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精彩3篇】
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篇一
中国梦的奋斗者——乔布斯
乔布斯,一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都闻名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乔布斯的引领下,苹果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乔布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普通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他早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文学,但很快就辍学了。他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激情和目标。他曾经说过:“只有在寻找自己的激情时,才能真正找到成功的道路。”在此后的几年里,乔布斯参加了一些创业项目,直到1976年,他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创办了苹果公司。
在苹果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乔布斯始终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和产品设计理念。他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致力于打造简洁、易用、美观的产品。正是这种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使得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如iPhone、iPad和MacBook成为全球热销的科技产品。乔布斯的坚持和努力为苹果公司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市场份额。
然而,乔布斯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85年,由于与公司高层的分歧,他被迫离开了苹果公司。但是,这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心,反而激发了他更加投入创新的热情。他创办了NeXT公司并购买了Pixar动画工作室,这两个公司后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97年,苹果公司重新聘请乔布斯担任首席执行官,他带领公司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使得苹果公司再次成为科技界的领导者。
乔布斯的故事鼓舞着无数的人们,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国家争气。他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是一个为中国带来荣耀的名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且努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国家做出贡献。
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篇二
科技界的光辉之星——李嘉诚
李嘉诚,一个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尊敬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李嘉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了中国科技界的光辉之星。
李嘉诚出生于中国广东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决心。他年轻时曾在香港从事小生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激情和目标在房地产行业。他坚信房地产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于是他投身其中并一直努力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
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实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涉及房地产、基础设施、能源、电信和零售等多个领域。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更在于他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李嘉诚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他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赠大量的财富用于教育、医疗和扶贫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嘉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励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国家争气,为科技界树立了榜样。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且勇敢地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国家做出贡献。李嘉诚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他的成功也为中国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李嘉诚,他们的故事都是为国家争气的名人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梦想、努力和才华,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只要努力,就能够为国家争气。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名人致敬,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篇三
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
贝时璋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负责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时,讲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他能记得成百上千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名称,使学生们惊叹不已。他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辛勤耕耘20年,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他曾自豪地说:“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1983年,他还拍摄了“细胞重建”的科普电影,获第五届中国电影最佳科教片金鸡奖,获得第23界国际科技进步奖和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荣誉金质奖。
2003年,正值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75周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是他100岁生日,而这一年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工作。9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了“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科伊内先生代表德国政府到会祝贺,回顾了贝时璋早年留学德国求学的经历,授予他“唯一学术公民”称号,并代表图宾根大学授予他“钻石博士”学位。正是在那次百岁寿辰庆祝大会上,国家天文台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老一直珍藏着那些记录着德国人民友谊和母校厚爱的博士证书。在德国留学期间,德国同学亲切地叫他“Paibub”(贝娃娃)。那期间,他曾先后与几位德国同学租住在德国人家里,为了省钱还一起住过汽车房。时间过去了80年,说起他的德国同学,他会随手写出一连串德文名字。几十年来,一些德国同学以及他们的家人与贝时璋一直有着书信往来。
期颐之年的贝老,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却极少停下来去喝。小儿子贝德常曾风趣地说:“爸爸说话刹不住车。”
2004年,在贝老家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保姆李妈已到古稀之年。8月间,贝老特意请来李妈的儿子接李妈回安徽老家养老。贝老深情地对李妈说:“你在我家几十年,我们相处很好,就和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们应该表示一点心意,给你拿上3万元钱,作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的路费。你儿子专程来接你回家养老,是他的孝心,是你的福气,希望你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场面,让李妈母子和在场的人流下了眼泪。
那个时候,贝老的家,无论是从房子、家具布置,还是他的用品等似乎都不太合他的身份,显得过于俭朴。贝老却说:“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贝老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夫人程亦明更是为这个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期以来,程亦明是贝时璋精神上的强大后盾,为他营造了一个大后方,同时,也是他亲密的伙伴和同行。贝老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老认为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
在离世的前一天,贝老还召集了6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在已有的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热情地鼓励大家要以为国争光为己任。王谷岩是6人之一,他回忆说,2009年诺贝尔奖公布后,老人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他对我国科学创新问题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贝老想起北京大学教授林克椿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贝老觉得这个方向值得努力下去,特别邀请林教授过来,鼓励大家更进一步做下去。”王谷岩说,那天贝老精神很好,也很激动,和大家聊了有一个来小时,告诉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我国大陆唯一走进2009年的第一批(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老先生,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10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