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tuì wéi jiù]
[進退惟咎]
[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ㄨㄟˊ ㄐㄧㄨˋ]
[古代成语]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