是指一个美好但是虚幻的梦境。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在梦中遇到了自己的理想女人,并有了一段美好的梦幻般的恋情。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这只是一个梦,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有些事情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只是一场幻觉,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真实。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二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趣味的典故,其中有一些典故与动物有关,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几个与动物有关的趣味历史典故。
首先,我们来说说“井底之蛙”的故事。井底之蛙是形容那些眼光狭隘、见识短浅的人。据说,有一只蛙住在一个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有一天,一只大鹏鸟飞过井口,告诉蛙井外的世界有多么广阔美丽。然而,蛙却不相信,认为鹏鸟在说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拓宽眼界,不要被狭隘的观点所限制。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狐假虎威是指那些借势欺人的人。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狐狸装作很凶狠的样子吓唬老虎,老虎被吓得逃跑了。狐狸得意地自称自己是森林之王,但其他动物们都知道它只是一个狡猾的狐狸而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本质。
最后,我们来说说“驴唇不对马嘴”的故事。驴唇不对马嘴是形容那些说话不合适、不切实际的人。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买了一匹马,却用驴的嘴皮做了马的嘴,结果无论怎么拍打马,它都不动一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不要用错误的工具或方法。
以上是几个与动物有关的中国趣味历史典故,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给人们以启示和教训。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典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三
从前,有兄弟两人,住着前后两大院,家里挺宽绰。后院里有棵梧桐树,树叶又旺又稠,里边住着个金翅鸟。一天,老大手拿尺子,围着梧桐树量来量去,嘴里还嚷嚷计算着。金翅鸟看见了忙问:“你量树干吗?”“光景过不去,我打算把这棵树给砍掉,现在量一下尺寸,看看这树能值多少钱。”“你千万别卖,树一倒我就没处住了,有困难我帮你想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呢?”“今天吃晚饭以后,我驮你到东海岸弄点宝贝回来。”老大挺听话,吃了口饭,就早早到树底下等着来了。天黑以后,金翅鸟让老大坐在它翅膀上又嘱咐道:“你可抓结实,合上眼。”说完起飞了。好一会儿,只听鸟说:“到了,睁眼吧。”老大睁眼一看,遍地金光闪闪,尽是金银财宝,他随便拾掇了几块,装满身上的布袋。赶天明金翅鸟又把他驮回了家。老大拿上财宝到城里换了好多好多钱,吃香的、喝辣的,过上了好日子。
老二眼馋得不行,就问哥哥:“你成天不干活,又有吃、又有喝,东西都是从哪儿弄的?”老大很是老实,不会撒谎,于是就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老二听后,有点儿不相信:“真的吗?”“真的,难道我还哄你?”老二暗自高兴,也找把尺子,到树底下装模作样量来量去。金翅鸟又问了同样的话,也答应驮他去东海岸。老二跑回家找了个大布袋,吃过晚饭骑上金翅鸟就去了东海岸。不过老二是个贪财鬼,看见那么多财宝,恨不得一下子都装回去。装了一会儿,鸟催促说:“该走了。”“来一趟不容易,让我多拾点吧。”不管金翅鸟怎么劝,老二就是不听,只顾拼命地装,太阳快出来了,金翅鸟顾不得老二,丢下他,自己飞回去了。
老大不见老二回来,就问金翅鸟是怎么回事。金翅鸟说:“早被太阳晒死了。”老大听了心里一阵难过,到底还是亲兄弟,他对金翅鸟说:“二弟死是死了,你得把他的尸体驮回来呀。”金翅鸟点点头,等到晚上又飞到了东海岸。东海岸是日出的地方,太阳一照比火都烫,老二的尸体早晒干了。身上直流油,老远能闻到香味。金翅鸟见了,不顾一切大口大口吃起来,眼看太阳快出来了,心里还说:吃了这嘴就不吃了。吃了这嘴又想吃那嘴,结果太阳一出,把它给晒死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财物,连命都不要。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四
“东窗事发”这个成语比喻密谋败露。它的缘起是基于一个传说。宋代大奸臣秦桧,为降金国,尝与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定计,以害民族英雄岳飞。据传,桧先于帝前诬飞谋反。时有几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辅、枢密使韩世忠,皆为岳飞鸣冤,使之有所顾忌。一日,桧独坐于东窗之下,为害飞之事,踌躇不定,委决不下。王氏适至,问曰:“夫君为何事愁眉苦脸,犹豫不决?”桧遂告以此事,并与之商议。王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将一半递与桧,曰:“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难哉?君不闻古语云:‘纵虎易兮擒虎难’乎?”桧一闻此言,其意遂决。不久,岳飞父子便遇害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卷四曾经这样记载:“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熺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熺荷铁枷,问:‘太师何在?’熺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卨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秦桧夫妇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之后不久,秦桧就死了。其妻王氏便给他做道场,叫道士到阴曹探访。秦桧便对道士捎话说:“东窗事发矣。”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五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说做好事、帮助人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完全彻底”。人们总是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来念,可是你知道吗?它们产生的背景却不一样。
“帮人帮到地头”,来自于农业劳动。过去由于没有机械,农民的劳动全靠简单工具和繁重体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尤其收割季节,更是累得头昏眼花。在共同收割中,往往一人一垄或一人两茬往前割。由于各人的体力、能力不同,年轻力壮手脚麻利者往往先到地头,而年老体弱者就后到地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先到地头者就回头帮那收割慢的人。但有些人帮一会儿就不帮了,结果还落个帮人的名义。人们对这种现象看不惯,就劝这些人:帮人要帮到地头。意思是好事要做到底。时间一长,这句话的含义便被扩大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已经给人帮助,或被帮助人仍需进一步帮助的,人们常劝说他们:帮人要帮到地头。
“送佛送到西天”,则来源于过去的佛事活动。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尤为盛行,故有迎佛请佛之大礼仪。但佛与人一样,时间长了也有想家的时候,故又有送佛回西天的礼仪。据说送佛的礼仪相当隆重繁缛。因佛不饮酒,不食荤,所以供佛送佛时,只摆清茶和蔬果。送佛上路时,一拜再拜。因为怕它走错路,往往嘱咐:“烈火炎炎,南天不要去;冰雪飒飒,北天不要去;极乐乃故乡,只可回西天!”西天十万八千里,怕佛半途而返,所以给佛带足斋饭干粮,送以纸糊的.车马、猎犬,鼓励其别怕险阻,别怕驰驱。故称:送佛送到西天。
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篇六
这句俗语最早见于《魏书 崔浩传》:“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中也介绍了另外一个“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人物,他就是曾经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西夏政权多次进攻北宋。仁宗皇帝听从一些大臣的推荐,便派干练的范仲淹到西北去守卫边防。范仲淹到了边关之后十分关心士兵,并实行“屯田久住”的方针,在他镇守边防的时间里面,一直保持土地不被西夏人夺去。西夏人提起范仲淹均倍感钦佩地说:“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小范老子(就是指范仲淹)胸中藏有好几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那样可以欺负啊!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这句话,用以形容一个政治家和统帅的深谋远虑,精通战略,可使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