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信使》读书笔记【实用3篇】
《香巴拉信使》读书笔记 篇一
《香巴拉信使》是中国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少数民族青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了西南边陲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多民族共存的文化景观。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妮的穿越者,他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长大,成年后被选为香巴拉信使,负责将村庄中的重要消息传递给其他地方。阿妮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他不仅面临着自然环境的艰苦,还要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韧、有责任感的年轻人。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通过阿妮的眼睛,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阿来巧妙地运用了多层次的叙事手法,将故事情节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对于细节的描写也非常精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阿妮的冒险之旅。
《香巴拉信使》不仅仅是一个成长故事,它还涉及到了许多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作者通过描写西南边陲地区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展现了多民族共存的和谐氛围。他还通过阿妮与其他人物的互动,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友谊和爱情等主题。这些都使得《香巴拉信使》成为了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总的来说,《香巴拉信使》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深入的人物刻画和思想性的探讨,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阿来的文字流畅而生动,他通过描写细腻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世界。阅读这本小说,不仅能够获得娱乐,还能够得到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香巴拉信使》读书笔记 篇二
《香巴拉信使》是中国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以少数民族青年阿妮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西南边陲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多民族共存的文化景观。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香巴拉信使》中,作者阿来通过描写阿妮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青年在困境中奋发向前的精神。阿妮成长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面对的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然而,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阿妮从不退缩,他用勇敢和坚韧的品质去面对一切困境,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予了读者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同时,《香巴拉信使》还通过对西南边陲地区的描写,展现了多民族共存的文化景观。在这个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阿来通过描写各个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让读者了解到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宝贵性。这对于我们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香巴拉信使》还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信任、友谊和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通过阿妮与其他人物的互动,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还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香巴拉信使》是一本富有思想深度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深入的人物刻画和对多元文化的探讨,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阿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世界。读这本书,不仅能够获得娱乐,还能够得到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香巴拉信使》读书笔记 篇三
《香巴拉信使》读书笔记
影片《香巴拉信使》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普通乡邮员王大河的艺术形象。
现实生活中的王顺友十九岁起就从事邮递工作,徒步送信行走累计二十六万公里,相当于走了二十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投递邮件数十万件,从未丢失一份邮件,深受当地各族群众的爱戴,成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人物是普通的,故事是平凡的。要把这样一个真人真事搬上银幕,使其具有观赏性并且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创作时就必须精选题材精心加工,否则很容易做成观众难以接受的枯燥乏味的说教片。
导演俞钟以其独树一帜的智慧和经验,追求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在生活与艺术的结合点上创新思维。他请来王顺友的父亲、朋友和同事,出演片中主人公王大河的父亲、朋友和同事。这些非职业演员质朴、自然、纯真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的王大河是王顺友的化身。他刚刚工作回来,局长又派他去送三封很重要的信,一封是通知各乡不再砍树了,一封是让各乡组织老年白内障患者到县城免费就诊,一封是一个名叫王雨生的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该片以王大河送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主线,并将现实生活中乡邮员王顺友工作多年遇到的所有困难都集中在完成这一次工作任务的路途中,着力表现他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努力完成任务的精神。虽然这样处理显得有点夸张,但是细看具体情节又合乎人物的行为逻辑。影片用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有了真实的内容为基础,故事更容易让人信服、感动、激奋。
银幕上的王大河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王雨生的家,却发现王雨生不在家,四处打听,才得知王雨生跟随母亲探亲去了。王大河只好牵着马再次上路前往王雨生的亲戚家,一路上风餐露宿,差点命丧悬崖。
但没想到的是当王大河找到王雨生时,才发现她是一名女孩子,并且正在举行婚礼,而且新郎的家长坚决不同意王雨生去上大学。面对这样的尴尬场面,王大河没有退缩。因为他深知山沟里要出一个大学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王大河想方设法最终说服了新郎的家长,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带着王雨生翻山越岭走近路,一路上艰难重重,王大河身负重伤,连最心痛的马也死在了路上。他费尽周折终于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为使患白内障的老乡尽快得知可以免费做复明手术的消息,王大河带病上路,风雨兼程送达通知,自己却病倒在乡卫生院;为了让偏远山村的群众少跑路,王大河宁愿自己多花时间,骑马走险路,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乡亲们采购急需物品、;王大河千里迢迢捎来种子,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这一系列生动细腻的感人情节,把故事原型王顺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单调枯燥的工作情境生动艺术地展现出来,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一个马班邮路乡村邮递员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山路、一堆火、一碗酒、一个邮包,常年行走在深山老林的马班邮路上,这是现时生活中王顺友的平凡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大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乡邮员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小人物的高大形象是我们在银幕上很少见到的的。观看影片《乡巴拉信使》,我们时而因片中的幽默情趣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因感人肺腑的场境而激奋不已。总之,无论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王顺友还是影片中的艺术形象王大河,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都令人久久难以忘怀。《香巴拉信使》不愧为一部讴歌当今劳动者风采的四川本土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