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推荐6篇)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一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在1976年,给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当时,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援和重建行动。中国的支援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组织了抗震救灾的紧急行动。大批的救援队伍被派往唐山,包括医疗队、工程队、搜救队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同时,中国政府还调拨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用于灾区的紧急救助和重建工作。政府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募捐活动,广大的中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的支援行动不仅仅是国内的,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当时,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援。这些国家包括苏联、美国、日本等,他们派遣了医疗队、工程队等前往灾区,为灾民提供紧急救助和重建支持。
中国的支援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在灾区,人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渡过了难关。许多人主动参加了救援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民的关心和爱心。在全国范围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这种团结和坚韧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的力量源泉。
总之,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在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援和重建行动。这种支援行动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担当。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二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在1976年,给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当时积极响应,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援和重建行动,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的工作。大批的救援队伍被派往灾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这些救援队伍包括医疗队、工程队、搜救队等,他们带着救援物资和装备,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和减轻灾害损失。同时,中国政府还调拨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用于灾区的紧急救助和重建工作。政府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募捐活动,广大的中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的支援行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当时,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援。这些国家包括苏联、美国、日本等,他们派遣了医疗队、工程队等前往灾区,为灾民提供紧急救助和重建支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让中国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
中国的支援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在灾区,人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渡过了难关。许多人主动参加了救援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民的关心和爱心。在全国范围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这种团结和坚韧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的力量源泉。
总之,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在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救援和重建行动。这种支援行动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担当。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三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xxx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四
篇一: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心灵的余震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焦裕禄》,看完之后要每个同学写一份观后感,我很痛苦的找来各种电影杂志开始抄袭,这个被迫式的“观后感”让我为之记忆至今。没想到近20年后的午夜12点,我却为了曾经为之不愿、不削的事情而趴在电脑上奋笔疾书,只想把心中之事一泄千里。如此浓墨重彩的铺陈,其实只为了想告诉大家——“这次我是真的动了情”。
一部好电影往往是毁誉参半,世上之事有人喜欢,自然也就有人讨厌。在我看来,其原因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其情感心路历程自然也就形形色色,无得有同了。而正是这形形色色,也就让每个人感情的频率和触点有所差异,因此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波澜不惊,有的人却波涛澎湃了。
《唐山大地震》——一看片名给人的感觉又是一部政治题材的激励人们众志成城,坚毅不拔对抗苦难的励志电影,油然而生的叛逆抵触情绪也让我一开始就给电影评上了负分。不是说我对地震遇难同胞缺乏同情,也不是对抗震救灾不屑一顾冷眼旁观,而是认为用这种题材赚人眼泪博取资本,实为厌恶。电影的开场一如所想——震前毫无预计生活场景描写,震时耗资巨大的特效情景,然而就在这时,我心中那平静的湖水被一个“选择”激起了浪花(各位看官听好,我被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浪花”):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两个只能救一个,做为母亲如何选择?有着极强求生意志的姐姐,虽然被压在石板下面,却不停用石块敲击地面告诉别人她还活着,当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这时候她的手开始无力了。不是死亡的恐惧,而是被放弃的痛苦。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解读这母亲的选择的时候,两个人都已被带出了废墟,妈妈不是抱着被救出的儿子寻求救援,而是紧紧抱着被认为压死的女儿哭喊着:“对不起”!
剧情开始向着与我初衷所想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女儿并没有死,被好心人收养之后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在她后来的30多年中,她没有再提地震及之前的任何事情,然而生活的各种小事不经意间透露了这场地震对她整个心灵及人生观的影响。亦如最后她所说的:“不是因为我忘记,而是因为我无法忘记。”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当中,她以第三者的角度体会了一位母亲无奈痛苦的抉择之后,她理解了母亲,后来与母亲相认,毫无意外的猜到了剧情会是母亲向她跪地道歉,然而画面展现在眼前之后,我并没有因为对剧情的预估而使内心打上预防针,心潮的澎湃仍然像巨石沉湖般高涨起来。
整部电影让我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的顽强抗争,而是大仁不仁的痛苦放弃;让我看到的不是罹难者的惨痛遭遇,而是对经历者一生不可磨灭心里烙印;让我深深体会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无情的死亡,更是背负感情所带来的一辈子的痛苦。在此,我要向冯小刚及所有演员深深鞠一躬,因为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也向在灾难中死去和活着的人鞠一躬,希望我们都不要再经历如斯的痛苦!
篇二: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
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
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
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
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有感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xxx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点评:这篇观后感采用了“概、议、联、结”的结构形式,文章写得很有深意。材料概括简洁,结合现实分析透彻,结尾提出希望,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新意的见解能感染读者。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五
对于唐山没有多大印象,了解唐山是从前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致使我们的同胞失去了七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举国上下轰动,我们都集体捐了款,汶川使得他们的家支离破碎,心灵也受到创伤,我们之前有位同学在当兵,受部队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救援,看到他们累的睡在地上的照片,令我们心疼,这位同学回来后,据说是抑郁了三个月,当然,除了国家的救援外,还有很多社会分子,和志愿者,义务的来帮助他们,为他们这种精神感动着,这些救援的人中,就有唐山的人,他们说: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去救人,因为经历过了,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冯小刚,是位名导,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如非诚勿扰,英雄等,前几个月看报低说,唐山大地震将会在七月上映,我每一天都在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来,零震十二点,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首映。
首映是没赶上,二十三日晚六点半,我和我妈妈出发到金逸电影城,到是七点半,大厅里面人很多,场次安排的不少,选了八点半场,因为七点的已经开始了,九点多的也没好位置。随便瞎晃,终于抑到了八点三十。
八点三十分进场,场内满座!
这部影片在开始真没太多了解,只知道,冯导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八点三十五分,正式开始!
这部电影让我流了三次泪,一次是方达的奶奶要带走他,上车后又留下他的一个场景, 一次是,方登带着孩子回家见陈道明的时候,另一次则是母女相见,相跪而佣的时候。没有什么没亲情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相互有联系重要,没有什么比拥有更加重要。
当然,也有有共识的场景,方达和方登吹风扇的时候 那种感觉,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也有雷人的话语,陆一,让方登怀孕后竟然说;这只是一个失误,很容易纠正的,一个女人只要生了小孩子,那么他的青春已经结束了,我不想你作这么大的牺牲。
张静初是勇敢的,他敢于作单亲妈妈,勇于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她最后说到,他都不要我了,找他作什么呢,是啊,爱情就是要放的开,无论对于错。
方达是一个进取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幸运的是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没了左手,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始终照顾着他,幸运的是他下海通过努力开起了公司,在汶川中救了更多的人
徐帆和大强的爱情也是另人感动的,爱的最大限度就是为她付出生命,大强做到了,难怪徐帆说:我愿意一辈子做她的媳妇,没什么另外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来爱我。
亲情血浓于水,这话是千年不变的,是真理,就算有再大的结也会解的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突然很喜欢军人,喜欢他们的生活,喜欢他们穿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可能是因为陈道明演的的太好,太有气质了吧。
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过年!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中国支援唐山大地震作文 篇六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们正在上课,可一场地动山摇,坍塌了四川汶川,也摇动了半个亚洲。
在这次震级达到8级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全世界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自己绵薄之力。我们全家也都捐了钱,我也把自己参加跆拳道比赛获得的奖金和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钱虽不多,但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衷心希望灾区人民能够早日重建家园。在这次救灾现场,感人的事就更多了。
用伟大的母爱保护自己的孩子
一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她的孩子,当救援人员将这位大难不死的孩子从废墟中救出时,发现毛巾被里有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没有来得及发出的短信,短信上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看了这条短信在场的所有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用坚硬的翅膀保护四个生命
老师谭千秋在发生地震时将四个学生塞进讲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几十个小时后四个学生获救了,而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在营救过程中,我们看到谭老师的手还是死死抓住讲台。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真是了不起啊!
知道感恩的小郎铮
3岁的小郎铮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艰难营救,被成功救出。当他被消防队员用担架抬出来时,他对这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一举动打动了。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xxx给他送来了两面三刀个奥特曼玩具,他又向总理敬了一个队礼,xxx也亲切地俯下身去亲吻了他。
在这次地震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感人的故事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顽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