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精简6篇)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一
《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改编自该小说的经典电影。这部小说以及电影都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可。作为一部充满希望和勇气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给予了人们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迪·杜佛兰,他因为被错误指控犯下一桩谋杀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被送往肖申克州立监狱,在那里他必须忍受残酷的环境和不公正的对待。然而,安迪并没有放弃,他以乐观和坚毅的态度面对困境,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一切。
在监狱中,安迪结识了一位名叫雷德的囚犯。雷德成为了安迪在监狱中唯一的朋友和支持者。安迪向雷德透露了自己的计划:通过挖掘地下隧道逃离监狱。雷德对这个计划表示怀疑,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安迪。他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挖掘,最终成功地逃离了监狱。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监狱长诺顿。他是一个腐败而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利用囚犯们的劳动来获利。然而,安迪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段揭露了诺顿的罪行,使他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通过《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深刻地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力量的意义。安迪的坚持和乐观为其他囚犯带来了希望和改变。他们在安迪的带领下学会了相信自己,战胜困境。在这个黑暗而残酷的环境中,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得到了展现。
这部作品也提供了对于自由和救赎的深刻思考。在监狱中,囚犯们失去了自由,但安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重新找回了自由。他的逃脱不仅仅是从监狱中逃走,更是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重新定义。这种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感动和鼓舞的作品,它让人们相信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找到光明,相信坚持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希望和勇气,去追求我们真正渴望的自由和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二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关于希望和坚持的故事,这部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安迪·杜佛兰在困境中的奋斗和逃脱,向读者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故事中,安迪被错误地指控犯下了一桩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他被送往肖申克州立监狱,在那里他面对着残酷和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困境击垮,相反,他选择了乐观和坚毅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在监狱中,安迪结识了雷德,成为了他唯一的朋友和支持者。安迪向雷德透露了自己的计划:通过挖掘地下隧道逃离监狱。雷德一开始对这个计划持怀疑态度,但他最终选择相信安迪,并在逃脱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描写安迪和雷德的努力和坚持,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只要我们保持希望和坚持,我们就有机会战胜困难,改变命运。安迪通过智慧和勇气克服了监狱的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地逃离了囚禁。
除了安迪和雷德,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都非常鲜活和有深度。监狱长诺顿是一个腐败和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利用囚犯们的劳动来获利。然而,安迪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段揭露了诺顿的罪行,最终使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情节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和人性中对于正义的渴望。
《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囚犯逃脱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希望和救赎的故事。安迪的逃脱象征着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重新定义。他的坚持和乐观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其他囚犯,给予了他们希望和勇气。
通过阅读《肖申克的救赎》,我深受触动。这部作品向我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让我相信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光明和希望。它告诉我,坚持和勇气是战胜困难和改变命运的关键。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保持希望和坚持,我们就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三
在一片黑暗中,隐约远方透出了微光,指引我走向正确的道路。是它,带我寻找希望的尾巴,向有光的地方走去。这本书的作者利用狱中的黑暗面及囚犯对于新生的渴望,来衬托正面的主题,它更带给我对生命的重要启示。它就是《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
这本书是由我最喜欢的恐怖大师──史蒂芬.金所写,他的小说几乎本本大卖,而我觉得惊悚小说就像经历了生与死,那条现实与虚幻的线不见了,我的心灵全心投入刺激的情节,或许有时会吓出一身冷汗,但它让我逃避生活中的压力,心中的烦恼也随着冷汗倾泻而出,而从死而重获新生的感觉更让我了解生命的意义。然而《四季奇谭》中的这篇,完全摆脱了作者以往的创作风格(恐怖故事),整个故事的主题环绕在“希望”两个字,没有了鲜血,没有了怪物,没有了超能力,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震撼充满了我的胸臆,我因此深深着迷着。
主角安迪因被诬赖而入狱,但无辜的他,怎肯让自己的一生窝在这狭小的世界?他争取了许多机会,但屡次失败的他,选择了“逃狱”。他决定用小石锤,把墙壁挖出一个大洞。想象有多少个夜晚,他思索着墙里的管线,忧虑着计划会不会被拆穿?恐惧着万一最后一切落空;但,他忍了下来,就为了渴望自由。如果人生是一场赌局的话,既然它无处可退,那就抱持希望放手一搏吧!主角在监狱中强烈的求生意志及坚定,只因为有了“希望”──追求梦想的重要元素,因为我们相信还有一线生机,就会更认真地去达成我们的目标,乐观、坚定的态度会促使我们奋力一搏,在困境中看到光明、生机。而我们一生下来便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的束缚与禁锢;不像主角安迪的情况,但他却能把握机会,怀抱希望,赢得人生赌局的胜利,是不是值得我们深刻省思?
我以前曾经投稿过很多次,但彷佛是命运的操控,都没有成功。一次次的挫折,使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文笔,甚至不敢肯定自己的能力;连想写文章的动机都没有。打击、挫折,催毁我的信心,那段时间我不想动笔,直到一次悠闲的午后,无意浏览《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我才发现书中的主角比我遭遇到更大的困苦,逃亡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渺茫,但他下定决心、怀抱希望,掌握每一次机会,把不可能的事办到了。回想主角的辛苦,我心中突然有一种激动,我的困苦与主角相比简直差太多。为什么我反而选择逃避?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抱持着希望,所有事将成为可能。这就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给我了重要的启发。此后,在不断地磨练下,我看到了作品被选上,也看到了曙光,果然付出是有回报的。
抱持着希望,把握每次机会坚持到底,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四季奇谭》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让我明白这个道理,在困境中我已找到光的尾巴;心中的希望,让我使劲地冲向出口,去享受最后光与热!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四
今天,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那本在文学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着作《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伟大到我放下了书之后,内心还久久被文中的安迪那向往自由的希望震撼,但愿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永世长存。
书中以第一视角对安迪的观察,逐渐与他成为朋友。主角虽然被关在监狱,但却关不住他自由的渴望,与本身闪烁着的,自由的光芒。
小说大体在讲故事的主角安迪,因为发现妻子与她的高尔夫球教练有染,于是在醉酒的状态买了一把枪……在他酒醒之后已经在当地的法院了,当他被抓起来的时候,他还不明白自己是否有罪,法庭上,一心想要参选众议院的法院院长,为了点燃他仕途的灯光,把这个安迪作为牺牲者关进了肖申克的大狱。在监狱里也没有关住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他在漫长的无聊岁月里,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反而重拾了对地质学的兴趣,他也得借此在往后数十年的牢狱生活里,没有把他打垮,只是留下了窗台上满满的经他细心雕琢的石头。
安迪从来没想过要在监狱里呆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挖掘,用那把在“我”嘴里想要用来挖一个洞逃出去需要六百年的小锤子,挖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洞穴,经过难以忍受的环境,终于换来了自由。
书里通篇都在歌颂安迪身上那份永不退散的对自由的渴望,即使是在出了名严苛的名为肖申克的监狱里,他也从没放弃过对自由的追寻,安迪身上有很多值得人们羡慕的地方,他是青年企业家,是一个银行家,是人们眼里的成功者,就算是被关在了监狱里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他的绅士风度与沉着冷静的绅士品德,还有他最可贵的对自由的渴望。
除了那一次,新来狱友无意间对他说,在他曾经服刑的监狱,有一个这样巧合的犯人,那犯人自称杀了一个女人和一个高尔夫球教练。还让一个青年企业家做了替罪羊。安迪听了这个消息几乎要发疯,他为那个疯狂的囚犯白白做了几十年的牢,浪费了几十年的光阴,他的沉着冷静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他跑去找典狱长,去追寻看起来渺茫的希望,结果的肯定的——典狱长不可能会帮一个自己的好帮手,一个掌握了他大量犯罪事实的罪犯从监狱里,从他自己身边放走。听到这样的回答,安迪几乎发了疯,他痛骂了典狱长,为此他被关了二十天的禁闭——禁闭室,一个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们听了也毛骨悚然的地方。
对于肖申克监狱的禁闭室,文中有过详细的描写:“关禁闭的时候,你得走下二十三级楼梯才会到禁闭室。那儿惟一的声音是滴答的水声,惟一的灯光是来自一些摇摇欲坠的六十瓦灯泡发出的微光。地窖成桶状,就好像有钱人有时候藏在画像后面的保险柜一样,圆形的出入口也像保险柜一样,是可以开关的实心门,而不是栅栏。禁闭室的通风口在上面,但没有任何光亮会从上面透进来,只靠一个小灯泡照明。每天晚上八点钟,监狱的主控室就会准时关掉禁闭室的灯,比其他牢房早一个小时。如果你喜欢所有时间都生活在黑暗中,他们也可以这样安排,但没有多少人会这么做……不过八点钟过后,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墙边有张床,还有个尿罐,但没有马桶座。打发时间的方法只有三种:坐着、拉屎或睡觉,真是伟大的选择!在那里度过二十天,就好像过了一年一样。三十天仿佛两年,四十天则像十年一样。有时你会听到老鼠在通风系统中活动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连害怕都不知为何物了。”
这便是对肖申克监狱禁闭室的描写,肉体上的痛苦是可以克服的,可是独自一人在禁闭室里,看不到阳光和希望,除了声音充斥整个禁闭室的就是绝望。我想不到什么方法可以克服,但是安迪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足足关了二十天,二十天之后,面对典狱长的诘问,他依旧没有放弃对自己自由的追寻,他仍然狂喊着要把自己放出去,明明知道自己会被继续关在禁闭室,他也没有低头。然后就在被关了二十天刚刚被放出来的那天,又进了禁闭室二十天。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安迪成功的越狱,而“我”也成功取得了保释,走在与安迪汇合的路上。走在自由的路上。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关注着还剩多少页,因为多多少少也有不愿意读完这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书的感觉,文中的安迪,就像是千千万万个渴望着自由的灵魂的结合体,每一个灵魂都索求着自由,但却都被关在了肖申克监狱,安迪通过自己的渴望,终于从监狱里逃出来。
在肖申克的监狱,或者说是所有的监狱,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被文中反复提到的被体制化了的自己,“体制化”这是在漫长的拘禁生活里按照纪律长久的培养习惯,在小说里有过贴切的描写:“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年的犯人说,体制化就像这个监狱一样。刚来的时候,你特别不习惯,觉得四处都不舒服,到处都在压抑你。可是,时间长了以后,你已经非常习惯这一切了。反倒是离开了它,你到活的非常别扭了。
作为对体制化的一个现实的注解,这个老人在离开了他生活的几十年的监狱后,在外面根本无法生活在体制化之外,再也找不到在体制化之内生活的感觉。于是,他就自杀了。“在监狱的看守们的眼里,监狱里的人都是凶狠的犯人,没有必要给予同情理解,给的更多的是痛打和谩骂,这种行为更加深了对自由渴望的压抑,老老实实的让犯人们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安迪作为囚犯中的异类,在牢狱里从来都是自由的追寻者,这样可贵的思想不禁让我们深思,是否我们也被社会的规则禁锢,与肖申克的囚犯们一样被“体制化”了,忘记了那份本该属于我们的,最美好的,生来就带着的,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因为它永远没有被人们遗忘的理由,这样可贵的思想也永远没有被人遗忘的理由。正如同小说中所说的:“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芒。”我们身上,也闪烁着自由的光芒。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五
肖申克监狱里,在一切都归于平静,一个黑影仍站在铁门后透过星光,窥望这空旷的监狱。翻开圣经,取出一把别致的小锄头。翻过墙上的玛丽莲·梦露,钻进只容一身的墙洞,黑影在狭小的隧道里佝偻着身躯,默默地用着一把小锄头不断抠凿这没有尽头的墙壁。在大家还没从他的悲屈的入狱经历回过神,他已经承认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用一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诠释了一个逆境中的人与命运的搏击。我想,《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震撼,我们从中还可以从中读出很多。
安迪的性格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井无波深沉冷静。无论遇到什么紧急的事,他总是冷静下来思考。我觉得临危不惧是一个男人所需要具备的。在任何危险到来之时,比旁人多一分理智,第一时间排去无用的恐惧与惶恐,用冷静的思考,面临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才是一个男人应当做的,只有这样,身边的人才有安全感,我们也有能力守护更多值得我们承担的东西。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这样素质,但是只要我们冷静地对待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或许很多事可以处理好。
当全世界都背叛你,你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在逆境中崛起方显英雄本色。安迪在入狱后,他的世界并未因此而垮塌,戒掉无必要的嗜好,保留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与命运继续做顽强的搏击。生活难免有灰色,可是乌云后总是阳光。身处逆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积极去做自己现在所能做的,慢慢地积累我们的优势,总有一天,它会化成我们摆脱逆境的基石。
安迪的生活态度也值得我们分析。他积极奋发,喜爱金融行业却又不痴迷钱财。他喜欢享受生活,喜欢听优雅的歌曲,喜欢无事雕琢精致的棋子,喜欢美丽的海景,喜欢在外面自由的生活。安迪在监狱中表现出的那种恬淡的情绪,那种不急不躁的生活姿态,也值得我们借鉴。而他身边的人,摩根·费曼得过且过,如果没有安迪的帮助,或许也会落得与老人一样的下场。一份成竹在胸,便得一份悠然闲适;一份看透红尘,便得一份潇洒自在。在这种人生状态下,人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生活也因此便得清新自然。
安迪的身边总是有朋友。他被狱警以礼相待,他的故事被狱友津津乐道。他善于用他的学识来赢得尊重和认可,更善于如何与他人相处。牺牲自己,为同伴谋求更大的利益。当然,安迪的重生也离不开他身边人的帮忙。做人当如斯,仅此而已。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篇六
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它,但从来没有去看过。只知道它的名字,其他一概不知,甚至都没有去百度百科一下。
前两天又听人说起,于是终于下定决心去看一看,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它成为经典。
一句话,看过,方知经典。
如果不是到最后一刻,典狱长诺顿意外砸破了那张海报,我不会知道杜弗瑞在肖申克监狱的这十几年,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那一刻的震撼是用文字无法表达的。
在看之前,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无非就是一个人含冤入狱,然后与监狱里的一切抗争着,并想尽一切办法逃狱,最终重获自由。
可是我大错特错。
相反,杜弗瑞入狱之后,他在遭遇了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仍然很平静地生活,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监狱里的人的命运。他开始每周向州议会写一封信,请求拨款修缮肖申克的图书。他坚持了 6年,州议会给了他200块,和一些旧书。
他说,“只用了6年,我以为时间会更长。以后我每周写两封。”
杜弗瑞接着就在旧书堆里找到一张黑胶唱片,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了他,他违反规定,将黑胶唱片在监狱广播里播了出来。
电影的那一幕很美,让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那意境在我看来确是一模一样的。
整个监狱的人不论那一刻在做什么,他们都同时望向了音乐响起的方向。那一刻,他们的周围没有石墙。
杜弗瑞说:“这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它在人的内心,那里有些东西是他们管不住的。”
“你是指什么?”瑞德问。
“希望。”
“希望会把人弄疯,希望没有任何用处,你最好认命。”
“像老布一样吗?”
电影中的老布不久前出狱,他已经做了50年的牢。出狱之后,因为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最后选择了自杀。
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一开始你恨他,然后你习惯他,最后你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
这句话触动了我。
年少时,我们轻狂,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年轻时,我们雄心壮志,认为风光的未来唾手可得;而立时,我们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踽踽前行;不惑时,我们当年的雄心已经被所谓的时间消磨殆尽;然后,然后我们活成年少时最不屑的模样——平庸抑或平凡。
这两个词有什么不一样呢?不过是看谁有阿Q精神罢了。
我们开始恨平庸,然后习惯了平庸,最后在平庸这个体制内被判了无期。
杜弗瑞后来从一个新进来的狱友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无辜的,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典狱长,然后换来的是两个月的独囚。
典狱长怎么会帮他呢?杜弗瑞帮他洗了那么久的黑钱。于是典狱长私下杀了那个说出这个秘密的人。
电影然后会放什么呢?
杜弗瑞逃狱了。
我和那个典狱长一样,惊讶于一个人的凭空消失;我和瑞德一样,惊讶于他20年来尽管对监狱里的一切泰然处之,却从未放弃过出去的希望,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着。尽管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每天两裤腿土而已。
在我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选那幅电影海报,后来当我看到相应的情节时,我明白了。
那是一个人重获自由的狂欢。
杜弗瑞从监狱里长达1里的臭水沟里爬出来,然后一场大雨迎接着他,仿佛想洗刷掉他身上所有的味道,臭水沟里的,还有监狱里的。
瑞德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身上带着某种光芒,杜弗瑞就是其中的一个。”
电影的结尾很解气,也很感人。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希望没有看过的你,可以抽时间看一下,我相信它不会让你失望。
用一句最近看到的话结尾:
世上所有的智慧皆可浓缩为两个词:希望和等待。
以此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