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刍议学科论文【精选3篇】
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刍议学科论文 篇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律动生命作文教学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上,加入了音乐元素,通过音乐的律动感受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律动感受和表达方式。通过与音乐结合,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文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同时,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音乐的律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感悟,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意和灵感。这种律动感受和表达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从实践上来看,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以纸面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学生写作时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状态,缺乏动力和兴趣。而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通过音乐的律动感受和表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引导下,随着节奏和韵律展开想象和表达,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作文更加投入和认真。这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和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
总之,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音乐的律动感受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作文教学,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思维,以及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使他们在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刍议学科论文 篇三
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刍议学科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律动生命的作文教学刍议学科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现今的作文教学有着“人”与“文”分离之嫌。生命化的教育教学观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做到“人”“文”统一,它须是生命的律动。在教学中遵循生命律动的方向,张扬生命发展的个性,挖掘生命潜在的力量。
[关键词] “人”“文”分离作文教学律动生命
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一种形式。教育的目的在于生命的不断成长。我们要树立生命化的教育教学观。作文活动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律动,它既是生命整体活动的结果,又作用于生命的整体。作文教学应保护学生的天性,遵循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人总是要表达欲望的,如果该表达而没有得到表达,压抑于心,情动于中而不能形于言,便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使人的生命过程出现不和谐、不畅适。作文教学应当注重这种生命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实现生命的需求,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格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人是有生命的人,文是洋溢生命精神之文,这才能真正做到“人”与“文”的统一。作文教学应思考的是“生命”的点化、润泽和体悟,这决不能把写作只建立在“写”的层面上。
现今的作文教学有着“人”与“文”严重分离之嫌。教学中一是世故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学生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饰矫情和套话空话盖源于此,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模式化倾向,把作文法则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无例外地遵从,这就造成了共性规范对个体自由性和独特性的淹没与压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三是凝固化倾向,即把作文模式变成僵硬的样板,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强制灌输,强行灌输了文体的条条框框,先行约定了“好人好事”的材料定势,让学生摹仿样板,不允许更不鼓励学生的灵活创造,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扭曲了他们为人的心态;即把作文教学变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质和目的,能力培养缺乏。学生作为人的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学的作文活动中进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体现人的完美生命的建构规律,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使受教育的个体在自爱生命、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意识,以挖掘自身不断更新与不断创造的潜能。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处处着眼于“人”这一生命体,遵循生命律动的方向,张扬生命发展的个性,挖掘生命潜在的力量,从而实施。
一、在教学中遵循生命律动的方向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精神的体现,是学生内部蕴藏着的情感意趣的再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偏重于机械训练,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造成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学生纯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套话空话联翩,无视或轻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忽略了整个作文过程中的生命个体的审美情感、精神、意志、个性、意趣的融入。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写了多年的作文,写出来的作文缺少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精神风貌及思想厚度,缺少生命个体应有的生命的感觉和体验。使得生命律动的方向扭曲了。出现了人的人格、精神、情感的失落。作文教学要在“人”字上下功夫,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作文主体性教学体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生命体验,将笔触伸入心灵深处,写出生命的真实,这样才能遵循生命律动的方向。
作文教学对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作用,发生在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即认知与情感是交错重叠地统一在人的生命个体中的,有某一个认知结构,总会有一个与之相适的情感水平;反之,有某一情感层面,必然也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认知区域。作文的根本功能是“抒情表意”,是生命个体在生命群体中养成“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表意”,是把个人的具体想法、看法、对客观世界的具体反应,向别人道清楚,写明白;“抒情”,则是把“写”这些想法、看法、反应时的态度(即所流露的相应情感)展示出来,以求得他人既同意自己的看法和反应,又附和自己的态度。所以,“表意”属于“认知”的结果,而“抒情”则属“情感”的结果。学生作文,成人著述,无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也好,议论也好,说明也好,都离不开“抒情”与“表意”,也就是都离不开“情感”与“认知”这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两大要素。
当今,我们的中小学生作文,缺少的主要不是“认知”,老师们在课堂上下讲的写作方法、应试技巧乃至“秘笈”,可谓铺天盖地。我们的学生真正缺乏的是“情感”,是这一非常值得开发的重要领域,特别是“自己的情感”,即个体生命生存与发展中的真实情感。它对于促进个体“人”的`生命的存在与持续发展的教育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要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即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地发展,就得重视个体的“情感”,就要让学生不仅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和“怎样写好”,还应清楚地正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写”?是为考试,为升学,为博得老师的表扬,还是为了自己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而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认识和真情实感?“以什么态度写”?是爱是恨,是赞成是反对,是接受还是拒绝?后两者比前三者更重要,因为写作的目的和态度是作者生存与发展的本原性需要,这才是生命的正常律动。
二、在教学中张扬生命发展的个性
生命是属于每个个人的,本身就是富于个性的。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才是教育过程的本质规律。”“个性”就是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诸多因素的互动互融而内化,形成有利于自身生命发展的、有别于其他个体生命的、多种素质融合的独特个体的表征。这就是教育范畴认定的“个性”。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主宰自己生存方式与发展途径的权利,所以,生命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充满活力的、包含尊严的。生命化教育也应是个性化的教育。所谓的个性化,它强调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可替代的,是潜在的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文教学过于注重作文传达社会信息的功能,过于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而忽视了学生作文是“我需要”、“为自己而写”这一最本质的一面。作文教学不应以共性规范淹没与压抑个体的自由性和独特性,而要让学生敞开心扉,抒写性灵,彰显自我,张扬个性。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搏动着感人的人格力量;千人一面的文章之所以令人厌恶,是因为它迷失了神圣的自我,泯灭了率真的个性。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学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畅所欲言的顾忌,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让学生在激扬文字中,张扬生命的个性,律动个体的生命。
三、在作文教学中挖掘生命潜在的力量
生命个体的发展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人的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潜能的不断开发。开发潜能如同开采石油一样,需要钻开一口井,而对人的生命发展来说,这口井就是意识。哲学家柏格森指出:“处于生命源头的正是意识。……意识是一种对创造的需要,它只有在可能进行创造的地方,才对其自身显示出来。”关注生命的教育,必须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意识是生命之灵魂,是人自主发展的力量。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在自爱生命、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意识,以挖掘自身不断更新与不断创造的潜能,不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创造性地发展。但当前以知识传承为核心的课程计划、以规范管理为目标的课堂制度、以变相灌输为主流的教学思想、以陈陈相因为传统的教学手段……无一不在压抑着学生生命的能动意识,无一不在限制学生生命的创造性发展。就作文而言,统一物化的命题,严格的文体写作结构,考试评分的人为等级标准,必须共识的思想认识,模式化、规范化的立意追求,以及细致到隽永的开篇、光明的结尾、古诗词的插话、名人名言的引用等等,几乎到处设“轨”可循。在如此重围之下,学生们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从小学到中学,只知道“书上说的”“老师讲的”“大伙儿都这么认为的”,就是没有自己“想”的。使学生的习作成了“为他人传声”的新八股,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质疑问难,没有自主意识,更不要说探究了。这又何谈促进生命的创造性发展呢?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应是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的双重身份参与的,有自主意识,有思想,作文才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真正的创造是个性化的,有时候它是无迹可循的,是不可规范的,有时候甚至是你不可期待的,你不知道个体的创造力什么时候爆发。因此,作文教学要摆脱来自教师的控制,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选择能力,使个性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这样,生命才能在自主发展的教育中,不断创造,实现生命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