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读书笔记【实用4篇】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篇一
《生活十讲》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本励志读物,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于丹。这本书以十个生活观念为主线,深入探讨了如何过好每一天,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以及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首先,书中强调了“生活是一种态度”的观念。作者认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其次,书中提到了“追求平凡”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追求平凡并不是一种庸俗的态度,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华丽和高大上的生活方式,忽视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快乐和幸福。而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有经历过平凡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这一观念让我深思,我意识到自己常常追逐虚幻的幸福,而忽视了身边的真实快乐。
最后,书中强调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善良、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同时,善待他人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快乐和满足。这一观念让我深感触动,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学会善待他人。
通过阅读《生活十讲》,我深刻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和重要性。每一天都是生命中宝贵的一天,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好每一天。只有积极的态度、平凡的生活和善待他人,才能够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篇二
《生活十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在这本书中,作者于丹以十个生活观念为主线,深入探讨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通过阅读,我对于如何过好每一天,如何面对困境和挫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心灵的修养”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心灵的修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修养可以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心灵的修养包括了对自我、对他人和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只有通过修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观念让我深思,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心灵的修养,通过读书、冥想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
其次,书中提到了“追求内心的平静”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内心的平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并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观念让我深受启发,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通过冥想和放松等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书中强调了“追求自由”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自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之一,只有追求自由,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由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只有拥有精神上的自由,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一观念让我深感触动,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追求自由,通过拓宽眼界和学习新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阅读《生活十讲》,我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有通过心灵的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追求自由,我们才能够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我决心从现在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天,积极面对困难,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篇三
第一讲、新价值
在这一章,作者提到了一些案件,与最近的中科院研究生刺杀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样悲剧的重演在于:一方面,教育制度打造出的是考试
机器,而未考虑学生的内心。另一方面,一切都在商品化,物质消费成了共同价值观,人类的追求无止尽
第二讲、新官学
这里的官学类似于“固化的思想”,我们太过于习惯的东西,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在这一章里,作者提到了柏拉图对于性交的分类。一种是生殖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磁性,而精神性的性交上只需要一个精神上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便是对于这样的一种思想的包容,才让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合法的地区吧。
第三讲、新伦理
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的。作者提到了内省的教育,也提到了意识形态的问题。现在的我们很容易获得一件东西,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于是便很难珍惜。时代快速地进步,伦理不断改变你,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书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
第四讲、新信仰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便是在强调实践。作者信仰过天主教,也研究过佛教。在他看来,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贪痴嗔。在这一章中,作者强调了在教育中建立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当人们看到生命本质的真相时,就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第五讲、谈物化
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人文与物质的两难自古皆然。因此在物质和精神中保持平衡,便是在避免资本主义的单一化,维持社会的多元性。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小王子》里的房子,很有共鸣了。
第六讲、创造力
“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可能将来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神话其实是虚构的故事,但是这种集体潜意识正是文明的起源。
第七讲、文学力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文学是一种疏离,“假作真时真亦假”。我喜欢文学,是因为文学里的美和震撼是跨越时代与国家的,与历史和政治无关。
第八讲、爱与情
爱的本质在于:人是为了幸福而活。人永远需要爱,需要付出爱,也需要得到爱。但是,如果带着占有之心去爱,那么对于彼此而言都是负担。与此相比,用一种保管的心情,彼此都会更好,也更宽容。
第九讲、情与欲
“情欲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情与欲本身就是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刻意回避,甚至去压制,那么只会将至妖魔化。电影也好,书籍也好,都有这方面的描写。当我们一味地想避开对于人类动物性的讨论,就会分裂。
第十讲、新食代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里,渗透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个时代的人,每一道菜都是细工出慢活,等待是他们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也习惯了快餐。可能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慢下来,去用心生活。
《生活十讲》读书笔记 篇四
上个世纪90年代,蒋勋在台湾的一家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节目每周一次,每次大约一个小时,谈论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这个节目做了十年,是当时台湾颇有影响的收听节目。2008年,有人根据当年的电台录音,将节目内容整理为“生活十讲”。今年5月,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生活十讲》,按照蒋勋自己的话说,“希望当年谈的事件现象”,“在一个崭新的世纪,能够沉淀出一种清明”。《生活十讲》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展开“生活教育”,内容从新价值的建立,到认识自我,再到心灵生活的滋养要件,比如伦理、信仰、爱情、价值观、创造力等等。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同根同源,同样的生活问题,在大陆似乎存在得更广泛、更深刻。笔者看来,这样的书对促进人们在这样一个商业化巨速运转的社会,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学会生活,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这是《生活十讲》封面上的文字,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作者认为,文化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教中,而是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中,他从价值、伦理、信仰、文学、情爱、饮食等十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生活十讲》通篇都在关注人,关注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多元的人性;关注社会,关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多元的社会环境,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个人自省与文化规范应该相互作用;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同样重要,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不能缺少神话和文学;爱是一生的功课,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才可以重拾生命的信仰。
虽然,作者一直在谈“如何学会生活”,但谈话类的节目,都有“说教”的意味。作为教授,作者对目前教育体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若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升学为目标,谁还会谈人性、谈艺术、谈文化?其实,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最好的音乐、文学、电影的熏陶,而这些又不能考试。作者说,学校如果像养鸡场、养猪场,将是巨大的悲剧。但反观当下大陆的教育,不要说中小学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挂在嘴上、写在墙上的口号进行敷衍,大学教育也只是将就业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年年加强的辅导员队伍也只是希望学生别去跳楼、别出乱子。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两只手机轮流响地忙着赚钱,学生也只能想着在毕业前赶快将腰包赚满,毕业后即可用“第一桶金”继续赚钱。“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样困在消费形态里的教育,最后只能垮掉。同样,作为家长,当自己在努力创造经济奇迹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们会对这样的冷漠与疏离进行反叛。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为美学家,作者认为“美是一种救赎”,这个“美”,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张画。“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因为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阅读者建立宽容、理解的生命态度。
面对困扰青年人的爱与情,作者说,“爱是人类最大的课题”,所有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绝大多数的主题都在谈论爱的问题,千百年来,没有结论,因此,我们要探讨这个主题时,要怀抱谦卑的心情。作者试探着总结到:“爱的本质是:人是为了幸福而活的。”“一纸婚约不能保障爱情,只有爱情才能保障爱情。”在《情与欲》中,作者认为,中国当下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性”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家长在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面前,总是含糊其辞;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却不教情教爱,因而引发了各种严重问题。为此,作者主张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严肃的情欲描写的书,比如《金瓶梅》、《西厢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红楼梦》等,使他们因此开始反省、思考,从而对人性的认识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作者说,“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到了。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湾目前最大的难题。”十年过去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也是我们今天的难题之一。
《生活十讲》打开一扇扇观察、思考社会的门窗,让我们能反省来自内心深处的不解、苦耐、无奈与失望,从而使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慢慢清澈起来,开始有意识地认认真真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