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读书笔记(优选5篇)
楚辞读书笔记 篇一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集,作者是屈原,被誉为楚国的国宝级文学遗产。在阅读《楚辞》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感受到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以下是我对其中几篇诗歌的读后感。
《离骚》是《楚辞》中最有名的一篇,也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诗以屈原自述的方式,描绘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失意之情。通过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屈原将自己与楚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我读完这篇诗后,不禁为屈原的遭遇感到心痛,也为他的豪情壮志所折服。
《九歌》是《楚辞》中另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这篇诗以描写九种不同的情感为主题,每种情感都有一个独立的章节。屈原通过精湛的诗艺,将爱情、思乡、忧愁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其中。我在阅读这篇诗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屈原的情感与思绪,也被他的诗句所感动。
除了这两篇经典之作,《楚辞》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诗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天问》中的“天地曾不能容我,而况于人乎?”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质疑,引人深思。又如《涉江》中的“江汉东去,若逢楚水西来”,这句诗以江水为媒介,将楚国和屈原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阅读《楚辞》,我不仅对屈原的才情和诗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古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部诗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记录着楚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宝典。通过阅读《楚辞》,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可以感受到屈原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楚辞读书笔记 篇二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这部诗集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却仍然深深触动着现代读者。
在《楚辞》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离骚》。这篇诗以屈原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忧虑和自己的失意之情。屈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词句,将自己与楚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读完《离骚》,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屈原内心的激情和豪情壮志,也为他的遭遇感到心痛。
除了《离骚》,《楚辞》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诗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九歌》中的每一首歌都以描写不同的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爱情、思乡、忧愁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诗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屈原的情感与思绪,也让我对古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阅读《楚辞》,我发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仍然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尽管时代变迁,但人们对爱情、思乡、命运等情感的追求和思考却是永恒不变的。《楚辞》中的诗歌正是通过表达这些情感和思想,让读者能够共鸣和思考。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古代诗集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的原因。
总之,《楚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阅读这部诗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屈原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诗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珍藏和传颂。
楚辞读书笔记 篇三
离骚,犹离忧也。我看离骚,通篇“寻求”二字。屈原实已看破,但不罢休,看破之后,还要寻求,上天入地,求不得,死。屈原是中国的浮士德。浮士德临死之前,说:美!得其善终了。离骚末段,屈原写“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居”。屈原到底看破之后,没有看破这个看破。这是老子的境界。唯有如此,天地之间,才能相安无事。
屈原是很有姿态的,他哭,不是胡乱大哭,要拿柔软蕙草,才掩面大哭。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他手持兰草,菱叶为衣,莲花为裙,帽子高耸,佩剑奇诡,行走在幽昧竹篁之中,极其讲究,做足悲哀的姿态,有趣,如同电影画面。屈原创造了中国第一个诗人形象。中国第一个诗人就是如此器宇不凡。“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制支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各的乐事啊,我偏好美洁已成自然。)中国最早的唯美主义宣言。
骚体,浓醉之体。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实为不然,屈原是浓醉之后说醉话,酣畅淋漓,反反复复,老子是酒后吐真言,说一是一,不肯多说。
愈是古代的人,与神的关系愈近。抛去“生产力不先进”不说,我认为彼时的人,更有神性野性。现在的人,只剩下了被教化了的“人性”。屈原笔下天地、日月、山川、鬼神,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诗经是穿着粗葛布,风中沁着汗水味的,最常见的植物是篙和艾草、葛叶,间或提到桃花、杨梅。离骚,九歌,熙熙攘攘地涨满蕙草、灵芝、椒树、莲花、荷花、兰草、木兰、秋菊、辟芷、江离的香气。“芳芳菲兮袭予”“芳芳菲兮其弥章”。时人著有一本《夏木簌石的百合》,也可写一本《屈原笔下的植物》。
“余处幽篁兮不见天,路险难兮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兮神灵雨。”54字,幽篁道险\山巅云朵\黑夜东风\。汉语的浓度。屈原是造境的大师。屈原幽昧之境,后世李长吉得其真味。
屈原字灵均,灵,神也,均,调也。“灵”与“天”结合,“均”与“地”对照。上可安天,下可安地。忠君为地,忠君不得,飞天。
宋玉的悲哀是天高气清的悲哀。木心说屈原是瓦格纳交响曲。那么宋玉就是肖邦小夜曲。
宋玉的写法有现代因子。他写:凄凉,若人在远行,又像登山临水送人踏上归程。“憭溧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读楚辞,陌生化的观感,经验之外的诗性。古文,陌生的兴奋。
读书是自我流放的教育。
现代人,比以前可怜的,要被迫接受更多的试探。
越思索,越茫然,于是,便把茫然写下来,这就有了文学。看书,和看画一样,看不出真理,而是一团茫然,一片美感,是一阵钟声,消失在云里。
楚辞读书笔记 篇四
在《楚辞》诸章中,无时无处,都洋溢着屈原爱德胜过爱身的情怀。用大量的丽花香草来借喻自己高洁的品德,江蓠、芷、秋兰、木兰、宿莽、留夷、揭车、杜衡、菌桂、薜荔、芰荷、芙蓉等等。不仅自己,对于自己担任三闾大夫时培养出来的楚地人才,也是一样的期望。“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也就是宁可看到他们因故萎绝而不愿看见他们被污秽直道德败坏。因直谏而遭到如此待遇,却不随流俗而改志。在《离骚》一文中,借女媭之言责备曰:“鲧婞直以亡身兮。。夫何茕茕独而不予听”。又借厉神之口劝之曰:“君可思而不可恃兮。何不变此志也?”。可是在诸多文章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申明:“亦余心之所善牺,虽九死其尤未悔!”、“宁溘死已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罚!”。
他放弃苟且钻营,随俗流变,坚持己志,最后以自己的躯体的陨落为修德作最后的殉葬,为他的一生画上史诗般的悲剧结尾。这样沉重的爱有多少人能够拥有?
有多少人在历史的流沙中来了又走了,连淡淡印痕都未曾留下。
有多少事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又谢幕,连隐隐的歌声都未留下。
有多少爱在历史的舞台上如流星般划过,又被夜幕淹没。
可是屈原带给我们的爱却是如此的厚重,如此的感人。这就是他的痕迹,他的歌声,他的那道永恒的光。
楚辞读书笔记 篇五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就是这个句子让唤醒了久违的泪水,如此的不加设计,不加酝酿的流泪!能够想象,当屈原在吟到此处时,该是如何的百转千折,如何的泪雨滂沱!
其实,凭着屈原的才能和见识,要在别的诸侯国谋一个可以展示才华的职位并不会是什么难事。况且在东周时代分邦建国的体制下,离故土远赴他国并不是什么“叛国行径”,也不会有来自道德的谴责。士的`横行各国,诸侯、卿大夫的养士之风也非常的盛行。
在《离骚》一文中,借助灵氛口劝屈原离开楚地,远走他国:“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又有巫咸更为明确的指向——臣择君并用了一系列的史例:“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在此屈原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极端矛盾之情,也考虑,甚至真的要“历吉日乎吾将行”。可是就在那一刻,他还是以仆悲马怀的委婉表达来展示自己的选择。真的,什么才能让一个极具才能的人人在即将远离故土时体会到仆悲马怀而不是壮志满怀,最终还是以自沉作为挽救楚地的悲壮的讽谏?而如果《招魂》确系屈原所作,则更借巫阳口吻明确“魂兮归来”的抉择。而在《橘颂》中则借颂橘再申自己“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志向。不同的口吻,不同的表达,最后都归结于对楚地深深的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