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大佛的说明文(通用3篇)
蒙山大佛的说明文 篇一
蒙山大佛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蒙山风景区内,是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塑之一。蒙山大佛高达128米,由一整块斑岩雕刻而成,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佛陀的庄严形象,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蒙山大佛的建造始于2003年,历时7年才完工。整个雕塑工程耗资2亿元人民币,动用了3000多名工人参与雕刻和建设。雕塑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佛教艺术,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蒙山大佛的设计师采用了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术,每一寸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整个雕塑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庄严肃穆,佛陀的面容慈祥,眼神深邃。整座雕塑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内心的宁静感。
蒙山大佛所处的蒙山风景区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乘坐缆车到达雕塑的脚下,近距离欣赏到佛陀的雄伟和壮观。此外,蒙山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使游客能够全面地领略到广西的风土人情。
蒙山大佛不仅是一座雕塑,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无论是信仰佛教的人们,还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游客,都能在蒙山大佛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蒙山大佛的建成不仅为阳朔县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使这个地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它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之,蒙山大佛作为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塑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庄严肃穆的外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为阳朔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中国旅游业的知名度。
蒙山大佛的说明文 篇二
蒙山大佛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蒙山风景区内,是一座宏伟的岩石雕塑。这座大佛是由斑岩雕刻而成,高达128米,是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陀雕像之一。
蒙山大佛的雕刻工程耗时7年才完工,动用了3000多名工人参与雕刻和建设。整个雕塑工程耗资2亿元人民币,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设计师们采用了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术,每一寸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座雕塑栩栩如生。
蒙山大佛的外观庄严肃穆,佛陀的面容慈祥,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整座雕塑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蒙山大佛所处的蒙山风景区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游客可以乘坐缆车到达雕塑的脚下,近距离欣赏到佛陀的壮丽。
蒙山大佛不仅是一座雕塑,更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吸引了大量的信教者和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蒙山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使游客能够全面地领略到广西的风土人情。
蒙山大佛的建成不仅为阳朔县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中国旅游业的知名度。它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之,蒙山大佛作为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塑之一,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庄严肃穆的外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为阳朔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中国旅游业的知名度。
蒙山大佛的说明文 篇三
蒙山大佛即是西山大佛,像高约66米。它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以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2006年开始修复,2008年重又向世人开放。
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蒙山, 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蒙山行作文
(一)
蒙山是四川名山县的一座海拔不到两千米的山峰,然而因一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而为人们所知。明朝名士谢在杭曾在《五杂俎》中道,“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蜀雅州,其峰顶尤极险峻,虎狼毒蛇都喜欢居住在那里,采到那里的茶有益于治病。”据传,远在西汉时期,便有人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的历史。唐宋朝更是让蒙顶茶达极盛时期。唐玄宗时,其被列为贡品,成为历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宗时都把它选为专用之物,一直沿袭到九百多年后的清代。
蒙山茶在茶经续中多次被提及,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五一大假为避开过多的人流,与友人相约再次上蒙山。说再次是因为如同每年要去龙泉的桃花节一样,每年都会去蒙山。到那里已是熟路,住宿地也是熟人处。
每次都会看到变化着的蒙山。路况越来越好,山里更注重环境保护。正值新茶上市期,茶林景区沿路可见茶农在卖自己加工的蒙山茶。其品种有:竹叶青、黄芽、甘露、毛峰。每次我们都会买些春茶的,我较钟爱蒙山的甘露茶,竹叶青喜欢峨眉山的。
来到住宿地,已是暮色时分。远远的就可见到一把大大的茶壶和茶碗在山上展示着,像是在招呼人们:来碗茶吧。
漫步时,一路的植物叶片上,看不到一点灰尘,洁净如洗过一样。空气湿润而清新,大家贪婪地吸着这久违的空气道:“洗肺了,洗肺了。”的却,这样的氧气进入肺部,如同一次清洗。只是机会少了些。
夜,不舍入睡的游人,坐在露天喝茶聊天,享受着露湿衣衫的滋味。风中,树叶沙沙地响,又是一个难眠夜。
蒙山行作文(二)
一夜的昏昏然,鸟语声声告诉我,天亮了。
迎着晨曦,信步朝着山坡而上。环顾四周,青山叠嶂,薄雾飘渺。风中,附近梨树叶的轻言细语吸引了我来到林中,群鸟高飞而出,我惊吓到了它们。
在满树挂着还是青青的,象樱桃那么小的梨子的树下,是一片片的茶树。这梨的品名叫“风水梨”,茶农们喜欢这个名字,更喜欢着梨的口感好,几乎都在套种处,都种风水梨。虽然晨风吹着微冷,和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因夜间未能休息好的.倦意顿消。来到山坡顶上,初升的太阳将山坡的另一面装扮的蔚为壮观。满山的茶树行行重行行,象一若大的绿波潭。潭中,荡漾着层层的波纹。这青波是那样绿绿的,那样的一重重地有规律地展开。阳光洒在绿波中,金色在青色中一闪一闪的,美极了。
我忍不住让自己进入这片绿洲之中悠游着,醉心地游着,似梦似幻地游着。梦幻中,好像看到正在将蒙山茶记入自己的著作中的陆鸿渐,那些有着善品茗的身影鱼贯而过,是谁?是神龙氏、晏婴、司马相如?是谢安石、苏东坡、蔡襄、还是徐渭?看不清。疾步上前看,什么也没有。唯有蓝天白云下的一片绿色的海洋,还有,山间溪流潺潺。我想起古人的一首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是啊,在大自然中悠然地品茗,那是何等的幽雅愉快。难怪乎会有人道:饮得茶后,有种习习凉风生腋下,顿觉身轻飞上天的轻快感。更能理解不忍离去至暮色来临的感受。
小道中,我遇到了一茶农。与之交谈,让我对茶知识有了些许曾加。他告诉我,虽然现在的竹叶青、黄芽贵而名气大,其实蒙山顶茶最出名的是“甘露”。我窃喜自己喜欢的就是这儿的甘露,暗道个“巧”。他迷信地告诉我,“毛泽东年代”的茶树很少长虫,现在却有很多的虫。不服不行的。其实那是因为那时的环境无污染,用的是农家肥,更没有外来植物。我对他讲了自己的看法,他对一部分观点赞同,说:“想来也是,那时的农家肥常常有人“偷”或抢,也没有引进外面的什么植物种植。但对“年代问题”仍然保留他们的观点。他还耐心给我讲起什么是甘露,什么是黄芽,什么是竹叶青,以及他们的制作方法。看得出他满足目前的生活,他指着不远处他的居住地,正是炊烟缭缭。我们站在他的屋前,可见到片片茶树渐次向下延伸,直至有另一座山。
我想起人们有时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怎么不可以呢?很自然啊。没有远望,哪有追求?但愿这山,那山的绿洲一山更比一山绿。人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