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寓言故事(推荐6篇)
智慧寓言故事 篇一:小狐狸的智慧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每天,小狐狸都会追逐蝴蝶、捉弄兔子,过得非常开心。然而,有一天,小狐狸发现了一个困难。
这一天,小狐狸在森林里迷路了。它四处张望,但无论走到哪里都看不到熟悉的地标。小狐狸感到非常焦虑,它急需找到回家的路。
正在这时,一只聪明的老狐狸出现了。老狐狸看出了小狐狸的困境,于是走上前去说:“小朋友,你看起来很困惑,需要帮助吗?”
小狐狸连忙说:“是的,我迷路了。我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
老狐狸微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教你一个办法。你看到那棵大树了吗?”
小狐狸抬头看了看,发现了一棵高大的树。“是的,我看到了。”
老狐狸继续说:“好,现在你要记住这颗树,然后向左走一段时间,直到你看到一条小溪。然后,你再转向右边,一直走到你看到一座小山。最后,在小山的左边,你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小狐狸听从了老狐狸的指示,按照他说的走了一段时间。果然,小狐狸看到了一条小溪、一座小山,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
小狐狸对老狐狸感激不已,它说:“谢谢您,老狐狸!您的指引让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老狐狸笑着说:“小朋友,记住,有时候解决困难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你身上就有足够的智慧。只要你保持冷静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就能找到答案。”
小狐狸深深地明白了老狐狸的话,它发现自己真的很聪明。从那天起,小狐狸变得更加自信,它知道只要保持冷静并运用智慧,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智慧寓言故事 篇二:勇敢的小鱼
在大海深处,住着一群小鱼。它们过着快乐的生活,游来游去,追逐彩色的珊瑚和漂亮的海草。然而,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鲨鱼突然出现在它们面前。
小鱼们被吓坏了,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它们想到了逃跑,但是鲨鱼的速度比它们快得多。小鱼们感到非常无助。
正在这时,一条胆小的小鱼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快点游走吧,鲨鱼追不上我们的。”
其他小鱼们听从了这个建议,纷纷四处游走。然而,鲨鱼毫不费力地追上了它们,将其中一条小鱼吞入了肚子里。
小鱼们感到非常惊恐,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一条勇敢的小鱼站了出来,它说:“我们不能再逃跑了!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鲨鱼!”
其他小鱼们开始犹豫,它们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然而,勇敢的小鱼坚定地说:“如果我们不尝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能力有多大。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鲨鱼,保护自己。”
小鱼们被勇敢的小鱼的话所打动,它们纷纷加入了战斗。它们一起围绕鲨鱼游动,试图把它吓走。尽管鲨鱼比它们强大,但小鱼们不断地冲向它,尽力保护自己。最终,鲨鱼感到被围攻而不得不逃跑。
小鱼们欢呼起来,它们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勇敢的小鱼笑着对其他小鱼们说:“我们成功了!我们证明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敢面对困难,我们就能战胜任何事情。”
从那天起,小鱼们变得更加团结和勇敢。它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它们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智慧寓言故事 篇三
凡聪明人都是尊重常识、顺应规律的;世间一切的蠢事,往往都是漠视规律的结果。
看公路上跑的自行车,两个轮儿,为什么可以骑着不倒?汽车,四个轮儿,为什么有时会翻车?个中的原因不外乎:一个是保持了力的平衡;一个是失去了力的平衡。
上述现象告诉我们:保持平衡,车就能按我们的意愿奔跑、前进;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失事,甚至出大事。平衡,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
世间的万事万物,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保持了这种平衡的结果。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可以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
有一个说法,讲人的一生吃进去的食物总量约60吨,如果吃得太好、太多、太快了,把一生的食物提前吃完,生命也就提前终结了。这个说法未必准确,但其提供的视角值得深思。现实中,我们常见一些人喜欢赶场子、下馆子,喜欢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天天满嘴流油,结果呢,吃出了高血压、糖尿病……吃得一身病。现代都市人,营养不良的不多,病大多都是吃出来的。看来,吃也得讲究“摄入与需要”的平衡。吃得太好是幸福,也会有痛苦。
时下,一些干部抱怨“为官不易”。确实,以“八项规定”为开端,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再到打击会所里的歪风,中央连续出台多个禁令,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管束越来越严,似乎一不留神就会“跌倒”。但仔细去想,这些禁令和要求,不正是以落细落小的严格管束,保领导干部为官用权的长久平安?如履薄冰、当官不易,方能稳健守正、不易跌倒。分析一些人“跌倒”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失去平衡。他们不懂“吃苦与幸福”的平衡,不懂“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不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不择手段谋取“幸福”,不该拿的拿、不该要的要、不该吃的吃……不劳而获是有违平衡规律的,违背规律当然会受到惩罚,就会“甜尽苦来”,悔不当初。
这个世界上,过得好的人都活在平衡的哲学里。凡聪明人都是尊重常识、顺应规律的;世间一切的蠢事,往往都是漠视规律的结果。过去雾霾天多少年也难见一次,现在雾霾天渐渐增多。这是人们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过多地消耗燃油、煤炭,盲目发展高能耗产业等所致。人们过分地“修地球”,围河造田、滥砍滥伐,结果引发一些灾害。实际上这都是我们打破了某种平衡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平衡规律不能违,保持平衡的状态,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必须谨记的真理。
智慧寓言故事 篇四
狐狸的小聪明与大智慧
狐狸骗了乌鸦一块肉,被大象看到了,狐狸得意洋洋,对大象说:“瞧见了没?我聪明不?”
“我都瞧见啦,你很聪明。”
“要不要我教你几招呀?看你漫山遍野找野果子吃,也太辛苦啦!”
“那倒不必,”大象说,“我有自己的生存原则。”
过几天,狐狸又演了场“狐假虎威”的把戏,把虎大王和百兽都欺骗了,这事又被大象看见了。
“你又看到了!”狐狸不满地说,“不过也好,你可以证明我的确很聪明。”
“是的,我可以证明,你的确很聪明。”
后来,狐狸去偷鸡,被人捉住,关进铁笼,这事大象也看到了。
“让你看笑话了!”狐狸沮丧地说,“现在你还承认我聪明吗?”
“我还承认你聪明。不过,你只有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诚实本分,不奸不滑,表面看起来与聪明无关,其实蕴藏着生活的大智慧;靠耍小聪明坑蒙拐骗,可能得逞于一时,但迟早要吃亏的!”
智慧寓言故事 篇五
曾读这样的一篇寓言,令我感慨万千,其内容如下:
济水南岸有一位商人,一次渡河时,不幸跌进水中,人喊救命。有个打鱼的人划船去搭救他,还未到达,商人就许诺以一百斤金子相报。当打鱼人把他救上岸时,商人却给了十斤金子。打鱼人向他评理,却遭到商人怒斥:“你只是个打鱼的,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现在一下子就得到十斤金子,还感到不满足吗?”打鱼人没再说什么就走了。后来有一天,商人又不幸掉进水中,恰好打鱼人又在现场。在场围观的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搭救,他回答:“这就是那个答应给金子而不兑现的人。”说完就站在那里观看,于是商人沉没了。
这个寓言故事,似乎给了我们一个道理。因为商人的不守信诺,使到自己再遇险时得不到救助,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时一定要诚信。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故事的结局,都是商人一手造成的,无可非议。但是想深透一点,似乎又有另类的意见。
商人被救上岸后,对打鱼的人说的那番话也全非无理取闹。打鱼人,以打鱼为生,每天的捕鱼量由老天爷决定,多少也不定。但一次见义勇为,便得到十斤金子,这可说是笔飞来横财啊!他将商人救上岸后,因为所得的,与商人的话不符,便觉得不公平。因此,商人第二次掉进水中时,他就因为得不到那另外九十斤金子,而不管商人的生与死。商人掉进水中,第一次打鱼人救他,是怀着一颗慈悲的心、一颗救人的心;第二次不救他,是怀着一颗贪婪的心、一颗埋怨的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打鱼人仍有一颗慈悲之心,我想,当他再见到商人掉进水中时,一定不加思索前去营救。但是,正因为人性本质的贪婪,造成了这样的结局。那么,我们还能认为结局是商人一手造成的吗?
另外,我们不要忽视了在场围观的人的存在,想深一点,他们也是造成这结果的无凶之一啊!见到有人在水中挣扎,竟然不闻不问,难道他们是冷血的吗?当然我不排除有人真的不会游泳,有心也无力!但众人都不会游泳,未免也太巧合了吧!那也只能怪商人命中注定有此一劫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它虽然是一个寓言,但它却活生生的,赤祼裸的反映了现今的社会,这是一个用金钱堆成的世界。毫无疑问地,金钱牵着人类的鼻子走,指挥着人类。这也是一个冷漠的世界,难道不是吗?偶见街中发生交通事故,围观者众多,七嘴八舌,却只有那么一两名好人主动报警求助,控制交通。难道真是事不关已,已不劳心吗?
我是一名现代人,但我却在数现代人的不是,似乎很愚蠢!当我读了这篇寓言后,内心的情感似乎压抑不住我要写下来,将心中的话说出来!但我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有点无奈。最后,话是说完了,但自己不知为了什么而说,是一时感触吗?也许吧。
智慧寓言故事 篇六
01
屠龙之技
——
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02 随珠弹雀——
考虑不周,得不偿失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否则就算做成一件事
03 鹏程万里
——
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04 望洋兴叹
——
人切忌自满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05 鲁侯养鸟
——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06 触蛮之战
——
争来争去,蜗角之利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07 呆若木鸡——
深藏不露,动静以时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解析: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08 与惠施论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解析: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