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作文【精彩3篇】
中国人作文 篇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曾经创造了许多伟大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创新。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人的自豪和责任。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热爱。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中国人都会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家庭中,父母会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尊重传统价值观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学校中,学生们也会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中国人的自豪,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其次,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尽管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人并不满足于简单地保持传统。相反,他们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国画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此外,中国人还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科技、商业等领域的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这些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人的自豪和责任,而传统文化的创新则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人将继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人作文 篇二: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与家庭价值观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从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亲情的珍视以及家庭价值观的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基和依靠。在中国社会中,家庭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交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持是非常紧密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中国人都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而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其次,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是家庭观念的体现。中国人有着深厚的亲情情感,认为亲情是最重要的情感纽带。中国人常常把亲情放在首位,对父母、祖父母和子女等家庭成员有着特殊的关爱和关心。在中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传统的美德,也是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的一部分。中国人认为,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最后,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在传承中得到了延续。中国人对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非常重视,尤其是对于孝道的传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中国人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这种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使其成为家庭观念的一部分。同时,中国人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需求,对于家庭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亲情的珍视以及家庭价值观的传承,都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特点。中国人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为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作出贡献。
中国人作文 篇三
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全中国为奥运会或骄傲或愤慨或失望或遗憾或喜悦时,在全中国爱国情绪高涨时,我的书桌上静静的摆着一本古朴的书。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
许锡良先生就这样评价过林语堂: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我自然是赞成先生的说法的。
林语堂经过长期痛苦探索、反省与沉思之后,以弘扬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用大量翔实的背景材料为依据,对中西方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比较,以通俗、微妙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人与文化的感受,试图向世界打开中国这扇古老的大门。正是因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才使作者坦诚相见,不惜惹怒与此持异议的作家和同胞,甚至将中国的“麻烦都公之于世”,而不是为她涂脂抹粉。作者在自序中声称:本书不是为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西方的“
爱国者”而作,只是为那些“没有失去自己最高人类价值”的人而写。
经过对南北方人的考证,林语堂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所有伟大王朝的创业者都来自一个相当狭窄的山区,即陇海铁路周围,包括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安徽北部。为楚汉争霸中的刘邦与项羽,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宋朝的赵匡胤以及近代史上的袁世凯、冯玉祥、吴佩孚、鹿钟麟等人,如果我们以陇海铁路的某一点为中心画一个圆圈,那么圈内就是这些封建帝王的出生地。
对于中国人消极避世的活命态度,林语堂认为这是由于个人权利缺乏有效的保障,才产生了这种不可忽视的处世态度,正如乌龟培育自己的甲壳一样。现实社会中“见义不为”的种种现象,不正是由于法律在保持个人权利的具体执行中发生了某些偏差,才导致人们对参与公共事业——“管闲事”——持淡漠的态度吗?
关于“家庭与婚姻问题”,作者认为:在家庭里,妇女是统治者,没有一个现代人会相信莎士比亚所说的:“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他认为中国妇女不是那种易受压迫的妇女。尽管被剥夺了西方妇女所享受的`尊敬与社会权力,但当她们一旦适应了封建专制的家庭生活之后,也就不会计较是否参加社交聚会,而会认为自己在家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中国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慈禧太后式的人物。
在“人生的归宿”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上,作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生仅仅是一场闹剧,有时最好站在一旁,观之笑之,这比一味介入要强得多。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掌握仅有的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他把“回归自然”视为一切美和幸福的永恒源泉。极力推崇人的一辈子应考虑如何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它曰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最愉快的永远是那些中产阶级嘛,即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也不至于可以完全放弃工作仍然可以奢华的度过一生。在慵懒中用功,在用功中慵懒,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也许只有东方的哲人能够理解这种生活态度,他们觉得命运是轮回,没有一个人永远强势,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倒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竞争是无益的,带着一种豁达和幽默去看待人生。
但我至今还不太肯定这种看法,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还没到那一步,我们还不可能象美国孩子那样暑假背者书包去周游世界,我们还没有资本去享受生活。从内心上来讲,自己不是一个很爱玩的人,总想找点事情来做。我想那些中产阶级永远体会不到的是象克林顿,罗斯福,肯尼迪那样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让整个国家为之疯狂的成就感,象比尔当年在白宫与莱温斯基有染而认罪时,美国人民说,看这孩子多么诚恳嘛,原谅他吧。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在乎,但是谁知道了,或于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连诸葛亮那样躬耕于南阳,都退却不了玄德三顾之恩,出山扶主,更不要说小资们了。
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潜意识里都有一个目标,或明确,或模糊,这是不争的事实,相信如果机遇摆在他们面前,都不会轻言放弃的吧。这就是我读林先生的中国人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