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实用3篇】
我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自然奇迹——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引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探索自然奇迹”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课。
正文:
一、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发现自然奇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自然奇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迹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张自然奇迹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奇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发现
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并记录下来。
3. 分享与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交流和互动。
4. 写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组织语言,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描述自然奇迹,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故事情节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5. 作文撰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撰写一篇关于自然奇迹的作文。
6. 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在班内或校园内进行作品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学生的作品。
三、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自然奇迹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以“探索自然奇迹”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课,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还增强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学生对自然奇迹的发现和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作文也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我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发现身边之美——我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引言:在现代社会,孩子们往往忙于学习和各种课外培训,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发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下面将介绍一堂我设计的发现作文教学课。
正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身边之美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自然景观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身边之美的关注和好奇心。
2. 身边之美观察
学生分组到校园或社区附近进行观察,每组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分享与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身边之美,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和互动。
4. 写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之美,组织语言,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描述自己的发现,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故事情节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5. 作文撰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撰写一篇关于身边之美的作文。
6. 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在班内或校园内进行作品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学生的作品。
三、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身边之美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发现作文教学课,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和写作能力,还增强了对身边之美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学生的作文也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对身边之美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的发现作文教学设计 篇三
(准备大小、颜色相同的六个鸡蛋,三个熟的,三个生的,三次演示中各用一对。准备接生鸡蛋的小碗一个。道具放在隐秘处,为突出效果,事先别让孩子们看见。)
一、 师述导入,激情引趣
1、 故事导入
同学们,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最近有关鸡蛋的几个发现。
2、 老师讲述:
上周星期天的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天已大亮,孩子爸爸早已吃完饭上班去了。当我穿好衣服,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赶紧洗好脸,就去吃他为我准备好的饭。我一边吃,一边玩弄着桌子上的东西。忽然,我发现桌子上还有一个鸡蛋呢!我使劲一转,鸡蛋滴溜溜的直打转,真好玩!我从冰箱里又拿出一个鸡蛋,两手同时将两个鸡蛋一起转,原先的一个鸡蛋转得又快又直,时间又长,可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那个鸡蛋却转不了两三圈,就歪歪斜斜的躺在桌子上不转了。(边叙述边模拟转动)
咦,真是邪门!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又去转动那“罢工”的鸡蛋,可还是老样子。而原先的那个鸡蛋还在欢快的转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看看“罢工”的鸡蛋,看看还在转的`鸡蛋,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我摸摸“罢工”的鸡蛋,又摸摸刚才欢快地旋转的鸡蛋,都一样光光的,沉沉的,也没有什么两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又不停的转着鸡蛋,一边探索着它转与不转的原因。突然,“罢工”的鸡蛋干脆“扑”的一声,掉到地上,蛋液流了一地。我急忙从桌子上拿了块抹布去擦地上的蛋液,不料却把桌上另一个鸡蛋带到了地上。咦,这是个熟蛋!我高兴极了,我突然明白了它们转与不转的原因,我恨不得马上告诉大家我有一个伟大的发现!
然而,我又冷静下来,我想,为什么熟鸡蛋转得快而生的却不行呢?我看着两个已破的鸡蛋,熟鸡蛋蛋白蛋黄凝结在一起,是一个整体;生鸡蛋里蛋白是液体而蛋黄是半固体。我用双手挫转熟蛋,蛋整体一起转动;而搓转生蛋时,发现蛋白和包在蛋白中的蛋黄不能一下就跟着蛋壳转动,鸡蛋自然就转不动了。
啊!我好高兴,我真了不起,我发现了生蛋和熟蛋转与不转的秘密!我简直比哥伦布还要伟大!(简单介绍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3、同学们这就是老师的发现,你对这个发现有怀疑态度吗?如果有,你就来试试。(让孩子上讲台来转鸡蛋,调换手,叫三两个同学,换手反复试验。印证后,找出转的快的,然后敲开,证明给同学看,的确一个生的一个熟的。)
4、后来我就对鸡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又接着拿两个蛋(转身拿出生蛋熟蛋各一个)转起来。啊!它们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左右转来转去,真好玩。(边讲两手边同时转动鸡蛋)我想让他们马上停下,我马上按住鸡蛋,又放开手,我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熟的停了,生的又转了两转才停住。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明白。
饭后,我打开电脑查找了一下,原来是熟鸡蛋蛋黄与蛋壳合为一体,按下就停了。生鸡蛋黄与蛋壳不是一体的,按一下蛋壳停了,而蛋黄还在转,所以放开手后还能转几下。
这也是我的一个伟大的发现,我又认为我真的了不起了,我发现转动的生蛋熟蛋按住又放开手的时候,生蛋能在继续转几下,而熟蛋却马上停下,我真比哥伦布还伟大。(此处能让学生笑)
5、 学生讨论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都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发现后的心情如何?
6、老师对鸡蛋的研究还没停止,老师想让椭圆形的鸡蛋立起来,老师先用熟鸡蛋,无论怎么努力都立不起来,用生鸡蛋却立了起来。(给学生演示,注意要大头朝下立,所用的生鸡蛋也一定是新鲜的,之前不能用力摇鸡蛋,因为用力摇把蛋黄摇散了,就很难把鸡蛋立起来了。要有耐心,鸡蛋立起来要用三四分钟的时间,先扶着鸡蛋,并口中念念有词,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说些刘谦常说的话“见证奇迹的时刻快要到了”、“太完美了”等等,调节气氛,免得冷场。立起来后,讲原因,因为鸡蛋蛋黄比重大,扶着立一会后,蛋黄沉入鸡蛋底部,就像不倒翁底部的重物稳住鸡蛋不倒。)有了这个发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与鸡蛋有关的伟大发现,我又认为我真的了不起了,我真比哥伦布还伟大。
二、忆发现、入情境
1、 引发回忆
师: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啊,我发现了……”那么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可以从生活观察中去想,如:奶奶喂的母鸡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你发现母鸡要生蛋了;你家的小狗或小猫要当妈妈了;你发现植物也会睡觉,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你发现某某同学爱学习了……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变化去想,如:三八河水变清了,校园变得宽阔整洁了……也可以从常识课的实验制作中去想,如鸡蛋浮上来了,花儿变色了……
2、 学生回顾
三 、说发现,共分享
1、 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发现的经过,怎么发现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 集体交流
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
学生说的材料:洁白的雪并非那么无暇、赶狗妙招、蜘蛛织网预报天气、盐能融化雪、梨的两种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发现后心情怎样。学生边说可以边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联系,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过程写清楚。)
3、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发现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发现的快乐也带给了大家,很好!
四、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说到写描述了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发现,共同分享了彼此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关注生活,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增长新的本领,说不定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像牛顿瓦特一样的大科学家。希望同学们养成爱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那么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写清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发现后的心情怎样,写完后读几遍,再修改补充,誊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