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书籍读书笔记(优质3篇)
科学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是以人类历史为主题的科学著作,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观点,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书中的一些关键观点和思考的总结。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即人类的成功并非源于我们与其他物种的智力差异,而是由于我们具备了与其他物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组织能力。人类之所以能够建立庞大的社群和复杂的文明,是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共同的信念和想象力建立起一种无形的联系。这种连接使得人类能够合作、创新和互助,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书中探讨了科学和宗教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作者认为,科学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宗教提供了人类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基础,而科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客观和理性的认知工具。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减弱。尽管如此,作者认为人类仍然需要宗教的存在,因为宗教能够满足人类对意义和目的的追求,而科学只能回答我们的“如何”问题。
最后,书中还探讨了人类进化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基因的改造能力的提升,我们有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人类时代——超人类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将拥有更长寿的寿命、更强大的智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对这个未来时代的忧虑,比如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人类自身的虚荣心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此,作者呼吁我们要审慎对待科技的发展,避免陷入一些不可控制的后果。
通过阅读《人类简史》,我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未来的走向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挑战了我对人类和社会的传统观念,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我相信,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科学书籍读书笔记 篇二
《黑客与画家》读书笔记
《黑客与画家》是一本关于计算机科学和创造力的科普书籍,作者保罗·格雷厄姆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探讨了计算机编程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考的总结。
首先,作者强调了编程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编程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更是为了获得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编程,我们可以学会用逻辑和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创业创新领域,编程能力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其次,书中探讨了创造力的本质和培养方法。作者认为,创造力并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通过努力和实践可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他通过多个例子和个人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创造力的来源和培养方法。例如,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和重新思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作者还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他认为,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和工具,它们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对这种改变的忧虑,比如隐私和安全的问题、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泛滥等。因此,作者呼吁我们要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思维。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对计算机科学和创造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计算机编程和互联网的应用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对计算机科学的启蒙,也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创造力和创新的大门。我相信,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的运用,我们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书籍读书笔记 篇三
科学书籍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科学书籍读书笔记,欢迎查看!
《科学探索》读书笔记
大家一定看过许多科学的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但我找到了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看几遍也不讨厌的书《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里主要讲了由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以及宇宙中所有东西的科学都包含在内,还有插图,让你更加理解意思。其中有《太阳系的形成》《神秘饿黑洞》《太阳中心说》《水星的真面目》《天外来客VFO》........
这本书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因为里面的故事开发智力,让你的知识量更加广泛。
别以为科学离我们太遥远,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科学,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呢?我们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其实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亮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我们看星星时,大气层隔在中间,因为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程度影响,而且大气层也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的是根据大气的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在地面看星星时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一闪一闪的样子了。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跟着太阳转呢?因为向日葵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虽然具有加速繁殖的作用,但具有厌旋光性,就是每当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就像是整棵植物跟着太阳转了。
还有一些科学小常识要与你分享哦:蜻蜓低飞要带伞;蚂蚁搬家也有雨;白天老鼠大出动,这天也许会地震;海边不停冒泡泡,说明马上要海啸。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有你们勤于探索,勤于发现,一定会找到科学的,来一起登上科学的大舞台吧!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笔记
随着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为期近一个月阅读了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作者引导我们系统认识了科学哲学家如波普尔、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库恩等对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和实验、观察、推理等的学术思想。并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思考。这对我理解科学及进行心理学研究有很大启发。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本书从第一章主要就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来展开论述。接着介绍观察、实验、归纳推理、否证主义、库恩范式和研究纲领等科学思想。作者对第一章的一种广泛持有的常识科学观是“科学是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眼见为实”等展开了严密的批判。P16中将事实界定为“是细心和无偏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它在理论之前并独立于理论,亦为科学知识构建了一个牢固的何可靠的基础。”由此推论出眼见为实的观点。但我们的感官如何才能做到无偏见呢?理论是基于事实的主观还是客观推论?那事实又从何而来?如何判定事实究竟是主观经验还是客观存在?究竟是先有观察还是先有理论呢?根据常识,我们总以为,观察先于理论。因为科学理论实质上就是从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因而也可以为观察证实或证伪的理论。但查尔默斯则同现代西方大多数科学哲学家一样持相反的看法,认为理论先于观察。因为观察中渗透着理论;观察陈述中包含着理论。
由于每个人经验不同,获取知识的模式不同,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记录差异,不同观察者对在同一地点对同一事物的视觉经验是有差异的。哪怕映射在视网膜上的实物是一样的,可大脑关于实物的意象却是有差异的。为了论证这一点,查尔默斯在文中具体举了医生和学生观察同一个放在病人胸前的荧光屏上的'影迹有不同发现的例子。从而证明了理论先于观察。这就提示我们,在开展研究时,由于研究者已有知识经验、研究素养和期望等不同,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可能不同,所以研究结论不一致就很正常了。
作者进而在第二章中介绍“作为实践介入的观察”。从P19起开始阐述观察是主动的何公共性的,而非被动的和个人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指出,观察是不可靠的,它依赖于经验、知识、期望、和观察者一般的内心状态。从而否定了科学始于观察,而是依赖于理论。如此看来,事实不是由感官刺激直接决定,感知的并不是科学,因为感知是主观的,可试想一下,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若是有了人类之后才有的,那么科学还是客观存在的吗?若科学是主观的,关于科学的概念是否也是主观的?或许可以说科学是人类到目前为止理解自然界最好的一种方式,但科学并不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那么科学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科学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想知道,但很少人能知道它。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理解和掌握现阶段的科学。我倾向于认为科学就是用实验的方式(包括理论)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过程,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是与权威、逻辑、直觉相对的一种方法,一旦我们知道了之后,就可以不必再问为什么了。了解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与其它生命共同在自然界生存的方式,从而使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二、 对理论、实验和证伪的进一步认识
关于理论
看了本书,我仍然对理论存在疑惑。最近常常在想,如果被要求在1分钟之内向他人阐述自己所理解的理论,我该如何讲?讲什么?一个惯常的观念是一个理论越简单、越有用,越有成效,就是一个好的理论。做过研究的都认可理论指导着观察和实验,若没有理论基础,我们都认为观察和实验不牢靠。可见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理论又是从何而来?该理论的科学性又由谁来评判呢?有些来源于灵感或者偶然性的发现是否可以算是理论?理论指导观察,那它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观察?即观察或者实践产生理论。可见查尔默斯关于理论先于观察的观念有些片面了。
关于实验
作者在P43中举了他们兄弟就牛粪周围的草比其他地方的草长而展开争论的例子,作者在文中说到:“在我们周围的世界,许多过程都在进行,它们都以服装的方式彼此附加、相互作用。若想获得对自然中所进行的过程的验证和详细说明,必须设法把所有研究的过程的都孤立出来,并且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话把观察、实验设计的魅力和巧妙之处展现出来了。由此我在想,这种探寻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一定能证明科学吗?科学一定要靠实验来证明的吗?实验是不是一种合理化的过程?即更合理的就有更强的生命力。如何使之更合理呢?即如何检验实验的合理性或者科学的正确性?这就涉及P46所讲的“实践试错(trial and error)及可利用的技术的运用。”我想这就是研究这应持的一个观点,实验是要被拷问的,只要是那些值得拷问、经得起拷问的实验才是科学。
关于证伪
从第五章至第七章都在介绍否证主义。可见证伪在科学中具有多么重要。否证主义强调,一个假说应该比它所要取代的假说更可证伪。精致的证伪主义科学观更侧重于强调比较理论系列的可证伪程度,强调科学是一种不断成长,不断演化的知识体的结果。以前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第一次听到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这一论点,当时怎么都想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不是科学。经过对波普尔的否证主义观点的学习,他认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因为存在不可证伪的缺点,所以称不上科学。如此说来,科学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假设和解释,目前留下来的理论(假设和解释)经受住了各种来自逻辑的、实验的考量,虽然不能保证今后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量。但该承认科学比权威的、直觉、本能的解释更优越。
当然,第七章探讨了否证主义的局限性。如果说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能经过证伪才能称之为科学,那么许多理论不被证伪仍能最终坚持下来,这到底算是什么?或许可以这样看:证伪是关于科学的方法论,其价值在于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如果一些无法证伪的理论能通过实践的检验,它就应该有存在的权利。正如精神分析理论一样。
三、对心理学研究的启发
深读本书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研究心理学?
我们学过心理学研究方法,做过心理学研究,但科研素养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在参考国外或国内学者的范式时缺乏了辨识能力,保持的是一种惯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至于研究结论都是预期的、没有新意的。查尔默斯的这本书给了我很深刻的一点认识是,他非常具有批判性。对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的学术思想进程介绍的同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严密的批判逻辑。
那么心理学工作者如何才能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找出规律,然后再应用到现实中呢?要想成为一个科研素养水平高超的研究者,首先要学会像查尔默斯这般对待科学的严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动态、发展与批判的学术思维,心理学研究才具有更多的意义。若想让更多人信服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就需要通过自身的思考及实践,将心理学研究深入到个人的生命感受和经历中,将其视为一种职业活动,对社会现象和问题不断地深入探索,才能将科研成果化作社会的思考和公众可以分享的智慧。
其次,重视心理学研究的假设。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是用于探测因果关系的,但并非所有实验都得到预期的验证,查尔默斯在P46中具体阐明了这一点,他说,“只有在实验设置恰当并且干扰因素已被排除的情况下,实验才可能是恰当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它们解释为展示或测量了旨在让它们展示或测量的情况。……”这就提示我们,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假设应该有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因为一项研究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要先看其是否有理论基础,然后才是实验设计与实施。心理学实验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如果不知道哪些干扰变量需要控制,或者理论基础不够,那么实验结果就可能是错误的。
最后,一定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要继承最新的科学成果,亦要勇于批判不正确的观点。学会“否定”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做研究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在权威面前的认知倾向总是以“肯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或许经常提醒自己批判、否定,更有助于我们反思、重构理论、知识和现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待任何一项实验,都要持一颗冷静理性的态度与批判的性思维。不能妄下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因为我们人类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重视实验结论,忽视实验条件,其实实验结论都是在控制了无关变量之后得出来的,若不加以辨识就照办乱套,这就给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至此,头脑还是要问:科学究竟是什么?这仍然并将继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