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精简3篇】
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 篇一
最近,关于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艘舰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文物和历史遗迹,其失踪一直是一个谜团。然而,如今,这个谜团终于被揭开,致远舰的下落终于被找到。
致远舰是北洋水师的旗舰,建于1882年,曾参与过多次战斗,包括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然而,在1904年的一次战斗中,致远舰在海战中失踪,成为了一个谜团。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致远舰的下落,但一直没有任何线索。
直到最近,一支考古队伍在中国东海的某个海域发现了致远舰的残骸。经过初步的勘察和考古工作,他们确认这就是失踪已久的致远舰。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致远舰的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海军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致远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舰,参与了多次重要战斗,对于了解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其次,致远舰的失踪一直是一个谜团,让人们对其下落产生了种种猜测和揣测。现在,致远舰的找到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和线索。
然而,致远舰的发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致远舰应该保持原样,成为一个历史遗迹,而不是被打捞上来进行修复和展示。他们认为,致远舰的原始状态才能更好地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致远舰的修复和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无论是保持原样还是修复展示,致远舰的发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海军历史。这个发现不仅仅是一件文物的找到,更是对历史的重要补充和验证。希望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能够对致远舰的发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 篇二
近日,中国北洋水师的旗舰——致远舰被找到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海军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致远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艘重要的军舰,建于1882年。它曾参与过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等多次重要战斗,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1904年的一次战斗中,致远舰在海战中失踪,成为了一个谜团。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致远舰的下落,但一直没有任何线索。然而,最近,一支考古队伍在中国东海的某个海域发现了致远舰的残骸,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海军历史的一处空白。
致远舰的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海军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致远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舰,通过对其残骸的研究和考古工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和历史。其次,致远舰的失踪一直是一个谜团,现在的发现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和线索。
然而,致远舰的发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致远舰应该保持原样,成为一个历史遗迹,而不是被打捞上来进行修复和展示。他们认为,致远舰的原始状态才能更好地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致远舰的修复和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无论是保持原样还是修复展示,致远舰的发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海军历史。这个发现不仅仅是一件文物的找到,更是对历史的重要补充和验证。希望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能够对致远舰的发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 篇三
2015北洋水师致远舰被找到
据央视新闻昨晚报道,国家考古人员去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丹东一号”,被确认为北洋舰队名舰“致远”舰。
这次发现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一只被打捞上来的瓷盘,瓷盘碎片经过拼接后,复原出来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篆书“致远”两个字,以及致远的英文名称。
据参与此次打捞考证、目前正在丹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这枚瓷盘是在今年9月17日,即黄海海战121年纪念日当天在水下发现的。
陈悦说,这枚致远瓷盘是当年在英国的皇家瓷厂定做的,配给船上军官使用。
瓷盘碎片出水
铁证锁定致远舰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去年经过考古调查后,确定该沉船为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具体身份未确认。
今年8月初,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再次对“丹东一号”进行考古调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队已经打捞起一百多件文物,其中,炮弹、炮管、弹头等各种武器弹药陆续出水。而其中一组瓷器碎片的意外出水,成为了破解“丹东一号”的身份之谜团的关键铁证。
瓷盘碎片打捞出水后,考古队员们进行了拼接复原。经过考古队员仔细辨认,在盘子中间出现了篆书“致远”字样,同时在瓷盘边缘还有致远的英文名称。
据此次水下考古周春水领队介绍,致远舰和靖远舰这两艘姊妹舰是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的,配备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别定制。靖远舰的一组餐具目前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盘子中央部位就标明船名“靖远”。以此作为对比,最新发现的瓷盘碎片经过拼接后,在盘子中央出现的相同字体的“致远”标记,就成为了锁定致远舰的铁证。
两件关键证据
均在海战日被发现
陈悦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此次“致远”瓷盘的水下发现时间是在9月17日,即121年前甲午海战黄海海战的爆发时间。随后在9月18日打捞出水。
“这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时间。”陈悦说,在去年另一个关键证据的发现也是在9月17日。
陈悦说,去年出水的'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炮也是一份关键证据。
“虽然同样沉没在大东沟的超勇、扬威舰也装备有11毫米口径的格林机关炮,但是他们装备的格林炮样式和致远舰上的相差太大。”陈悦说,连带格林炮出水的还有完整的“铁猫”炮架,这种炮架为安装桅盘所用,大东沟附近的北洋沉舰只有致远有桅盘。
“这门格林炮是安装在致远的后桅杆上,”陈悦说,致远的桅杆上有桅盘,士兵可以站在上面瞭望,也可以进行射击。
“致远舰桅杆上格林炮的作用是扫射敌舰的舱面。”陈悦说,格林炮后面有一个摇把,射击时摇动摇把10个枪管依次射击,1分钟可发上百发子弹,“在现在也是一种很可怕的武器”。
陈悦说,根据史料记载,在致远舰沉没前的最后时刻,由于船身倾斜得厉害舰上主炮已经不能发炮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不断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最后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在这次水下考古过程中,打捞出大量与该沉船相关的文物,数量目前已达上百件,这些文物的出水也为对“丹东一号”的进一步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