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优秀3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篇一
梁益建是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年轻人,他在自己的求学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梁益建在小学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他的老师们纷纷推荐他去读书,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梁益建并没有机会继续深造。他只能在家务农,帮助家里度日。
尽管如此,梁益建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每天晚上,他都会偷偷地拿出一本捡来的旧书,在灯下默默地读书。他相信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益建的求学机会终于到来了。他通过参加乡镇的选拔考试,获得了一次进入县城读书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县城的学习生活中,梁益建展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被老师们赞誉为学校的骄傲。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
大学考试的时候,梁益建再次展现了他的才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接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他在大学里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后,梁益建并没有选择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看到了家乡的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决心要改变这一状况。
梁益建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一座小学,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他还积极募集资金,扩大学校规模,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
如今,梁益建的学校已经发展成一所专业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
梁益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榜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篇二
梁益建是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年轻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建造了一座专业高峰。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
梁益建从小就对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看建筑设计书籍,喜欢模拟建筑物的结构。尽管他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天赋,成为了一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
在开始建造专业高峰之前,梁益建先后在一些建筑公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他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在自己的建筑公司创办之后,梁益建开始着手建造专业高峰。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需要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于是,他积极招募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在建造过程中,梁益建始终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他亲自参与了每个细节的设计和施工,确保每一根钢筋和每一块砖瓦都符合专业标准。
他还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他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他相信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建造出一座真正专业的高峰。
经过几年的努力,专业高峰终于建成了。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拥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善的功能。它不仅成为了城市的地标,还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益建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被提名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坚持和奋斗的重要性,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榜样和激励。
梁益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功,更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传递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只要有梦想,就能够创造奇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篇三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导语: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梁益建建造一座专业高峰的故事
“感动中国”候选人梁益建:“小医生”建造一座专业高峰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梁益建
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2016年12月14号上午9点,梁益建身着白大褂走进了市三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此时,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记者等在那里。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12月5日启动网络投票,从那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记者前来采访,毕竟,他是今年四川唯一一个入选者。
“我只是一个小医生,我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手术。”梁益建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言语中充满真诚。因此他留给记者采访的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10:30,他将做一台难度较高的脊柱矫形手术。
虽然自我定位为“小医生”,但梁益建做出的却是大成就:他所接受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屡次被国内医院所拒绝的,他不仅让他们重获新生,而且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1
受尽挫折的病人,辛酸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梁益建的手机里存着一组照片:一个漂亮的女孩穿着婚纱,阳光投射在她脸上,她面露灿烂幸福的笑容。
女孩叫李湘宁(化名),25岁,两年前,她还是一个身高仅有138厘米的“驼背”,两年她来到市三医院求治,梁益建成功为她实施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她现在身高160厘米,很多人不相信她曾经是个身体几乎折叠的‘驼背’!”李湘宁目前还没结婚,但她用拍摄婚纱照的方式昭示了对全新生活的态度。
比李湘宁病情严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双流县一个叫黄波的`31岁小伙,他的脊柱呈正侧位360度畸形,梁益建解释,“就像龙盘柱!疾病导致他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再不手术,命都难保。”黄波经过一年半的手术和康复训练,已经出院,不过他经常被梁益建请回医院,为“天线宝宝”们做呼吸训练示范。
黄波出院后已经恋爱结婚,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我和正常人一样,要感谢梁爸爸。”他叫梁益建为“梁爸爸”,因为是梁益建给他带来新生。
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507名脊柱畸形患者在市三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些病人,无一例外地奔走过国内多家医院,然而因为手术风险太高屡屡被拒,每一个病人,都能书写一段辛酸故事,他们的故事,在梁益建这里戛然而止,剧情反转走向幸福。
他们大多数人来自贫穷家庭,因而面对高额医疗费,梁益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他们寻找资助,他的帮助,让曾经受尽磨难挫折的病人内心充满感动。
梁益建说:“我的努力,是让他们身体正常、心理正常,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帮助了他们!”从目前来看,梁益建的病人们都做到了这些。
2
他创下一个专业高峰,让同行难以翻越
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禁区,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禁区”,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这也是病人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医院仍被拒绝的原因。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
昨天,在病房内,来自湖北的21岁女孩小欣(化名)对记者说,她被多家医院拒绝后,抱着一种悲凉的心情等待死亡的降临,在来到市三医院时,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压迫已经彻底让她瘫痪了,“当我从网上查到梁益建老师的时候,我仿佛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小欣如今正在做脊柱的牵引,她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再过一段时间,她就可以接受手术,不久的将来,她将以直立的姿态重新迎接生活。
而梁益建正式终结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禁区说”的人,从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1000例。“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去年2月,他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国内,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多例数,唯有市三医院骨科专家梁益建,因此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3
他把爱心做成一件平常事,连续坚持了8年多
梁益建看起来身体很单薄,尽管天气较冷,他依然穿得很少,他说:“我每天坚持锻炼,我必须身体好!”
如果身体不够好,动不动就是站立10小时的手术,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因此梁益建每天在凌晨零点后打太极,除了健身,还养心,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能让他在手术台上从容面应对各种难题。他一部分是为自己锻炼,一部分是在为病人而锻炼。
在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接近尾声时,梁益建博士完成了他的手术任务。太累了,在休息室,梁益建用两把小板凳支起一张“床”,胳膊当枕头,斜卧着睡着了。这是他当天的第二台大手术。
2008年,梁益建从泸沽湖边将第一个叫伍才立的重度脊柱畸形带回成都并治好他后,源源不断的同类病人找到他,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经济穷困与身体痛苦的双重折磨中寻找治愈希望。从那时起,生为医生的梁益建同时做起了慈善者,他时常去为病人募集治疗经费、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向医院争取费用的减免、也常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补贴部分病人的生活费。
他对记者说:“他们是有希望站起来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就会失去最后那一线希望。”
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医护人员为他们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天线宝宝”。
记者从2008年便开始采访梁益建,病人的故事、手术的高难以及梁益建为病人四处筹资的事都构成非常好的报道元素,因而不断有新闻被报道出来,除了本报外,从中央媒体到省内媒体都在跟进。
然而新闻做到后来,那些类似的事情已经被梁益建做成了一件平常事,即便媒体少有报道,但他却将爱心坚持下来,一做就是8年多,他付出的爱,深深扎根在病人心里,难怪病人都将他叫做“梁爸爸”。
“付出爱心,目的不是让人关注,我只是希望,让病人能得到力量,看到希望,并让他们懂得感恩,让爱心从他们身上得到传递。”梁益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