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优秀3篇)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篇一
标题: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毛泽东与他的母亲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孝顺父母的行为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的孝顺之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生中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和他对母亲的孝顺,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毛泽东的家庭中,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小时候,他的父亲过早去世,他的母亲成为了一个寡妇。毛泽东从小就非常疼爱他的母亲,对她关心备至。他总是尽力满足母亲的需求,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经常在外面工作时给母亲写信,并告诉她他的近况和思念之情。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毛泽东也会尽力帮助他的母亲。例如,在长征途中,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好母亲。他会把母亲照顾得很好,确保她的安全和舒适。
毛泽东的孝心不仅体现在他对母亲的关爱上,还体现在他对母亲的敬重上。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公众场合,毛泽东总是对母亲非常尊重。他从不在母亲面前说粗话,也从不与母亲争吵。他总是以一种恭敬和温柔的态度对待他的母亲。他的各种言行举止都表明了他对母亲的尊重和敬意。
作为一个名人,毛泽东的孝顺之心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地位如何,我们都应该孝顺父母。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尊重和关心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毛泽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个值得我们努力的目标,它不仅能够使我们的父母幸福,也能够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篇二
标题: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李嘉诚与他的父亲
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而在商界巨头李嘉诚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和敬意。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商业智慧,更来自于他对家庭价值观的坚守。
李嘉诚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他在李嘉诚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尽管如此,李嘉诚对他的父亲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思念之情。他常常回忆起与父亲在一起过的美好时光,并把父亲的教诲作为自己一生的指导原则。李嘉诚坚信,父亲的教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一直尽力践行着父亲的教诲。
李嘉诚的孝心表现在他对母亲的关爱和照顾上。他在事业成功后,总是尽力满足母亲的需求,确保她的安全和幸福。他为母亲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并经常陪伴她度过美好的时光。李嘉诚还经常给母亲写信,在信中表达对她的思念和关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和爱的表达。
李嘉诚的孝心也体现在他对家族价值观的坚守上。他始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把家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从不追逐虚荣和功利,而是一心为家族的长远发展着想。他坚持了他父亲教给他的家庭价值观,这使他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个重要的美德,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对父母的敬意和关心,也体现了我们对家庭价值观的坚守。李嘉诚的行为是一个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地位如何,我们都应该孝顺父母,尊重和关心他们。这不仅能够使他们幸福,也能够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篇三
6则关于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导语: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欢迎阅读,谢谢!
1.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感言】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 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2.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3.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5.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6.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羊羔跪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