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经典3篇】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篇一
《观沧海》是曹操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观察广阔的大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对海而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我站在碣石东边,
观望着茫茫的大海。
海水平静而广阔,
山峦屹立在海上。
树木丛生,百草茂盛,
秋风凄凉,波涛汹涌。
太阳和月亮穿梭其中,
星汉闪耀如云烟。
我真幸运啊,唱这歌以表达我的志向。
这首诗以作者对大海的观察为起点,描绘了大海的广阔和浩渺。曹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他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化无常。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用词简练,表达深刻。曹操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展示了自己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哲理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篇二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观察大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青州司马青州司马,青州司马,何不见青州司马?
对海而唱,观沧海,何不见青州司马?
沧海之水,天上之云,如此之多,青州司马何去何从?
依然不见青州司马,不见青州司马,何去何从?
译文:
青州的司马啊,青州的司马,
你为何不见青州的司马?
我在对着大海唱歌,观看着沧海,
为何不见青州的司马?
沧海的水,天上的云,
如此之多,青州的司马要去往何处?
依然不见青州的司马,
不见青州的司马,
要去往何处?
这首诗以作者对青州司马的思念为背景,通过观察大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曹操以青州司马为代表,寄托了自己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沧海之水和天上之云的形容,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青州司马的呼唤和对大海的观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之情。曹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篇三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观沧海原文
东临1碣石2,以观沧3海4。
水何5澹澹6,山岛竦峙7。
树木丛生8,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9,洪波10涌起。
日月11之行,若12出其中;
星汉13灿烂,若出其里。
幸14甚15至16哉,歌以咏志17。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8.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丰茂:指茂盛,茂密。
9.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天河。
14.幸:庆幸。
15.甚:非常。
16.至:极点。
17.咏志:即表达心志。[4]
18.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9.咏:歌吟。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