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优秀6篇】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一
《二十四孝图》是一幅以孝道为主题的传统绘画作品,它以二十四个孝子的形象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孝道的精神内涵。通过观赏这幅画作,我深受感动,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这幅画作中,我最为留意的是其中的一个场景——《杨修救母》。杨修是唐代文学家杨炯的儿子,他在母亲生病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夜以继日地照料母亲,直到她康复。这个故事以及其他二十三个孝子的故事,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与真实。
通过观赏《二十四孝图》,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孝道并不只是一种表面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孝顺父母不只是做一些外在的事情,而是要从内心深处敬爱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在杨修救母的故事中,他不仅仅是照料母亲的生活,更是用心聆听母亲的需要,关心她的情绪,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这种内心的关怀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孝道。
观赏《二十四孝图》还让我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一种持久的责任。在这幅画作中,许多孝子的父母都已经年迈,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孝顺的态度。无论是韩愈敬父母的故事,还是王维乞米的故事,他们都不顾自己的困难和辛苦,用尽力气去照顾父母。这种持久的责任感,让我深受启发。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因为父母年迈或者疾病而放弃孝顺的责任,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去尽孝的义务。
总的来说,观赏《二十四孝图》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通过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这些古代孝子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将孝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父母奉献出最真挚的爱与关怀。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二
《二十四孝图》是一幅以孝道为主题的传统绘画作品,它展现了二十四个孝子的形象和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孝道的伟大与真实。观赏这幅画作,让我深受感动,也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二十四孝图》中,我最为留意的是《唐僧孝敬母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唐僧为了救母亲的生命,不惜放弃修炼之路,毅然返回家乡照顾母亲。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顺父母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观赏《二十四孝图》,我得以认识到,孝道是一种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普遍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而忽视了对家庭的关怀和孝顺。观赏这幅画作,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孝道的珍贵和重要性。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的爱。
观赏《二十四孝图》还让我明白,孝顺父母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孝顺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和表达。在《二十四孝图》中,每一个孝子都用心去关爱父母,用真挚的爱去表达他们的孝心。从韩愈敬父母的故事到文天祥刺字的故事,他们都展现了孝道的伟大和真实。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用心去关爱和孝顺父母。
总的来说,观赏《二十四孝图》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通过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孝道的价值,将孝顺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父母奉献出最真挚的爱与关怀。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三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四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五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想:或许你们早已猜测到接下来我写的有关内容会和这“孝”字有关。那么,你们就猜对了。
这篇文章出自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记叙了自己看过许多阴间的图片,但并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说自己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接下来,讲述的就是这个里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叙。
可当我看到鲁迅介绍的那几个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难,我和鲁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样。我还依稀记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顺”父母,和他们比起来,无非是“听话”“从命”的做法,以及长大后,给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卧冰求鲤”是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的后母喜欢吃鱼,经常要王祥到河边捕鱼。有天,天寒地冻,他脱去衣服睡在冰上,准备用体温化冰捕鱼。忽然,冰从中间裂开,俩条鲤鱼跳了上来。
不过,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励效仿的,如“黄香扇巾”之类也并不难,他讲述的是黄香九岁丧母,对父亲恭敬孝顺,夏天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床。
以上种种做法,对当时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可作为21世纪的人们,喜欢吃鱼可以去买;夏天热、冬天冷都可以开空调。
而现在我们所做的是尽自己的本分,去孝顺父母。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自己的子女也会孝顺自己。就这样,“孝”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六
刚放暑假,在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庙参观,在众多的展品中,我不知为何一眼看见了墙角极小,连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而且一眼看见了其中的“郭巨埋儿”。正如鲁迅所说,图的确很清楚,可我还是不愿意承认我理解的意思。图上还有批注,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后来发现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不过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埋儿。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家穷,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先养活老人,把儿子活埋。
这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为了一个“孝”字,竟要那么多讲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抛弃。更何况,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人见父母都是跪下说“不孝儿来见爹娘,求爹娘……”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画中的那个孩子还在她母亲的怀抱中笑着玩呢,旁边的他父亲却要。那小孩的母亲似乎有些不舍呢,我记不清了,若是,这婆媳关系将来好不了,若不是,那这个小孩也是孝子了!一点也不反抗他父母!
旧社会真是万恶,人们说的没错。而且我想,郭巨的母亲会不会是故意的?她不会想不到郭巨会埋儿吧。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与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馆玩儿,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次的图很大,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她也深感恐怖。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