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zhì mò dì]
[賫志没地]
[古代成语]
[赍志而殁] [赍志以殁] [赍志以没]
[暂无内容]
[贬义成语]
[一般成语]
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die without reaspanzing one's ambitions
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