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作文【经典5篇】
洪洞大槐树作文 篇一:洪洞大槐树的历史与传说
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颗古老而神奇的大槐树。它位于洪洞县城北门外的大槐树村,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这颗大槐树高约20米,树冠宽阔,树干巨大而粗壮,树龄已达千年之久。每逢夏季,树冠茂盛,荫蔽整个村庄,给人一片凉爽的感觉。
据传说,洪洞大槐树起源于唐朝时期。当时,洪洞县城陷入了一场旱灾,百姓们生活艰难。一天,一位老者突然出现在县城的北门口,他手拄拐杖,垂垂老矣。老者走到一片荒地上,拿出一颗槐树的种子,缓缓地埋入土中。几天后,大槐树奇迹般地长了出来,茂盛的枝叶遮蔽了整个村庄,为百姓们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大槐树的传说迅速传遍了洪洞县,人们纷纷前来参观和膜拜这颗神奇的树。大槐树成为洪洞县的象征,被誉为“洪洞之根”。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当地会举办盛大的槐花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庆祝。
除了传说,洪洞大槐树还见证了洪洞县的历史变迁。在明清时期,大槐树村成为了当地的军事要塞,它的高大和茂密的树冠为守卫者们提供了良好的掩护。而在现代,大槐树村则成为了洪洞县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洪洞大槐树是洪洞县的骄傲,也是洪洞人民的心头好。它不仅是一颗古老的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象征着洪洞县的繁荣和希望,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洪洞大槐树作文 篇二:洪洞大槐树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村,是一颗古老而庄重的大槐树。除了历史和文化价值,它还有着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洪洞大槐树的存在和茂盛是整个村庄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大槐树的树冠茂盛,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清凉和阴凉。在炎热的夏季,大槐树的荫蔽为居民提供了避暑的场所。同时,大槐树的树冠还能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的流失。树冠的枝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大槐树的树干巨大而粗壮,为许多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在大槐树的树干上,可以看到许多鸟巢和蜜蜂窝。这些小动物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同时,它们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了保护洪洞大槐树,当地政府和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设立了保护区,限制了大槐树周围的建设和砍伐行为。其次,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对大槐树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此外,还进行了定期的树木养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大槐树的健康和生长。
洪洞大槐树是洪洞县的一张名片,它的保护不仅是当地人的责任,更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保护好大槐树,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到它带来的清凉和阴凉。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洪洞大槐树,保护我们的家园。
洪洞大槐树作文 篇三
一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大槐树是明代迁民的遗址。历史记载,元末动乱,中原、江南等地人烟稀少。而同期蒙古地主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山西却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明朝建立后,为了发展生产、恢复人口和国力,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当年迁民最集中的地区就是洪洞县。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
明代大槐树移民以其移民范围最广、数量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洪洞大槐树有一段渊源的历史。当元统治者以游牧之勇破金灭宋,统治中国达98年。虽时间不长却年年穷兵黩武骄兵图胜扩张疆土,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对内元官僚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压榨人民,“视民财如土苴戕民命如草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蜂涌而起,特别是至正年间,仅1341年河北、山东就有三百多处同时发生起义,差不多一个县平均二起。元末人民起义规模大者有以下两家。
刘福通至正十一年五月(1351年)起兵颖州,起义军以红军为号称“红军”势力最大,占据河南、进击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其北伐军一支曾攻占元之上都以及塞外要地,也曾攻击辽东、朝鲜等地。至正22年(1362年)刘福通被杀,战乱约11年而结束。
张士诚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平江(苏州)号诚王国号大周,占据南至绍兴北至徐州,东至东海,西与朱元璋占据之地接壤,因不与朱元璋合作为朱所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朱吞并,战乱14年。
洪洞大槐树作文 篇四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
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洪洞大槐树作文 篇五
寻根问祖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那真是千年古槐,耸立人间,根深蒂固,叶嫩枝繁。腰系红带,雄姿威严,顶天立地,威武壮观。
众多游客云集在大槐树周围,手持相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还有那棕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也纷纷过来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话说在明朝时候,山西省人口稠密,一个山西省的人能顶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总和,洪洞又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采取移民屯田,恢复发展生产,应对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大量迁徙人口,当时就选定了人口稠密的山西省。洪洞县又是山西省人口稠密的大县,移民就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因此就出现了(流传的)“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及中国的大江南北,东西部区域,迁徙的具体地方有广宁卫,保安州,顺天府,东星卫,天津卫,太同府,真定府,宁夏卫,凉州卫,临府,凤翔府,隆庆府,菜州府,顺德府,兖州府,安东卫,洛南府,东昌府,太原府,彰德府,广平,河南府,怀庆府,南阳府,开封府,凤阳府,应天府,宁国府,杭州府。历时几十年,才完成了迁民的大工程。
我们徜徉在景园的小道上,到处花红草绿,树木成荫。我们在天然氧吧里呼吸着,只觉得神清气爽,令人惬意,走着走着不觉来到了祭祖堂。看那祭祖堂前:炉香袅袅,人密如织,祭拜祖先,盛况空前。在祭祖堂大殿里排列着数不清的牌位,香客们认真地找寻着自己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饮水思源
接着我们又看了迁民后的民居遗址,还有那古老的农民戽水车,利用水冲击旋转汲水浇田,既省力又省电,这种戽水车,多在我国南方。向前走了一会儿,忽然看见一个门脑上写着“解手”二字,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厕所,这个名字叫得真稀罕。传说古时候解差押送犯人,行至中途,犯人对解差言道,我要大便
解差说,你去吧。犯人又说,我双手戴着刑具如何是好?解差去了刑具说你解手好了。从此以后把上厕所称“解手”。“解手”一语一直流传在民间,如今乡下上了年纪的人还把大小便习惯地叫“解手”。
夕阳西下,我们准备返程了,在车上“根祖圣地”的美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