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作文【精彩6篇】
蒙古包作文 篇一:蒙古包的特点与历史
蒙古包,又称作“包子”,是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便捷的搭建方式而闻名于世。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的场所,更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蒙古包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简洁而实用的设计。它由一个圆形的木架结构搭建而成,外部覆盖着厚实的毡子。蒙古包的圆形结构使其能够很好地抵御风雨,同时也具备了很好的保温性能。在寒冷的蒙古高原,蒙古包成为了蒙古族人民避寒取暖的理想居所。
蒙古包的搭建方式也非常独特。蒙古包的搭建工艺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完成。首先是选择适当的木材,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几何原理来搭建木架结构。接着,将毡子覆盖在木架上,并用绳索固定牢固。最后,将蒙古包的门窗和炕等附件装配上去。整个搭建过程需要经过精心的计划和施工,才能保证蒙古包的稳固和实用性。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的居住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包最早出现在公元12世纪,当时蒙古族人民还是游牧民族,需要随时迁徙。蒙古包的简易搭建方式和方便携带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以蒙古包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不仅在蒙古族人民中广泛使用,也逐渐为其他地区所接受和喜爱。如今,在蒙古包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改进版本,用于旅游、度假等场所。蒙古包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便捷的搭建方式,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无论是作为居所还是作为文化遗产,蒙古包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传承。
蒙古包作文 篇二:蒙古包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与现代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在现代社会,蒙古包已经不再是人们的主要居住方式,但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形成了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
蒙古包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建筑,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度假等场所。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蒙古包的形式,还加入了一些现代科技和设施。如今,一些景区和度假村利用蒙古包的特点和优势,建造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蒙古包小屋,供游客居住。这些蒙古包小屋不仅拥有蒙古包的独特外形,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如空调、电视等,使游客能够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化的舒适。
此外,蒙古包也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在一些户外活动中,蒙古包常被用作临时住所。它的便捷搭建和良好的保温性能,使其成为露营和野外探险的理想选择。蒙古包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为人们带来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
蒙古包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不仅停留在实用层面,还表现在文化传承上。蒙古包作为蒙古族的文化象征之一,正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在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中,蒙古包的形式和元素常常被运用,以展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一些传统手工艺师傅也将蒙古包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使蒙古包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与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在现代社会中以不同的形式和用途存在,并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和美好的生活体验。蒙古包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人们追求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种方式。
蒙古包作文 篇三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与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建造时并不用泥水,土坯,和砖瓦,材料非木即毛,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蒙古包作文 篇四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这就是那有特点的蒙古包!
蒙古包作文 篇五
中国有很多民族,如满族、回族、蒙古族还有我们汉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风俗习惯都不相同,比如说:江南水乡、土楼、吊脚楼、蒙古包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蒙古人住的地方,它和我们说的房子用途一样,只不过它比我们的房子多一个用处,就是方便迁徙,想什么时候拆就什么时候拆,想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我们知道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住址,他们靠放牧为生,哪里有草他们就在那儿安家。
蒙古包可通风、采光,即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非常适合游牧民族居住。蒙古包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一样,又如来自天上的飞碟一样,圆锥形的屋顶浮在烟雾中。尤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偌大一个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全以一块块布缝在一起的,所以蒙古包就是牧民的家。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大草原玩,内蒙古人民热情接待了我们,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我也试着骑上马,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渐渐学会了骑马,发现骑马真的好简单。走进蒙古包一看,仿佛就是我们的家,陈设简单,席地而坐。屋内冬暖夏凉,地上铺满毯子真是太舒服了。
啊!真是令人难忘,草原上的蒙古包,真是太美了!
蒙古包作文 篇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苗族的服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要介绍的是蒙古包。
蒙古人在公元七世纪前住的房都是把猎获的野兽皮做的皮棚,到公元八世纪以后,蒙古人脱离皮棚,住进了毡包。《蒙古秘史》中称“斡鲁格台儿”,所说的意思都是指蒙古包。蒙古包从此以后就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住房,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然小了那么些。但包内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包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也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是圆形的,由条木缘子,网状编壁(即哈那)圆形天窗和门的构成,外面盖上毡子,再用毛绳或皮绳加固而成。夏天掀开围毡通风,冬天放下围毡保暖。
搭盖蒙古包有着严格的次序:首先铺好地盘,再竖立包门、支撑哈那、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缘子,铺盖內层毡、围哈那毡、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围好哈那底部围毡,最后用绳索围紧加固,就是一顶浑然一体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是为了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道独特的民族风景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