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名历史典故(精选3篇)
篇一: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他以其出色的才智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典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曹操的典故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深刻意义。
曹操的第一个有名典故是关羽投降曹操的故事。在三国时期,关羽是刘备的亲信将领,被尊称为“武圣”。然而,由于他的忠诚和正直,关羽拒绝向曹操投降。曹操对关羽的才华和忠诚深感佩服,因此派人劝说关羽归降。在一次面对曹操的时候,关羽向曹操表示了忠诚和尊敬,并最终决定归降于他。曹操对关羽的忠诚感到非常高兴,以至于他派人送了一匹宝马给关羽。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的智慧和善于用人之道,也彰显了关羽的忠诚和正直。
曹操的第二个有名典故是刘备礼遇曹操的故事。刘备是曹操的政治对手,他是蜀国的创始人。尽管他们在政治上对立,但刘备对曹操的才华和军事能力却深感敬佩。据说有一次,刘备在曹操的领土上迷路了。当他被曹操的士兵发现后,刘备被带到曹操面前。曹操对刘备表示了友善和礼遇,并亲自为他安排了食宿。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的宽容和大度,也表明刘备对曹操的敬意。尽管他们是政治上的对手,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尊重和理解。
曹操的第三个有名典故是曹操与荀彧的故事。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说有一次,曹操询问荀彧如何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荀彧给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建议,但曹操却没有采纳。然而,当事情不如曹操所愿时,他意识到了荀彧的建议的重要性,并为自己的决策错误感到后悔。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的谦虚和对荀彧的信任,也表明曹操是一个能够反思和改正错误的领导者。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他既是一个聪明睿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善于用人和宽容大度的领导者。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曹操的个人品质,也传达了一些深刻的价值观,如忠诚、正直、尊重和谦虚。曹操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启示和教训。
篇二: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化艺术的赏识者。曹操的典故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追求。
曹操的第一个有名典故是曹操赋诗。据说有一次,曹操在宴会上听到了一首美妙的诗歌,他非常喜欢这首诗,于是对诗人说:“你的诗真是才情横溢,我愿意为你写一首回诗。”于是,曹操动情地写下了一首回诗,以表达对诗人才华的赞赏和敬意。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赏识,也表明他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曹操的第二个有名典故是曹操割袍补帘。据说在一次战斗中,曹操的帐篷被敌军射穿,他没有时间修补,于是割下自己的军袍来补救。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队和士兵的关心和保护。
曹操的第三个有名典故是曹操与钟繇的故事。钟繇是曹操的朋友和文化艺术交流的伙伴。据说曹操和钟繇一起欣赏了一幅画作,曹操对画作赞不绝口。然而,钟繇却认为画作有一些缺陷,并对曹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曹操虽然对钟繇的批评感到不悦,但他接受了钟繇的建议,并对画作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这个典故展示了曹操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朋友意见的尊重,也表明他是一个乐于接受批评和不断改进的人。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文化爱好者和艺术赏析家。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曹操的个人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他对家国、对士兵、对朋友的关心和尊重。曹操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启示和教训。
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篇三
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曹操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君王之一。你知道曹操有名历史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曹操有名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